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核微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主要包括酵母菌、霉菌、担子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
酵母菌是一群以出芽繁殖进行无性繁殖的单细胞真菌的统称,不是分类学上的定义。在真菌分类系统中属于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已知酵母菌约有370种,多数腐生,少数寄生,分布于含糖丰富、偏酸的环境中。大多具有发酵糖类产生酒精的能力,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有些酵母菌引起食品腐败变质,少数引起人类疾病。
(1)酵母菌的形态大小和细胞结构
酵母菌的形态多样,基本形态为圆形、椭圆形、卵圆形、柠檬形、香肠形等,常见的形态多为卵圆形。细胞的大小与种类有关,一般长5~30μm,宽1~5μm,最大的可达100μm。有些可形成假菌丝。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具有典型的细胞结构(表1.3),有核膜和核仁,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有线粒体、中心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图1.10)。在光学显微镜下,可清晰分辨个体细胞及模糊地看到细胞内的结构。
表1.3酵母菌细胞结构简明表
图1.10酵母细胞的基本结构
(2)酵母菌菌落的形态特征
酵母菌的菌落特征是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平板上,酵母菌菌落的形态与细菌很相似,光滑、湿润、黏稠,易被接种环挑起,比细菌菌落要大而厚;酵母菌菌落的颜色较单调,大多为乳白色,少数为红色、黑色等。有些酵母菌因培养时间过长,会起皱、干燥、颜色变暗。假丝酵母因其边缘产生丰富的藕节状假菌丝,故细胞易向外围蔓延,使菌落较大,扁平而无光泽,边缘不整齐。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一般以无性繁殖为主,分为出芽繁殖和分裂繁殖。有性繁殖则产生子囊孢子。
(1)无性繁殖
①芽殖:出芽繁殖简称芽殖,是酵母菌的主要繁殖方式。芽殖开始时,成熟的母细胞液泡产生一根小管,同时在细胞表面形成一个小突起,小管穿过细胞壁进入小突起内;接着母细胞的细胞核分裂成两个子核,一个随母细胞的部分原生质进入小突起内,小突起逐渐变大成为芽体;当芽体长大到母细胞大小的一半时,两者相连部分收缩,芽体脱离母细胞成为新细胞(图1.11)。芽体脱落时,在母细胞表面留下的痕迹称为芽痕。大多数酵母菌可在母细胞的各个方向进行出芽,称为多边芽殖;有的在细胞两端出芽,称为两端芽殖;极少数可在三端出芽,使细胞呈三角形。一个成熟的酵母细胞平均可产24个子细胞。在良好的环境中,酵母菌生长繁殖旺盛,芽殖形成的子细胞不脱离母细胞,又可进行出芽繁殖,形成成串的细胞群,像霉菌的菌丝,因此称为假菌丝。
图1.11酵母菌芽殖过程示意图
②裂殖:分裂繁殖简称裂殖,是少数酵母菌的繁殖方式,类似细菌的二分裂。如裂殖酵母属,当细胞长到一定大小后,细胞核分裂,细胞中央产生隔膜,将母细胞分成两个单独的子细胞。
③芽裂殖:芽裂殖简称芽裂,是芽殖和裂殖的中间类型。少数酵母菌在一端出芽的同时在芽基处形成隔膜,把母细胞和子细胞分开。
有些酵母菌还可形成一些无性孢子进行繁殖,如形成掷孢子、厚垣孢子、节孢子或在小梗上形成孢子等。
(2)有性繁殖
酵母菌的有性繁殖是以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的方式来进行的,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生长到一定阶段的两个性别不同的酵母细胞彼此靠近,各伸出哑铃状突起而接触,接触处的细胞壁变薄,细胞壁和细胞膜逐渐溶解,形成一个通道,两细胞质接触融合,形成质配。两核向通道移动、融合,形成二倍体的核,称为核配。二倍体接合子在融合管垂直方向上长出芽体,其核进入芽体内,芽体脱落,形成二倍体细胞。二倍体营养细胞因其个体大、生活力强,广泛应用于生产、研究中。当二倍体细胞接入营养贫乏的培养基,会停止营养生长而进入繁殖阶段,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减半后形成2、4或8个子核,每个子核的周围包有细胞质并长出细胞壁,形成孢子,称为子囊孢子。原来的二倍体细胞成为子囊(图1.12)。成熟后子囊破裂,子囊孢子释放,萌发长成单倍体酵母细胞。
