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罗伯特·克罗克(Silly Bandz创始人)

彩色橡皮筋里的蝴蝶效应

If you believe in yourself and your idea,don't ever give up,because if you do give up,you're never going to know what could have happened.(如果你相信自己和你的想法,永远不要放弃。因为如果放弃了,你就永远看不到明天的成功。)

美国人罗伯特·克罗克本来是一个摇滚音乐发烧友。他从小在托莱多东区长大,学历不高,只在欧文斯社区学院拿到了一个市场营销的学位。他的祖母有一家餐馆,祖母去世后,克罗克便开始经营这家餐馆,因为兴趣,他将这家餐馆改造成一家摇滚乐酒吧。

可是这样的日子没维持多久,2000年,罗伯特被控支票造假,被判处缓刑,两年后,他又被判漏税,需返还税款,并缴纳罚款共计4.5万美元。更糟糕的是,法院不再允许他继续经营酒吧。

被逼无奈的罗伯特·克罗克只好放弃原来的事业。这之后,罗伯特成立了一家叫做BCP Imports的小型外贸公司,开始售卖一些时尚小玩意,诸如个性文化衫、狗牌、马克杯和硅胶手环等,但是并不很成功。他还曾拿到市政剧场音乐会的售票权,并在开始的几场音乐会中做得很成功。可惜好日子不长,市政议会和市长就合同产生了争议,罗伯特又被迫放弃了这一项业务。

像罗伯特·克罗克这样的小企业主,在美国俯拾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已经年届40岁的美国人竟然成为了一个商业天才。

一次中国行,给罗伯特带来了新的转机。

2007年,罗伯特·克罗克来到中国拜访为他生产硅胶手环的厂商,并一起参观了一个展销会。展销会上,他看到一些彩色橡皮筋,这些橡皮筋有许多动物造型,也有许多不同的颜色,被人们当成手镯戴在手上。2002年,这种橡皮筋由日本商人首先进行出售,但是,日本商人却将其当做办公用品,因此业绩平平。

看着这种橡皮筋,罗伯特·克罗克灵光一闪:“如果把这些橡皮筋改良一下,改造成时尚饰品,是不是更有市场呢。”

“这些橡皮筋非常可爱,肯定会让孩子们十分喜爱,说不定他们还会像收集口袋怪兽卡片一样,来收集这些橡皮筋呢。”

熟悉终端市场的罗伯特立刻敏锐地感觉到,这其中将有一个庞大的潜在消费市场。回到美国,他立即注册了Silly Bandz(傻傻橡皮筋)品牌,并专门请设计师对橡皮筋进行了改良,造型更加丰富,色彩更加鲜艳,使其更适合佩戴。

橡皮筋做出来了,如何卖出去呢?此时的罗伯特,生活圈子除了家人朋友就是当地摇滚乐爱好者,几乎无一可以利用上的资源。思索了一圈,罗伯特想到,曾经有20万人在他网站上购买过硅胶手环。那就先让这20万人知道他的Silly Bandz吧。于是,罗伯特马不停蹄地展开销售工作。他编辑了一些关于橡皮筋的邮件和短信发给了将近20万的客户。

可是,这还不够,知道或对Silly Bandz感兴趣的人还是很少。下一步怎么办?罗伯特又想起了社交媒体营销。所谓社交媒体,就是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像开心网、人人网、饭否、QQ空间、优酷、土豆、新浪微博等均是。社交媒体营销,就是借助这些平台来做营销,罗伯特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营销方式。

早在2003年Myspace问世的时候,罗伯特就注意到这个在线交友平台可以用来推广自己的产品,尤其是独特时尚的个性小玩意。他曾经把自己的一些产品放在上面推销,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次有了更新颖的产品,当然更得好好利用这些资源。

很快,罗伯特成立了社交媒体营销部,并将目光瞄准了当时的美国三大社交媒体网站:Facebook、Twitter和Youtube。2008年夏天,Silly Bandz拥有了自己的官网,网站上,除了每个产品下面有Facebook和Twitter的分享链接以外,网页的左侧有两个社交网站模块,网站的底部还有一个固定的悬浮条幅,只要点击这些条幅上的Facebook和Twitter链接便可以分享网页。

为了进一步培育市场,将Silly Bandz打造成时尚潮流符号,罗伯特制作了关于橡皮筋玩法的视频发布在Youtube上。经过两年的培育,Silly Bandz从2009年开始销售额快速增长。为了给升温的市场再加一把火,2010年,罗伯特又投入资金在Facebook上做广告,33天后粉丝增加了25万。到2012年,Silly Bandz在Facebook上有了1128001位粉丝,在Twitter上有18272位粉丝。而在Youtube上输入Silly Bandz,会得到8500个视频,其中一个视频的浏览量达到400多万次。

经过这一系列的操作,Silly Bandz开始以时尚符号的身份走进人们的生活。很快,Silly Bandz传遍全美小学。在美国很多小学,一些孩子都会拿Silly Bandz攀比或交换。有时,他们会围成一个圆圈,并且把各式各样的傻傻橡皮筋放在中间,然后孩子们就开始瓜分这些好看的橡皮圈,每一种都会有人喜欢,都会有人来抢。那现场气氛一点都不亚于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大厅。还有些低年级的孩子在课堂上也想着Silly Bandz,以致不能专心学习。为了不让Silly Bandz影响孩子们的学习,美国很多学校甚至把它列入黑名单。也有些学校专门规定了“傻傻橡皮筋日”,允许学生在傻傻橡皮筋日把它带到学校来。

这种时尚之风甚至吹到成人中,一些成年人包括好莱坞明星们也把Silly Bandz当做手环带在手腕上,出席各种场合。

罗伯特的生意随着这股热潮的涌起增长起来。2008年,只有美国东部的一些小店里才会出售这种傻傻橡皮筋。而两年之后,傻傻橡皮筋已经走遍了15个国家,有将近三万家大大小小的店铺在出售。2010年,傻傻橡皮筋仅在美国就达到了一亿美元的销售额,步入2011年,这个数字又翻了一番。

创业启示

异形彩色橡皮筋不是罗伯特首创,在此之前,日本人曾拿它参加过设计大赛,在各类展销会上展览,还曾登上《纽约》杂志封面,并在日本和美国卖了好几年。见过的人不可谓不多,可只有罗伯特·克罗克把它改良成时尚饰品并使其风靡全球。这其中,除了罗伯特化腐朽为神奇的创意外,更重要的一条是,他采取的营销手段,即社交媒体营销。社交媒体营销在美国已经做得十分成熟,它可带来乘数效应(Multiplier Effect),即通过每个人好友群的观看和分享,达到成几何倍数的病毒式传播。毫无疑问,这种爆炸式传播对Silly Bandz的成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yFAqdNYx2Y4eXU20XWITieEoFW60zmVloLIgsNYHkYQ8G8ccPorN15O6FUvJpy0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