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原典】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道德经·第五章》

【译释】

妄言、妄作会产生偏颇心、分别心,容易使自己功能不足。不如谨守中庸之道,合理适度地作为。

狂言妄语说出来虽然“虎虎生威”,在某些时候更是显得“豪气”过人,但却不能证明说话之人的真实实力。老子告诉我们,狂妄的话多说只有弊处而无益处,不如谨守中庸之道,量力而为。

解读

妄言自损,守中多做

狂言妄语能够给人带来杀身之祸,多言同样能够让你吃尽苦头,故而老子教导大家“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并不是教人闭口不言,而是要少说多做,因为言多必失。

话说多了,漏洞就多,容易出毛病甚至引火烧身。不难理解,这是对说话“多”的人而言的,譬如滔滔不绝的醉鬼、妙语连珠眉飞色舞的政客,这类人因话多招致的“失”往往惨重,譬如醉鬼丢了性命,政客落得革职除名,都是值得我们去吸取的教训。

偏偏有一些人与此背道而驰,结果只能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平定南方以后,一出祁山的失败除了诸葛亮的自身原因之外,最大的原因还是马谡的狂言妄语。

《三国演义》里这样描写:诸葛亮正在营中为孟达事泄被杀而懊恼不已,忽有哨探报,司马懿派张郃引兵出关,来拒我师。

诸葛亮闻报大惊:“今司马懿出关,不比曹真,他一定会去打街亭,断我咽喉之路。”环视左右问:“谁敢引兵去守街亭?”

参军马谡见丞相先是吃惊,便觉得好笑。谅那司马懿有什么可怕的?便说:“末将愿往。”

诸葛亮盯着他,不放心地说:“街亭把着要冲,地方虽小,干系却大。如街亭有失,我大军便完了。你虽深通谋略,无奈此地一无城池,二无险阻,把守极难呀!”

“丞相勿虑。再难也得有人把守。末将自幼熟读兵书,精通兵法,又跟在您身边南北征战,耳濡目染,难道还守不住小小的街亭?”

“司马懿非等闲之辈。先锋张郃乃魏之名将,你能对付得了他们?”

马谡不高兴了,丞相也太小瞧我了。嘴一撇,轻蔑地说:“嗨,休道他司马懿、张郃,便是曹睿亲来,又有什么可怕的?若有差池,杀我全家好了。”

在这次请命的过程中,马谡有些过于狂妄了,可以说根本没有掂量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之后的布阵失利,马谡虽然逃得性命,然而却为军法所不容,才有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三国演义》中还有一个实例同样是说明狂言妄语自损的,那就是魏延之死。当时,大多数能够单打独斗胜过魏延的人都已经死去了,他因此有些过于自负,以至于在被杨仪激怒,问他是否敢大喊三声“谁敢杀我”时,他毫不畏惧地狂笑而发三声“谁敢杀我”,谁知在第三声之时,他就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命丧马岱之手。

俗话说,“病从口入,祸由口出”。在初始与人交往过程中,谨慎言行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讲话时也应注意自己的口气和态度,避免触及他人的利益,毕竟有很多时候“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CerYidGO+ubRqsHzImX2UwTNJLUZs5gSJr8NTIOUkaFG9NJ4K1jRf6k5hCcS1eo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