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大道看“有无”

【原典】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第一章》

【译释】

天地万物都从无形中转化而来,又包含在有形之中。所以,事物总是处于无形,以保持绵绵不断地变化;同时又处于有形状态,以体现造化的结果。有形和无形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只是名称不同。两者的关系非常玄妙。它们相互转化,是一切事物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所在。

一开篇,老子就说明“无”是天地万物的本始;“有”是天地万物的根源。所以,应该根据“恒无”来观察它的奥妙;根据“恒有”来观察它的界限与端倪。“无”与“有”这二者来自相同的源头(道),而称呼不同,并指明事物处于“常无”、“常有”状态,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解读

“有无相生”的创业之道

“有无相生”是道家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所谓“有无相生”,是说有生于无,无生于有,有和无是相互转化的。并且这种“有无相生”的过程是“周行而不殆”的,而每一次“周行”都是事物的推进与上升。这显然是一个合理的辩证法命题。

如果一般人是从肯定思维模式出发,肯定“有”的作用的话,那么道家则从否定思维模式出发,更为肯定“无”的作用。从肯定“有”的正面价值出发,往往表现为尊重传统,循规蹈矩,不标新立异的旧的思维定势;从肯定“无”的反面价值出发,往往表现为否定现状,具有反传统、反权威、反世俗的意义;善于开拓创新,具有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

现代企业中,许多著名的管理学家面对经济转型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把道家“有无相生”的哲学智慧运用于企业经营,将“无”转换成“有”,把提倡改革创新、反对墨守成规看成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在《谈经营秘诀》中指出:“只有努力创新的商店或生产公司,才会有前途,墨守成规或一味模仿他人,到最后一定会失败。不可为商品的滞销找借口,一定要拿出魄力和决断力,在创新方面去寻求机会。”美国的卡斯特认为,企业的成功,“依赖于不断地适应和创造。”德鲁克指出:“管理者必须抛弃过去,丢弃已经存在和为人所知已过时的东西,他必须创造未来。”英国的罗杰·福尔克则指出:“革新和改革是企业进步必不可少的因素。”

“有”与“无”作为道家最基本的辩证范畴,在中国军事历史上也得到充分的运用。

张巡借箭智退敌兵的故事和孔明草船借箭一样,是历史上有名的“无中生有”的经典案例:安史之乱中期,安禄山的叛军派唐朝的降将令狐潮领兵四万进攻雍丘(今河南杞县)。雍丘附近有个真源县,县令张巡招募了一千来人,先行占领雍丘。叛军到后,张巡身先士卒,率兵直冲敌营,打退叛军。但叛军不断攻城,日子一久,城里的箭用尽。眼看绝境将至,张巡想出了一个“无中生有”的妙计。这天深夜,张巡命令士兵扎上千草人,裹以黑衣,用绳子从城头吊下。叛军发现后,马上不断向草人射箭,直到天亮,才发现是草人。待守军拉回草人,净得几十万支箭。第二天晚上,张巡选了五百勇士,仍用绳子吊下城。叛军以为又是草人骗箭,笑而不理。这五百勇士乘机袭击令狐潮军营,叛军大乱,焚垒而逃。张巡取得了战斗的胜利。张巡此计,不仅妙在“无”中生出了箭,更重要的是“无”中还生出了战机。显然,一切事业、一切财富、一切成就皆源于“无”。“无中生有”不仅是世界的必然性,也是一切创造性行为的必然性。

老子云:“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就明确肯定了“有无相生,无中生有”的必然性。老子从万物创生的角度立论,其哲学思想给予我们深刻的管理启示:“有无相生,无中生有”是创造的本质特征,创造就是使原先“没有”的东西变成“有”,使原来“不存在”的东西成为“存在”。商场上的创业就是典型的“无中生有”的过程:正因为原来“没有”,所以我们就要创造“有”,创业的机会来自现在“不存在”的一切现象之中。一个真正的创业者,一定是个善于把握市场机遇的先行者。 FEjg3BBbEP0z2cYVNhr+MtikP++FUQ+RAKgE+mxMo088rpLEfyoA6EX8y+5SOCA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