图1.12酵母菌子囊孢子的形成过程1~4. 两个细胞结合;5. 接合子;6~9. 核分裂;10~11. 核形成子囊孢子
(3)酵母菌的生活史
在酵母菌的生活史中,既可进行无性繁殖,也可进行有性繁殖。单倍体细胞和二倍体细胞都可独立存在、进行无性繁殖。根据两种细胞存在时期长短,可把酵母菌生活史分为三种类型。
①单倍体型:以八孢裂殖酵母为代表,特点是在生活史中单倍体阶段较长,二倍体阶段较短。过程是单倍体细胞进行裂殖,质配后立即进行核配,二倍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8个子囊孢子。
②二倍体型:以路德氏酵母为代表,特点是在生活史中单倍体阶段较短,二倍体阶段较长。过程是子囊孢子在孢子囊内就成对接合,发生质配和核配,形成二倍体;该二倍体进行芽殖,产生的二倍体细胞转变为子囊,子囊内的核减数分裂形成4个子囊孢子。单倍体阶段仅以子囊孢子的形式存在,故不能进行独立生活。
③单双倍体型:以啤酒酵母为代表,特点是在生活史中单倍体阶段和二倍体阶段都可以较长,都能进行芽殖。过程是单倍体营养细胞进行出芽繁殖,在一定条件下质配、核配,形成二倍体;二倍体不立即进行减数分裂,而是进行芽殖,成为二倍体营养细胞;二倍体营养细胞在适宜条件下转变成子囊,减数分裂形成4个子囊孢子。
食品中常见的酵母菌分酵母菌属、毕赤氏酵母属等(见表1.4)。
表1.4食品中常见的酵母菌简明表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总称。凡生长在营养基质上形成绒毛状、絮状或蜘网状菌丝体的小型真菌,都统称为霉菌。在分类学上它属于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喜偏酸性、糖质环境;大多数为好氧性微生物;多为腐生菌,少数为寄生菌。霉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在食品加工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很多霉菌能引起粮食和食品腐败变质。
(1)霉菌的形态
霉菌的营养体由分支或不分支的菌丝构成。菌丝交织形成菌丝体。在光学显微镜下,菌丝是一种管状的细丝,直径一般为2~10μm,比细菌和放线菌的细胞约粗几倍到几十倍。菌丝在功能上分化为两种:伸入培养基内吸收养料的,称为营养菌丝或基内菌丝;伸向空气中的,称为气生菌丝。
根据菌丝中是否存在隔膜,可把霉菌菌丝分成两种类型(图1.13):一种是无隔菌丝,菌丝无隔膜,整个菌丝为长管状单细胞,含有多个细胞核,其生长只表现为细胞核的增多和菌丝的伸长,如毛霉属和根霉属等低等真菌的菌丝。另一种是有隔菌丝,菌丝中有隔膜,被隔膜隔开的一段菌丝就是一个细胞,菌丝由多个细胞组成,每个细胞内有一个或多个细胞核。在隔膜上有小孔,使细胞质、细胞核和营养物质可以相互流通。菌丝生长时,顶端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不断增加,如木霉属、青霉属和曲霉属等大部分真菌的菌丝。
图1.13霉菌的营养菌丝
(2)霉菌菌丝的细胞结构
霉菌菌丝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及各种内含物。霉菌细胞壁厚0.1~0.3μm,主要由几丁质组成。少数低等的水生霉菌细胞壁以纤维素为主。细胞膜厚7~10nm,其组成与酵母菌基本相同。细胞质中含有线粒体、核糖体和各种内含物。幼龄菌丝的细胞质充满整个细胞,老龄细胞中出现较大的液泡。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核的直径为0.7~3μm,在光学显微镜下经常消失,在菌丝的顶端细胞中也常找不到细胞核。
(3)霉菌菌落的形态特征
由于霉菌的菌丝较粗且长,所以形成的菌落较疏松,呈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一般比细菌和放线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有些霉菌,如毛霉、根霉、脉胞菌等生长迅速,呈扩散性蔓延,以致菌落没有固定大小。菌落最初常呈浅色或白色,当长出各种不同形状、构造和颜色的孢子后,菌落表面会呈现肉眼可见的不同结构和色泽,如黄、绿、青、黑、橙等。有些霉菌的菌丝能分泌水溶性色素扩散到培养基内,使培养基的正反面颜色不同。霉菌菌落中心的菌丝菌龄比边缘的菌丝菌龄大,使菌落中央与边缘颜色不一致。
霉菌的繁殖能力强,方式多样,但主要通过产生无性和有性孢子进行繁殖。
(1)无性繁殖
霉菌的无性繁殖是不通过两性细胞的结合,而只通过营养菌丝分裂或分化而形成新个体的过程。霉菌的无性繁殖主要通过产生无性孢子来实现。无性孢子有:孢囊孢子、分生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和芽孢子。
