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沈浩波(磨铁老板)

市场像条大河,只有自己下去游,才知道深浅

面对新的事物,人们常会因为“未知”而感到畏惧,但是如果因此而轻易说“不”,那便会失去许多机会。萧伯纳曾说过:“一个尝试错误的人生比无所事事的人生更荣耀,并且有意义。”放弃尝试连成功的边角都触及不到,只有亲身尝试,才能知道成功的奥秘。

文学总是吸引人的,来自江苏小县城的年轻人——沈浩波自从接触到海子、北岛等人的诗集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诗歌创作。此时,沈浩波正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受过良好文学培养的他,开始走火入魔般地翻阅诗篇,并自行创作。皇天不负有心人,沈浩波凭借着自己《谁在拿90年代开涮》一文一炮而红,正式踏入了诗坛。虽然此时中国的诗坛已经不复往日的辉煌,但沈浩波从中得到了极大的快乐和满足。

随着名声的增长,1998年沈浩波顺利地成为《中国图书商报》的主笔,此时的他还在大学就读。毕业后,沈浩波便成为《阅读导刊》的编辑部主任。一路上的顺风顺水,让沈浩波乐在其中,毫无忧患。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年后,沈浩波突然面临失业这一残酷现实,报纸停办,沈浩波失去了维生的饭碗。

此时沈浩波并没有察觉到危机的来临。出身“编辑主任”的沈浩波此时看不上知名报纸基层记者的岗位。沈浩波不希望被别人管着,但是他也知道没有人会让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坐上编辑部主任的职位,于是在“被人管”和“在家失业”之间,他毫无顾忌地选择了后者,并且悠闲自在的在家写诗、创作。然而,再富足的国库也顶不住只有支出没有收入的情况,终于有一天,沈浩波发现自己没钱了。

潜伏的危机突然爆发,让沈浩波有点措手不及,他想,自己要写诗必须先解决谋生的问题,不喜欢受人管制的脾气没改,那该怎样才有收入呢?沈浩波左思右想,苦苦寻觅良方,不做手下那只有当老板,于是沈浩波决定自己做图书出版。

说做就做,沈浩波从朋友那里东拼西凑筹集了15万元的资金,建立起了自己的图书工作室。刚毕业在报纸行从业的经历,让沈浩波对图书出版的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那只是皮毛。沈浩波并没有泄气,他想:“做图书就是那么一回事,什么都不会,学嘛!”于是他义无反顾挺身进入出版行业。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时的图书出版环境并不理想,虽然民营出版公司发展多年,但都受到国营出版社的约束,市场缓慢地发展,民营图书出版公司不断被淘汰出局。当时的沈浩波很缺钱,所以那时的他一心想挣钱,但是他知道自己的兴趣太高端,可能不会得到读者的关注。于是他在出第一本书的时候告诫自己:一定要把对文学的热爱和图书出版工作一分为二,出书要为读者考虑,是服务于他们而不是取悦自己。

在这样的理念下,沈浩波的第一本图书——《蜡笔小新宝典》正式问世。毕竟是第一次做,沈浩波也难免有些激动,他拿着渠道商的电话号码,挨个将书发给他们,拜托他们销售。让沈浩波欣慰的是,所有书都出了手,他以为自己“守得云开见月明”了。但是好景不长,沈浩波这个新手被老手们耍弄了,卖出的书就像打了水漂,卖了两三万册却没收回多少钱。沈浩波不想放弃,于是他又相继出版了两本书,但是境况与先前一样。15万元的资金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刚刚在出版行业起步就面临绝境。

在外人眼里沈浩波的处境已是相当危险,但是有诗人特质的沈浩波却并未因为赔本而伤心欲绝。因为他的脑袋里只有赚钱养活自己,然后继续创作诗篇一种想法。或许恰恰因为沈浩波没有绝望,才在绝处中等到了重生之机。

