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

不武不怒,不与人争

【原典】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

——《道德经·第六十八章》

【译释】

智者从不崇尚武力,指挥战争的将帅之才从不会做出偏激的行为,善于克敌制胜的人从不与人争一地之得矢。

《道德经》既是一部道家的哲学名著,也可以说是一部宝贵的兵书。因为《道德经》一书中既有关于战争的思想,也有用兵的战略与战术问题,对中国的兵家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老子反对“以兵强于天下”,“夫兵者,不祥之器”,是老子的反战名言,这与他反对一切强暴的态度相一致。但老子的柔弱并不是软弱,老子的不争并不是屈从,这在老子对军事问题的看法中随处可见。

老子认为,以冷静的态度来进行战争,才能制订出合理的计划,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才能取得最好的结果。善于克敌制胜的人,不是要寸土必争,斤斤计较于一城一地之得失,而是要获得最后胜利。所以,能够以不争的态度来指挥战事,往往能够把握全局、进退自如。

解读

忍一时退一步,海阔天空

生活中太多好逞一时之能得理不饶人的人,他们看似精明、看似英雄,实则不过一介莽夫而已。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户人家来了远方造访的客人,父亲让儿子上街去买酒菜,准备请客,没想到儿子出门许久都没回来。父亲等得不耐烦了,于是就自己上街去看个究竟。

父亲快到街上的便桥时,发现儿子正在桥头和另一个人面对面地僵持在那儿,父亲就上前询问:“你怎么买了酒菜不马上回家呢?”

儿子回答说:“老爸你来得正好,我从桥这边过去,这个人坚持不让我过去,我现在也不让他过来,所以我们两个人就对上了,看看究竟谁让谁!”

父亲听了儿子的一席话,就上前声援道:“孩子,好样的,你先把酒菜拿回去给客人享用,这儿让爸爸来跟他对一对,看看究竟谁让谁!”

生活中,到处可见这对父子的影子,不肯给别人一点余地,不愿给别人一点空间,往往只为了“争一口气”,本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非要大费周章地坚持己见互不让步,结果小事变大事,甚至搞得大家都没好果子吃,这是何苦?

在狭窄的路上行走,要留一点余地给别人走。羊肠小道两个人相对通过时,如果争先恐后,两人都有坠入深谷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先停住脚步让对方过去,才是最有礼貌、最安全的做法。

遇到美味可口的饭菜时,要留出三分让给别人吃,这样才是一种美德。

路留一步,味留三分,是提倡一种谨慎的利世济人的做人方式。在生活中,除了原则问题须坚持外,对小事、个人利益而言,互相谦让会带来个人的身心愉快。

“小姐,你过来!你过来!”一位正在用餐的顾客指着面前的杯子高声喊,“看看!你们的牛奶是坏的,把我一杯红茶都糟蹋了!”

“真对不起!”服务小姐充满歉疚地笑道,“我立刻给您换一杯。”

新红茶很快就端上来了,碟边跟前一杯一样,放着新鲜的柠檬和牛奶。小姐轻声地告诉顾客说:“我是不是能建议您,如果放柠檬,就不要加牛奶,因为有时候柠檬酸会造成牛奶结块。”这位顾客的脸一下子红了,他匆匆喝完茶就离开了。

不一会儿,有人笑问服务小姐:“明明是他的错,你为什么不直说呢?他那么粗鲁地叫你,你为什么不还以一点颜色?”

“正因为他粗鲁,所以要用婉转的方式对待;正因为道理一说就明白,所以用不着大声!”小姐说,“理不直的人,常用气壮来压人。理直的人,要用‘和’气来交朋友!”

对于生活中那些喜欢小题大做、得理不饶人的人,我们大可以像这位服务员那样去以理服人,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不顺心的事情时,要“得理让人,忍让为先”。忍什么?一要忍气,二要忍辱。气指气愤,辱指屈辱。气来自于生活中的不公,辱产生于人格上的贬损。忍气是为了求安,凡事要想得开,看得远,正如俗话所言:“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在中国人眼里,忍耐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以屈求伸的深谋远虑。“吃亏人常在,能忍者自安”,是提倡忍耐的至理箴言。忍耐是人类适应自然选择和社会竞争的一种做人方式。

世上的无谓争端多起于芥子小事,一时不能忍,铸成大祸,不仅伤人,而且害己,此乃匹夫之勇。凡事能忍者,不是英雄,至少也是达士;而凡事不能忍者,纵然有点愚勇,终归城府太浅。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是也。

忍耐并非懦弱,而是于从容之中静观或蔑视对方。唐朝的娄师德是世家公子,祖上历代都做大官。他弟弟到代州去当太守,他嘱咐说:“我们娄家世代为官,泽及你我,所以难免被人说道。你出去做官,要认清这一点,遇事要能忍耐。”弟弟说:“这我懂得,就是有人把口水唾到我脸上,我也自己擦掉算了。”娄师德说:“这样还不行。”弟弟又说:“那就让它留在脸上自己干。”娄师德说:“这才对了。”

娄师德教诲弟弟的“唾面自干”也许不值得效仿,但忍耐确实是一种难得的品质,它需要健康的心理。忍耐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也不是谁都能学会的。做到了,万物皆备于我;学会了,人格就会得到提升。

无论是民族还是个人,生存的时间越长,忍耐的功夫就越深。生活在世上,要成就一番事业,谁都难免经受一段忍辱负重的曲折历程。因此,忍辱几乎是有所作为的必然代价。 NFtTtNOzwJRt9cqir7iR9RxwynIb/+YoxiKpc39cHmxtSZeiNyeWszJOAIO4E9d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