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八篇 九变篇:灵活指挥,针锋相对

题解

本篇着重讲解了在各种特殊情况下的机断措施。这里的“九”是一个数量词,泛指多。“变”则是指不按正常原则处置。

本篇的内容错综复杂,先讲到了五种地形,然后又讲了五种情况及根据当时具体形势而应做的灵活应变,再次指出了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另外还提出了在战略上指挥诸侯的方法以及强调了有备无患,最后结合上述提出了将有五危的警告。

将受命于君,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

经典再现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地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古文译读

孙子说:凡是用兵的法则,将领从国君手中领受命令,聚集民众组成军队,在“圮地”的时候不要驻扎军队,在“衢地”要与诸侯结交,在“绝地”不可多加滞留,在“围地”要巧妙运用智谋,在“死地”则要拼死抵抗。

有的道路不适合通过,有的敌军可以不加以阻击,有的城池可以不攻克,有的地盘可以不争夺,甚至就连国君的命令有的也可以不接受。

领兵的将领要能够通晓各种机变的应用,就算是懂得用兵了;如果将领不懂得各种机变的方法,即使对地形十分了解,也不能充分发挥地利的条件;治军而又不了解机变的权术,即使是知道了“有的道路不宜通过”等“五利”,也不能使士卒们充分发挥最大的战斗能力。

因而,高明的将领考虑问题,一定会涉及利与害两个方面。在不利的条件下要能够看到有利的一面,事情就可以顺利往下进行;在有利的条件下要能够看到不利的因素,便可以及早地解除祸患。

这就是说要用祸患威逼来使得诸侯屈服,用各种诸侯不得不做的事来役使他们,用各种小利来引诱他们,使得他们疲于奔命。

而打仗的原则是: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来攻打自己,而是要依靠自己的充分准备,严阵以待;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贸然进攻,而是要依靠自己有敌方不可攻破的条件。

领兵的将领有五个方面的性格偏执是非常危险的:勇而无谋、一味死拼,可以进行诱杀;贪生怕死,畏葸疑惧,可以进行俘获;浮躁易怒,刚忿急躁,可以去凌侮;矜于名节的,可以去污辱;太过仁慈的,可以去烦扰。举凡这五个方面,都是将领性格上的缺陷,是用兵的大害。而全军覆没,将领被杀,肯定都是由于这五个方面的危险因素造成的,是不可不警惕的。

前沿诠释

军无常事,战局本身就是变化多端的,而想要掌握战场上的瞬息万变就要依靠灵活的头脑和长期积累的经验来做出最正确的判断,这不仅仅需要对敌方首领的了解,还需要掌握对方的各种信息,做到知己知彼。但战场上的不定因素非常多,那么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只有快速地加以处理才有可能做到力挽狂澜或者是减少己方的损失。

裴度在唐宪宗时期曾担任中书令的职位。一天,他手下的人慌慌张张地跑过来,对他说他的大印不见了。对于官员来说,大印相当于权力,大印丢了,就等于手里的权力丢了,这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情。裴度知道这件事以后,没有惊慌,反而像没事人一样,点了下头表示知道了,就让手下的人下去了。然后他告诉左右的人不要张扬大印丢了的事情,一切如常,就好像大印没丢一样,谁要张扬这件事,严惩不贷。

裴度

左右的人对此都非常奇怪,这么大的事,裴度却和没事人一样,大家都猜不透他心中的想法。更让他们不能置信的是,裴度好像根本忘记了丢大印的事情,该做什么做什么,还在府中大摆筵席,和众人大吃大喝,高兴得不得了,好像在庆祝大印丢了一样。

酒至半酣的时候,有人迫不及待地对裴度说大印又被放回了原处。裴度听到这个喜讯依旧陪着众人饮酒取乐,大家尽兴而归。

事情过了许久之后,他们询问裴度当初是怎么想的,裴度解释说:“大印神不知鬼不觉地丢了,八成是管理大印的官吏拿去做私事了,他本想偷偷还回来,但是恰巧被你们发现了。如果你们一嚷嚷,把事情弄得不可收拾,偷大印的人害怕被追究,一定会想方设法毁灭证据,如果他们着急,一下子把大印毁了,我们就真的找不到了。我对此事表示不在乎,也不表现出惊慌,这样偷用大印的人就不会惊慌了,用完之后,会偷偷放回去。这样大印就不会发生什么意外了。”

