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道德经·第五十三章》
明白了事理之后,行走在人间,最怕的是误入邪道。人间正道既宽阔又平坦,可是世人却偏偏爱走歪门邪道。
老子是个智者,更是个正直的人,他时时警惕,生怕自己误入歧途,做出有愧于心的事来。老子的思想深不可测,老子的为人更是流芳百世,当为后人之楷模。
有鉴于此,我们要想成就自己,就需要拥有正直的心和博大的胸怀。当你以良好的道德和精神去做事待人时,当你以宽阔的胸襟去包容万事万物时,成功一定会向你走来!这应该就是老子所想表达的。
《易经》中有一个著名的故事,说明假如你不中不正,占卜有好结果也没有用。一位王母与奸夫一起,为了窃国陷害天子,结果事情败露。她去占卜,得了一卦,卦师告诉她:可以走,还是吉。但王母自己都知道死期已到,不会走得了的。她说:像我这样不忠不贞的人,做了这样不中不正的事,即使得了好卦,有了指点,也不会逃脱得了。此事不可占也!
可以引以为鉴的还有战国时期庞涓的故事:
战国时期,庞涓和孙膑拜鬼谷子为师,同在他的门下学习。
后来,庞涓当了魏国的大将,他便向魏王推荐孙膑,请求魏王把他召到魏国。
孙膑应召前来,对庞涓十分感谢,他说:“你不忘旧情,为我谋取前程,这是天高地厚之恩呢,以后我一定誓死报答。”
在和孙膑的谈话中,庞涓发现自己的才能和孙膑相去甚远,他开始担心起来。他对自己的心腹说:“魏王喜好有能力的人,万一孙膑被魏王重用,是否会冷落我呢?”
他的心腹说:“你不该向大王举荐孙膑,这会危及你的前途啊。有个荐贤的名声没有什么好处,一旦孙膑得势,即使他不忘你的恩情,总也赶不上自己风光实在。何况人心难测,你为什么要相信孙膑不会背叛你呢?”
庞涓私心作怪,马上对孙膑戒备起来。他为了永绝后患,在魏王面前诬陷孙膑心存不轨,使孙膑惨遭髌刑,双腿残废。
庞涓为了让孙膑写出鬼谷子所传授的一部兵法,表面上对孙膑虚情假意,嘘寒问暖。孙膑不明真相,竟流泪说:“如果没有你替我求情,我早死了,这份大恩,我真是无以报答了。”
孙膑日夜为庞涓默写兵书,写到一半,他才发觉自己受骗被害的实情,决心报仇。他装疯卖傻,骗过了庞涓,最后逃到了齐国。
孙膑在齐国受到了重用,他日思夜想一雪前耻,常对身边的人说:“庞涓狼子野心,狠毒无情,我轻信了他险些丧命。他为了追求权势而道德丧尽,我一定要铲除这样的败类。他不仅是我的仇人,也是天下人的仇人,如果他能长命百岁,那么天下人都该学他那样了,这世界岂不是个鬼怪天地?庞涓不识天理,他的死期不会远了。”
后来,齐国和魏国交战,孙膑屡出奇计,打得魏国大败。最后,庞涓在马陵道中了埋伏,自杀而死。
庞涓丧失了人性,他虽暂时拥有了权力,但还是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孙膑为人忠厚,被庞涓所算计,并不是孙膑的仁德之过;他能大难不死,报仇雪恨,就是上天对他的充分肯定了。
轻视道德的威力,纵容自己为所欲为的人,都难逃正义的审判,因此,君子应当效法大地,以宽厚的德行,负载万物。做人首先要宽厚为怀,这是基础。
《易经》中说:“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这里强调了厚德的基本原则是,直率、方正、宽大;正直,端正,广大。直,是公正无私的正直;方,是处世果断有方的才干;大,是宽大为怀的气量。这是每一个人处世所必须具备的人格。
有一位将军在一次军官会议上说:
在很短的期间内,你们之中的每一个人都将控制另外某些人的生命。你们将领导一些忠于国家但未经训练的公民,他们将接受你们的指挥与领导。你们所说的话就是他们的法律。你们随口说出的每一句话都被他们铭记在心。你们的态度将被模仿。你们的服装、你们的举止、你们的言谈、你们的指挥态度,都将被模仿。
当你们加入自己的部队时,你们将发现,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对你们并无所求,只希望你们能表现出一些才能,获得他们的尊敬、效忠与服从。他们已准备妥当,急于追随你们,只要你们能使他们相信你们具有这些才能。当他们认为你们并未拥有这些才能时,你们最好自己挥手道别吧,你们在那个部队中已经没有任何用处了。
几天之后,你们之中的大多数人都将接受委任,出任军官。你们一定要善待他人,而且要多多善待属下,而不是去巴结上司。
我们在读这段演讲时也许不以为然,因为这是一位早已过时的不知名的将军的演讲,是在与现代社会有着很大距离的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下的即兴表述。
可是我们要知道,一个正直、有才干、有胸怀的人,实际上就已具备了指挥将士们冲锋陷阵的大将风度。这种风度正是“直、方、大”综合品质的凝结和发散。有了这种风度,不需要你亲自上前线,仗一定能打赢,这就是“不习无不利”的秘诀。
按照《易经》的说法,直即正,方指义。如果一个人能够以敬畏和谨慎的态度使内心正直,又能以正义的准则作为自己外在的行为规范,他的德行就不会孤立。如果不孤立,得到大家的拥护,离成功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