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自矜者不会长久

【原典】

不自矜故长。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译释】

不傲慢自负,所以能够进步。

老子的“不自矜故长”,就是告诫人们只有戒除傲气,才能做一个令人敬仰的人。

傲气者,盛气凌人,傲慢自负,自我感觉良好。这样的人也许某一方面高人一等,优人一招,先人一步,或者并无过人之处,只是虚张声势、故弄玄虚罢了。不管属于哪一种类型,都是过高地评价自己,蔑视别人,习惯仰面朝天,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自以为了不起,自高自大,盈气于内,形态于表,老子天下第一,用不可一世的表情来傲视别人。这样的人迟早会因此而在阴沟里翻船。

解读

有傲骨但不可有傲气

国画大师徐悲鸿先生有句名言:“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前半句很明确地告诫我们:人不可恃才傲物、孤芳自赏——看自己一朵花,看别人豆腐渣,而应该尊重别人;不要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那样根本无法提高自己,只能让自己在自傲自负中一天天堕落下去。

杨修为什么会招来杀身之祸?正是他自恃才高、傲气太盛,他的傲气惹恼了曹操,日积月累,最终因“鸡肋”命丧黄泉。

闯王李自成率大军驰骋疆场,转战东西,其气势之浩大如排山倒海,不可遏止,可为什么最终惨遭失败呢?也是因为傲气。闯王率大军进入北京城后,张灯结彩,结果傲气磨钝了起义军的锐气,使起义功败垂成,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有傲气的人大都从个人着眼,一切从个人出发,张扬自己无视他人,以一己之私傲视万物于脚下,这时的傲气就成为羁绊个人发展、破坏群体关系的一剂毒药,它所导致的是一种唯我独尊、目空一切、自高自大的自恋情结,同时相行而生的是一种排斥他人、拒绝合作、蔑视群体、崇尚个人的排他情结,从而形成一种自恋自娱的狭隘个人空间。

自傲也是令人失败的根源所在。《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大意失荆州”一节,与其说是关羽大意,还不如说是关羽自傲更确切。书中写道:

逊曰:“某奉吴侯命,敬探子明贵恙。”蒙曰:“贱躯偶病,何劳探问。”逊曰:“吴侯以重任付公,公不乘时而动,空怀郁结,何也?”蒙目视陆逊,良久不语。逊又曰:“愚有小方,能治将军之疾,未审可用否?”蒙乃屏退左右而问曰:“伯言良方,乞早赐教。”逊笑曰:“子明之疾,不过因荆州兵马整肃,沿江有烽火台之备耳。予有一计,令沿江守吏不能举火,荆州之兵束手归降,可乎?”蒙惊谢曰:“伯言之语,如见我肺腑,愿闻良策。”陆逊曰:“云长倚恃英雄,自料无敌,所虑者唯将军耳。将军乘此机会,托疾辞职,以陆口之任让之他人。使他人卑辞赞美关公,以骄其心,彼必尽撤荆州之兵以向樊城。若荆州无备,用一旅之师,别出奇计以袭之,则荆州在掌握之中矣。”蒙大喜曰:“真良策也。”由是蒙托病不起,上书辞职。

陆逊回见孙权。孙权乃召吕蒙还建业养病。蒙至,入见权。权问曰:“陆口之任,昔周公瑾荐鲁子敬以自代,后子敬又荐卿自代,今卿亦须荐一才望兼隆者代卿为妙。”蒙曰:“若用望重之人,云长必然防备。陆逊意思深长,而未有远名,非云长所忌。若即用以代臣之任,必有所济。”权大喜,即日拜陆逊为偏将军、右都督,代蒙守陆口。逊谢曰:“某年幼无学,恐不堪重任。”权曰:“子明保卿,必不差错。卿无得推辞。”逊乃拜受印绶。连夜往陆口,交割马步水三军已毕,即修书一封,具名马、异锦、酒礼等物,遣使赍送樊城见关公。

时公正将息箭疮,按兵不动。忽报:“江东陆口守将吕蒙病危,孙权取回调理。近拜陆逊为将,代吕蒙守陆口。今逊差人赍书具礼,特来拜见。”关公召入,指来使而言曰:“仲谋见识短浅,用此孺子为将。”来使伏地告曰:“陆将军呈书备礼,一来与君侯作贺,二来求两家和好。幸乞笑留。”公拆书视之,书词极其卑谨。关公览毕,仰面大笑,令左右收了礼物,发付使者回去。使者回见陆逊曰:“关公欣喜,无复有忧江东之意。”逊大喜,密遣人探得关公果然撤荆州大半兵赴樊城听调,只待箭疮痊合,便欲进兵。

吕蒙正是抓住了关羽的这个“傲”,才故意称病让陆逊顶替位置迷惑关羽。结果关羽果然中计,撤走了防守东吴一方的兵马,降低了对东吴兵马的警戒,才使得吕蒙偷袭成功,丢掉了赖以保身的荆州,落得个败走麦城、兵败被杀的悲惨结局。

意大利哲学家阿奎那将“骄傲”列为人的七宗罪之首,而毛泽东同志也曾专门撰文强调中国共产党人须“戒骄戒躁”,都是从一定意义上说明骄傲的思想万万要不得。因此,我们也只有汲取老子“不自矜故长”的智慧,摒除傲气,才能使自己在人生的舞台上更加成功。 cO/IMZ7NsA6us2nIIHyie2qJ3ahWg5QcrANmMuTKkaGwkkCk1KgFKwvEWtH+T7u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