沈浩波的一个笔友将自己一部叛逆小说《北京娃娃》的手稿给了他,希望图书能够出版,出于友情的考虑,沈浩波答应了这个请求。于是他又借了五万元,并且做了最后的决定——如果能够做好就继续,做不好就此收手。然而,沈浩波又面临着以前的难题,怎样做才既能将书卖出,自己又能有收益。如果按照传统的路子走,必然还是要赔光资金。

沈浩波知道这次一定要创新销售方式,绞尽脑汁之后,一个大胆而新颖的想法浮现在他的脑海中——通过媒体的力量将书卖出去。于是他和自己能找到的媒体人都商谈了一遍,总计有一百多家媒体将《北京娃娃》的消息公之于众。

这次的尝新让沈浩波在出版这一行当中打了一场翻身仗,同时创造出图书出版行业借助媒体推广进行销售的方式。沈浩波经营的磨铁出版工作室一直在沿用这种方式,并且同行也在争相模仿。

初次的成功让沈浩波吃了一颗定心丸,他再接再厉,不久之后遇到的第二个契机让他在出版界名声大噪。他辗转、迂回经过多重途径签下了文字妖娆的台湾作家胡兰成作品的大陆版权。沈浩波对于文学灵敏的嗅觉让他成功,胡兰成作品在大陆出版后随即掀起一股胡学热潮。

2003年沈浩波的出版工作室一下子推出了十几本书,此时沈浩波觉得自己终于经过了暴风雨,能在成功的大洋上航行了。可惜,突发的非典打碎了他的美梦,因为图书无法运出北京,所以销售活动就此陷入停滞状态。

可就在这个时候,他发现了另一块新大陆——网络文学。他尝试将一个网上转载的帖子出版成书,然后包装上市,如此产生的《花样年华》,成为当年的畅销书籍,将沈浩波从低谷中解救了出来。

2005年,沈浩波和新的合作伙伴漆峻红将工作室升级为正式的公司:磨铁文化传播公司。他要让公司更加正规化。然而,走其他人走过的道路是不会更加成功的,沈浩波深知此点。他发现网络文学更贴近大众,而现在的图书市场却并没有网络文学的书籍。别人看不中的市场,在沈浩波眼里却是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于是他着手做了起来。

沈浩波在网上广泛涉猎后,决定将《诛仙》从网上“转移到”书本上,并打着玄幻小说的旗号开始发行,图书一上市就脱销了。这样绝佳的情形同样发生在后来的《盗墓笔记》和《明朝那点事》的出版过程中。

沈浩波没有选错路子,利用网络文学,磨铁图书有限公司得到了一个良好的运营环境,声名鹊起,并且源源不断地收到优秀的网络作品。网络文学作品火了,其作者也火了,磨铁图书有限公司更火了。2006年,沈浩波意识到自己创立的磨铁颠覆了传统的出版行业,也将自己从危境中解救了出来。

得到重生的沈浩波一直不满足,他梦想着超越传统的出版商,将磨铁打造成大型的现代企业。2008年,他得到了深圳基石创投5000万元的投资,沈浩波的梦想终于开了花。他按照计划将民营出版业的这第一笔风险投资用在了磨铁的转型上,磨铁向全媒体逐步转型,并推出了多个专业化的独立子品牌。

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的改造升级,让其成为一个更加正规化的企业,也让沈浩波在出版界成为打破多个常规的“第一个吃螃蟹”的成功者。

创业启示

何为创业,重点在于“创”字。何为“创”,走别人走过之路便不能称为“创”。创业就是要走自己的路,在他人未发觉或未敢尝试的母石上自己凿上两下。或许会失败,但是这样的失败比无为要有意义得多,并且没有谁是真正失败的,也没有人会永远失败。不下水试探,怎知汪汪碧池有几许深。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所品尝到的滋味,是其他后来人所品尝不到的,因为这成功的背后还隐藏着惊险和刺激。 bQo7lbzt4ERYEMUYiW4fCL+zxoL58+KWaCIrhB1qJZKRLIK/n3dpgfTmFwp2F4n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