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河西 之争

河西之地是秦晋(战国时主要是魏)两国三百年来反复争夺的一块宝地,它是秦国东向称霸的必要通道,也是晋国阻挡秦国猛虎下山的重要壁垒。河西之争持续了三百余年,历经春秋、战国两个历史时期,大小战役多达数百次。

河西之地位于今天陕西渭南,河南灵宝、陕县一带。河西之地对秦国至关重要,因为河西一大要塞桃林塞是秦国东进征途上的重要军事要隘,河西之争的数次战役都与这个要塞有关。秦国几乎每一代君主都想要占据河西,走出桃林,向东争霸,却一直被晋国所阻。河西同样是晋国阻挡秦国猛虎下山的重要壁垒。河西之争是秦晋两国关系的主要线索,春秋战国秦晋两国之间的历史事件几乎都与河西之争相关。

最早注意到河西的是晋献公,他派兵灭掉虢国等河西之地上十余个小国,最终取得了河西之地。“

穆公占河西

晋国在献公死后,经历了“骊姬之乱”,国内政局一片混乱,太子被逼自杀,公子重耳和夷吾被迫逃离他国。而此时的秦国却因为秦穆公任用百里奚、蹇叔等贤才实行改革,逐渐强盛起来。

流亡在外的晋公子夷吾为了借助秦穆公的力量回国夺位,就许诺穆公:“一旦我即位,就割让河西八城给秦国。”穆公于是护送夷吾回晋即位。没想到达到目标的夷吾出尔反尔,后悔割地给秦国。穆公宽宏大量,没有与夷吾计较。不久,晋国闹饥荒,秦穆公还送粮给晋国接济饥民。而当第二年秦国也闹饥荒的时候,晋惠公再一次忘恩负义,不仅不救济秦国,反而联合梁国趁机攻打秦国。秦穆公非常愤怒,亲自率大军迎战晋国于韩原,由于晋国人多势众,穆公一时陷入重围,处境危急,这时半路杀出了“岐下野人”,救出了穆公,一下子扭转了战争局势。晋军节节败退,穆公突围,反而俘虏了晋惠公。这次晋惠公再也不敢耍赖,乖乖地将河西八城送给秦国。

韩原之战之后,晋文公即位,秦晋进入和好时期。秦穆公专心经营河西,为以后东进打准备。晋文公一方面忙于向东争霸,同时因为感激秦穆公之前帮助自己即位的恩惠,就没有向秦讨要河西之地。

晋文公死后,秦穆公不顾百里奚与蹇叔的反对,执意越过晋国偷袭郑国。结果秦军在半路上走到崤山,中了晋军的埋伏,全军覆没,三位将军都被俘虏。这是秦国在河西之争中的第一次大败。迫于晋国的压力,秦国归还了河西的部分地方。晋国开始掌握洛河以东。

崤山惨败之后,秦军卧薪尝胆,发奋训练,终于在第四年,秦穆公亲自率领军队进攻晋国,破釜沉舟、来势凶猛,吓得晋国不敢出击,秦国大胜。穆公回到当年崤谷战败的地方,收集秦军阵亡将士的尸骨,发丧三日才回国。这次虽然胜,但由于晋国对密看守,一直到穆国也没有在河西之国向东发展的要道终被晋国控制。

秦失河西

秦穆公死后,秦国陷入内忧外患之中,不仅无力向东扩展,连守住自己原来的事业也很难,实力渐渐衰微,在诸侯之中的地位也日渐下降。此时的晋国,在晋襄公去世后发生了王室权位纷争,晋大臣想邀请尚在秦国的晋公子雍回来即位。秦康公于是派人护送公子雍回晋,当走到晋国的令狐时,遭到晋军的偷袭,毫无防备的秦军只能溃败。

令狐之战之后,秦晋连年频繁交战,虽然互有胜负,但秦国逐渐处于下风,从康公到景公(前567~前537),中间经过共公、桓公这几十年,秦国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麻隧之战是另一个证明晋强秦弱的例子。秦桓公在位时候,由于没有亲自参加秦晋会盟,遭到晋国的进攻,两国大战于麻隧(今陕西泾阳附近)。秦国再次大败,被晋军一直追到侯官,晋军得以深入秦国内地。麻隧之战之后,晋国又联络宋、齐、郑、卫、曹、邾、滕、薛、杞、小邾等诸侯国的军队一起攻打秦国,突破了秦军防线直攻到棫林。

这一时期,秦国仅是勉强保住河西一些地方,却对晋国没有多少威慑力了。漯河以东秦的重要据点都被晋国拔除,为魏文侯经营河西准备了条件。

前446年,魏文侯即位,开始了河西之争的新阶段。当时,秦国还占有部分河西地区,对魏国存在威胁。所以,魏国加固少梁城,派大将吴起看守,经营河西。吴起在河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整顿吏治、亲近百姓、充实仓库、宣传教化,同时任用一大批有才智的人才,河西在吴起的经营下不断发展。同时,吴起对秦多次发动攻击,逼秦国退出河西。秦国彻底丢失了河西之地。

