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 言

林徽因(1904-1955),又名林徽音,为了避免与同时代的一位海派作家林微音名字相混, 1934年发表的作品开始署名林徽因,笔名有徽音、徽因、尺棰、灰因等,西名Phyllis。

林徽因祖籍福建闽侯(今福州市),生于浙江杭州,十岁后始随父母迁居天津、北京。父亲林长民(1876-1925),字宗孟,号苣子、桂林一枝室主,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曾任北洋军阀政府参议院、众议院秘书长以及段祺瑞政府司法总长,是民国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其诗文、书法也为时人推重。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林长民连夜撰文《外交警报敬告国民》,首先向国民披露这一消息,直接导引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1920年,十六岁的林徽因随父亲远赴欧洲,入英国St. Mary’s College学习,在一位女建筑师房东的影响下,她立志献身建筑事业。因为父亲的关系,林徽因结识了众多文化名流,比如H. C. 威尔斯、T. 哈代、K. 曼斯菲尔德、E. M. 福斯特等,还有在剑桥留学的徐志摩。徐志摩对她展开了极其热烈的求爱行动,不过林徽因经由父亲婉拒了他的追求。后来,林徽因与梁启超之子梁思成结为连理,并一同赴美,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由于宾大的建筑系不收女生,她只好就读于美术系。

林徽因还是“京派”的代表作家,她不但在《大公报·文艺副刊》、《诗刊》等报刊上发表自己的创作,还提携新进,对沈从文、萧乾这些初出茅庐的作家给予帮助和鼓励。她在北总布胡同的寓所更是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文艺沙龙,被人们亲切地称做“太太的客厅”。

1937年,随着抗战爆发,林徽因一家辗转南下,于1938年初到达昆明,两年后又搬到四川宜宾东边的李庄,一住就是六年。这一时期她贫病交加,生活极为困窘,却依然坚持写作并进行建筑学教学与研究,参与撰写了《中国建筑史》、《图像中国建筑史》等著作。1946年8月,林徽因一家回到北京,住进了清华大学教授宿舍,并开始主持清华营建系的系务工作。1955年4月1日,林徽因病逝于北京,结束了她短暂而美丽的一生。

林徽因是美的,这种美不仅仅是容貌的俊俏,也无需用男子的追捧和爱慕来彰显,也许文洁若的评价最恰当地定义了她的美:

按说经过八年抗日时期岁月的磨难,她的健康已受严重损害,但她那俊秀端丽的面容,姣好苗条的身材,尤其是那双深邃明亮的大眼睛,依然充满了美感。至今我还是认为,林徽因是我生平见过的最令人神往的东方美人。她的美在于神韵——天生丽质和超人的才智,与后天良好高深的教育相得益彰。(《才貌是可以双全的——林徽因侧影》)

除了美丽,今天人们谈论林徽因最多的便是她与徐志摩的“爱情”,恐怕这只是人们美好的愿望。实际上徐林之间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年仅十六岁的大家闺秀林徽因无法理解,也无法接受一个大她七八岁的有妇之夫的求爱,诸多研究资料也未能给出有力的证据。倒是林徽因与金岳霖之间才真正发生了一段恋情,它最终变成了一种圣洁的柏拉图式的爱情,金与梁、林间仍保持了毕生的友谊,这种情谊与风度直至今日依然令人欷不已——“人间还能有更美的关系吗?”(萧乾)

其实,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并不仅仅在于她美丽的容貌或者那些传奇的恋爱故事,而是因为她卓尔不群的才华。

她写诗。她的诗清澈、单纯,却富于智性之美,饱含着深沉的哲思:“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正中擎出一枝点亮的蜡,/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算做一次过客在宇宙里,/认识这玲珑的生从容的死,/这飘忽的途程也就是个——/也就是个美丽美丽的梦。”这些诗句一洗一般女诗人柔弱纤细的脂粉气,美丽中藏着哀愁,虚无里却又将希望点燃,显示出诗人对生命的大智慧、大领悟。

她写文。她的散文数量虽然很少,但笔调从容明快,文情并茂,对自然、人事体察入微,读者时时可以从中发现作者深厚的学养与机智的议论,名篇《窗子以外》在上世纪40年代还被朱自清选入《西南联大国文示范读本》,传诵一时。

她写小说。她的小说总共只有六篇,但已足够奠定其“京派”代表人物的地位,萧乾甚至称她是“京派的灵魂”,著名批评家李健吾对她的《九十九度中》赞叹不已:“一个女性的细密而慰藉的情感,一切在这里轻轻地弹起共鸣,却又和粼粼的水纹一样轻轻地滑开。……(林徽因)用最快利的明净的镜头(理智),摄来了人生的一个断片,而且缩在这样短小的纸张(篇幅)上。”(《咀华集·九十九度中》)

她写剧。虽然只有一部未完成的《梅真同他们》,却足以使美学大家朱光潜在读完第一幕就写下“林徽因女士的轻描淡写是闷热天气中的一剂清凉散”的赞语。

她也演剧。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来华,林徽因在庆祝诗翁六十四岁寿辰的晚会上用英语演出了他的诗剧《齐德拉》,担纲主角齐德拉公主,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她还擅长绘画和舞台设计,1935年她应曹禺之邀为话剧《财狂》设计布景,时人称赞她的设计“和谐成了一首诗,有铿锵的韵调,有清浊的节奏”(伯克:《〈财狂〉评》)。

最后,她还是一位建筑学家,被誉为中国现代建筑学的先驱。自欧洲归国后,她与梁思成一道创办了东北大学建筑系(这是中国大学第一个建筑系),后又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古建筑研究领域成就斐然,建国后她还参加设计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恐怕,“才女”两个字远远无法概括如此多才多艺的林徽因。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个美丽的诗的灵魂所留下的点滴文字,值得后人永远去寻味、去沉思。 E9fEhhrk9GpWkdauNnmFKYkUyVmcjckHnJji3lTzl0TDTHgIvn16NpFyiGH0Tf0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