左右的人听了,连连点头称是。当然,面对丢掉大印这么重要的东西还能镇定自若,不是谁都能做到的,这需要有超人的智慧和宽大的胸怀。如果裴度当初没有这么做,也许他的大印就真的找不到了。

对于危急的事情,很多人都会表现得惊慌失措,但是这样做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增添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两军相对的时候,心态是很重要的,如果慌乱,很容易将虚实暴露给对方。

三国时期,孙、刘两家联合抗曹。赤壁之战后,诸葛亮乘机派兵占领了荆州。对于魏、蜀、吴三国来说,荆州的地理位置都十分重要。那时,荆州属于东吴,所以东吴要派兵收回。刘备一看东吴要收回荆州这块宝地,急得团团转,整天闷闷不乐。

诸葛亮察觉到了刘备的心思,于是问他:“主公是不是为荆州的事情发愁?”刘备点头,“不知道怎么办啊,军师你有什么好主意吗?”诸葛亮笑笑,要刘备伸出手,然后在刘备的手上写了一个“借”字。这时,门卫来报:“东吴鲁肃前来求见主公。”刘备一听,心里很不高兴,他知道鲁肃是来讨要荆州的。诸葛亮一听是鲁肃前来,却非常高兴,跟刘备的不高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将嘴附在刘备耳边,对他耳语一番。

鲁肃被诸葛亮迎进大门后,椅子都没坐热,刘备就哭起来,而且哭得非常伤心。

鲁肃不知道他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于是就问道:“刘皇叔莫不是遇到了什么难过的事情?”刘备只管哭,没有说话,诸葛亮开口了:“主公本想将荆州奉还,可是如果这样,就没有了立足之地。本想派兵取了西川,然后再将荆州奉还,但是又怕这样做会伤了孙、刘两家的和气。所以主公左右为难,不知道如何办。”

一听这话,鲁肃心软了,他是个直肠子的人,没有很多的心机,对诸葛亮的话信以为真,于是问刘备:“刘皇叔需要我鲁肃帮什么忙吗?”刘备假惺惺地说:“承蒙鲁公关照,我就是想借荆州一时,等我攻下西川,即刻将荆州奉还。”鲁肃问:“皇叔打算借多久呢?”诸葛亮立刻说:“今年冬天借,明年冬天还。”

荆州,现地处湖北省中南部,东连武汉,西接宜昌,南望湖南常德,北毗荆门、襄樊,总面积1.41万平方千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鲁肃想:反正也只借一年的时间,算不了什么大事。但是他怕刘备到时候耍赖,于是要求立个字据作为凭证。诸葛亮立刻立了字据,并且让刘备签上了大名。

孙权听说了鲁肃将荆州借给刘备一年的事情,非常不高兴。鲁肃就劝说他:“荆州地理位置重要,我们现在北有曹操,南有刘备,要是不把荆州借给刘备,伤了孙、刘两家和气,以后就不大好办了。如果曹操和刘备联合起来攻打我们,我们就麻烦了,不能因为小小的荆州招惹这么大的祸患啊。”

孙权听完这些话,又觉得自己手里有借据,就不再提及荆州之事。

刘备“借”到荆州后,就一直在那里常驻不走了,整整三年过去了,丝毫没有归还的意思。孙权受不了了,让鲁肃拿着字据向刘备讨要荆州。诸葛亮却应付道:“恐怕归还的时日还未到吧。”

鲁肃立刻把当年诸葛亮立的字据拿出来:“你上面写着今年冬天借明年冬天还,一共才借了一年的时间,如今都三年了,怎么能说时间不到呢?”

诸葛亮推开字据:“虽然上面写着一年的时间,但是也没写哪年哪月哪日借,哪年哪月哪日还。每年都可以说是今年啊。”鲁肃听完立刻觉得自己上当了,但是又没有地方去说理。

刘备根据诸葛亮事先设定好的计谋,利用鲁肃的仁慈厚道赢得了他的同情心,从而成功地“借”到了荆州,这也正利用了鲁肃“爱民,可烦也”之危。 LIHGMJRVEq+16IqmUFHrDJ9TivMfIIfTw+p7ysDHv6FnVMB5zjIlSlN08+pwCtS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