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九夷来朝

(约前1830~前1805)

少康中兴之后,夏朝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少康之子杼继承天子之位,为了便于向东开拓,杼将统治中心从原(今河南济源)迁往老丘(今河南开封北),征伐东夷,直达东海。古书上有“杼作甲”、“杼作矛”的说法,此时夏王朝的武力强盛是与此有关的。杼能继承大禹所开创的事业,说明杼注意兵器制造,因此夏人用隆重的“报”祭来祭祀他,以怀念他的功绩。杼的儿子槐继承王位后,夏朝的势力进一步得到发展,居住在今淮河流域和泗水流域的于夷、黄夷、风夷、白夷、赤夷、玄夷、阳夷等9个东夷部落都前来纳贡朝贺,史称“九夷来朝”。槐的儿子芒在位时曾经“东狩于海,获大鱼”,可见夏依然与东夷有密切关系。总之,自少康之后,夷夏关系稳步发展,到芒的儿子泄的时候,由于东方已无后顾之忧,所以夏王朝的势力开始向西发展。

二里头文化

在河南偃师西南约9000米处,有一个村庄叫二里头。考古工作者曾在这里发现了一处东西长2.5千米,南北宽1.5千米的文化遗址。遗址中出土了丰富的文物,仅陶器就有300多件,各种小件器物多达7000余件,其中有农具、渔猎工具、手工工具和各种武器。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遗址的中部还发现了一处大型的宫殿遗址。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宫殿建筑。在它的四周还分布着许多正方形的、长方形的房基,以及各种窖穴、水井和各种手工业作坊遗址。后来,在豫西、晋南等地区又相继发现了几十处与二里头遗址文化面貌相似的遗址。因其中以偃师二里头遗址最具典型性,因此人们便把这种类型的文化遗存统称为“二里头文化”。经考古工作者研究证实,二里头文化就是人们所要寻找的夏文化。

◆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复原模型

在二里头文化遗址中曾挖掘出一座夏朝宫殿区遗址。这座宫殿东西长约108米,南北宽约100米。整个宫殿坐北朝南,从规模看,当为王室所居。由柱洞的布局可以推测,其屋顶结构为四面起脊式。正面墙基中心处建有门廓,宽34米,为两面坡式,有三条通道。在东北角另有两个小门。二里头遗址的宫殿建筑,从形制到结构都具有早期宫殿的特点,很多地方为后代宫殿所沿用,开创了中国宫殿建筑传统的先河。 0MHKGhdFkpjAWYT0gsMJh0y+t9jXC7pcwpN7hw8LaQnirKKHSUXvPIb1QWj5EwE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