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大汶口文化兴起

(约前4300~前2500)

大汶口文化是黄河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1959年发掘于山东省泰安县大汶口遗址而得名。大汶口文化分布在山东省泰山周围地区,延及山东中南部和江苏淮北一带。大汶口文化以农业经济为主,种植适合黄河流域的耐旱作物——粟。农业生产工具有石铲、鹿角锄等,木质农具如耒、耜等已经出现。大汶口文化的陶器制作工艺在不断发展,制陶工艺最高水平的代表为薄胎高柄杯。此类陶器造型优美,色泽鲜亮,集实用性和观赏性为一体,成为后来龙山时代蛋壳黑陶的祖先。制石、制玉、制骨等手工业在大汶口文化中已经比较发达。随葬猪下颌骨成为当时的风尚,猪颌骨的多少成为衡量财富占有量的标尺,随葬的獐牙钩形器则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这些都表明,大汶口文化晚期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原始氏族社会逐渐走向解体。

◆人面纹彩陶盆

彩陶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先民创造的原始工艺品。这个人面纹彩陶盆的内壁上绘有人面纹样和两尾游鱼。人面呈圆形,眼睛细而平直,鼻梁挺直,神态安详,嘴旁分置两个变形鱼纹,两耳旁也有相对的两条小鱼,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头顶的角形物应该是发髻,加上鱼鳍形的装饰,显得华丽而威武。 L54EWyANVZSUiA863EU6tYVC/Vsc3Uv4z0VAVPWxzb2HbOXKqKjNVE1hRQPCPlr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