秦献公即位后,开始对秦国的内政外事进行改革,他将都城迁到东边的栎阳,期望能收复穆公时代的河西之地。前364年,秦魏大战于石门(故地在今陕西三原),秦献公大胜,向河西逼近。魏国赶紧沿着洛水沿岸修筑长城,希望抵挡秦国夺取河西的步伐。

马陵之战

秦孝公八年(前354),赵国企图迫使原本归服魏国的卫国转而归服自己。魏将庞涓领兵救卫,直接包围了赵都邯郸。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派田忌、孙膑前去救赵。孙膑设计“围魏救赵”,引诱庞涓放弃围攻邯郸而回师解围,并在魏军回师的必经之地桂陵设了埋伏击败庞涓军,并俘虏庞涓。

前341年,庞涓再次领命攻韩,围攻韩都新郑,韩昭侯也向齐求救。齐国再次派田忌、孙膑出马营救。孙膑故技重施,“围魏救韩”,庞涓再一次急急忙忙地弃韩回国。魏惠王痛恨齐国一再阻挠魏国,就派庞涓与太子申率兵10万,要与齐决战。当时齐军已经深入魏国境内,魏军气势汹汹地杀来,敌众我寡,齐军要是硬拼绝不会有胜算。孙膑采用“欲擒故纵”的计谋,用“减灶之法”迷惑魏军,引诱魏军追击。庞涓又一次中计,率军追到马陵,结果看到一棵大树上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八个字才醒悟过来,但为时已晚,齐军伏兵尽出,魏军惨败,庞涓自刎于树下,太子申被俘虏。这就是著名的“马陵之战”。

收复河西

秦国在孝公时代,通过商鞅变法,从穆公去世以来的积贫积弱局面中恢复过来,并且日渐强大。孝公从来没有忘记“收复穆公时代的河西之地”的使命。

前341年,魏国受到齐、赵两国夹击,在马陵之战中大败。商鞅建议孝公:“秦应该趁这个机会把魏国赶走,这样秦就可以占据河西之固,东向以制诸侯,成就帝王之业。”孝公非常赞同,立即派商鞅率兵攻魏。第二年商鞅趁着齐赵两国向魏进攻之际,攻打魏国西侧,魏将公子应战。商鞅耍诈,他先派人邀请公子印来自己营中商谈秦魏两国和平之道,在饮酒间却将其擒捕,接着派兵攻击魏营,没有主将的魏军自然大败。这样,魏国受不住秦、齐、赵的屡屡侵扰,不敢再战,只得还给秦国一部分河西土地。同时魏国不得不将国都从安邑迁到大梁(故地在今河南开封)。这一战也是秦在河西之争中的最大胜利。

接着,秦国乘胜加紧对河西的大规模攻势,前332年,秦军再次大败魏国,俘虏了魏国大将龙贾,斩首八万。第三年,魏国再次割让河西部分领地给秦。孝公实现了自己在《求贤令》中所写的“强秦”与“复穆公之地”,同时掌握了黄河天堑,打开了东进的门户,为后来秦国一统天下的霸业奠定了基础。

前329年,秦军围焦(故地在今河南陕县),大胜。五年后,秦相张仪围攻陕。秦国占据焦、陕,就重新得到了桃林、崤函要塞。

河西之于秦国

取得河西之地,对秦国来说意义重大。首先,河西之地归于秦国,使得关中地区成为秦统一的物质生产基地,关中进可攻、退可守,正是以后秦统一的坚固基地。秦国与诸侯常在关外发生战争,关中内部秦人努力发展生产,保证充足的粮食来满足战事需要。秦国后来的每一次战争都少不了关中的支持,尤其是秦王嬴政时期郑国渠的修建,更是使关中成为“天下粮仓”。

其次,占据了桃林、崤函要塞,改变了秦国的战略地位,为其东进打通了南北通道。秦国之前因为没有完全占有河西之地,被晋国阻挡在西部戎狄之地,很难向东发展。自从夺得河西之后,秦国凭借着崤函之固,加快了战争步伐,东征西讨,从秦惠王末年至昭襄王末年,秦国战事频繁,战争速度加快不少:向南可以攻取汉中、进攻楚国;向西可以进攻巴蜀;向东可以与齐、魏相争;向北可以与燕、赵相争。这大大加速了秦统一六国的步伐。 rFFfzs4OgmXrzlZAlSfGSHJsxflvYknPHxJ+O21jaS1Pz/IDPDE2h+9rz69OjKA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