孢囊孢子为内生孢子(图1.14)。气生菌丝或孢囊梗顶端膨大,形成圆形、椭圆形或梨形的孢子囊,囊内的原生质分化成许多小块,每一小块内都有一个细胞核,外面产生壁将原生质包围起来,最终形成孢子囊孢子。连接孢子囊壁的菌丝称为孢囊梗,孢子囊与孢囊梗之间的隔膜称为囊轴。孢子成熟后,孢子囊破裂,孢囊孢子即分散出来,如毛霉、根霉等。
图1.14根霉的孢囊孢子
分生孢子为外生孢子。分生孢子是真菌中最常见的一类无性孢子。在气生菌丝的顶端细胞或分生孢子梗的顶端细胞上,分割缢缩而形成的单个或成簇的孢子,称为分生孢子,如曲霉、青霉等。
节孢子是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出现许多横隔膜,然后从隔膜处断裂,产生许多成串、圆柱形的单个孢子。如白地霉的衰老菌丝可断裂形成节孢子。
厚垣孢子是菌丝顶端或中间部分的原生质浓缩、变圆、细胞壁加厚,形成圆形、纺锤形或长方形的休眠体。如总状毛霉、白地霉等。
芽孢子是菌丝细胞像发芽一样产生小突起,经过细胞壁缢缩而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孢子,如毛霉和根霉在液体培养基中就能形成芽孢子。
(2)有性繁殖
霉菌的有性繁殖是通过不同性别的细胞或菌丝结合后,经过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产生有性孢子的过程。有性孢子包括卵孢子、接合孢子和子囊孢子等。
同一菌丝分化为大小不同的两个配子囊,大配子囊叫藏卵器,小配子囊叫雄器。在配子囊内细胞核进行减数分裂,藏卵器内形成一个或数个单倍体卵球,雄器内形成相应的单倍体配子核。配子核通过受精管进入藏卵器,与卵球接合经过质配、核配形成二倍体的卵孢子。
两个相邻的菌丝相遇,各向对方伸出极短的侧枝,互相接触,顶端各自膨大并产生横隔,形成配子囊。配子囊下面的部分称为配子囊柄。接触处的隔膜溶解,两个菌丝内的细胞质和细胞核相互融合,同时外面形成厚壁,内部形成二倍体的接合孢子。接合孢子萌发时,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大量单倍体的孢囊孢子(图1.15)。
图1.15接合孢子
子囊孢子是子囊菌的主要特征。两条菌丝先分化出配子囊,两个配子囊结合后发育成子囊。在子囊中核配形成二倍体,二倍体再经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形成单倍体的子囊孢子。子囊是一种囊状结构,呈球形、棒形或圆筒形,每个子囊中能形成2~8个子囊孢子。
(3)霉菌的生活史
霉菌的生活史是指霉菌从孢子开始,经过一定的生长和发育,直至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整个生活史包括无性阶段和有性阶段。无性繁殖阶段是指一个无性孢子从萌发菌丝体,再由菌丝体产生无性孢子的过程。有性繁殖阶段是指在菌丝体上形成配子囊,配子囊经过质配、核配形成二倍体的细胞核,再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的有性孢子的过程。一般的霉菌都具有这两个繁殖阶段,半知菌亚门目前只发现无性繁殖,尚未发现有性繁殖。
食品中常见的霉菌有毛霉属、曲霉属、青霉属等(见表1.5)。
表1.5食品中常见的霉菌简明表
自然界里存在的细胞微生物,按其细胞核的结构特点,又可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两大类型。真核微生物主要有酵母菌、霉菌和蕈类等真菌,而原核微生物主要有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螺旋体、衣原体、蓝细菌等。原核生物细胞与真核生物细胞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
1)细胞核
原核微生物细胞中具有一个絮状的核区,核区内只有一条由双螺旋脱氧核糖核酸(DNA)构成的基因体,亦称为染色体,它附着在细胞膜或中间体上。由于核外没有核膜包围,故称为原核。
真核微生物细胞具有明显的胞核,核外由核膜包围,故称为真核。核内含有由多条染色体组成的基因群体。DNA与组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
2)细胞膜
原核细胞的细胞膜形成大量褶皱,向内陷入细胞质中,折叠形成管状或囊状结构的中间体,它们是能量代谢与许多合成代谢的场所。
真核细胞的细胞膜不内陷,细胞质中有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和叶绿体等,这些细胞器外表均有一层膜包围。而这些膜与细胞膜没有关系。
3)核糖核蛋白体
核糖核蛋白体又叫核糖体,分布在细胞质中,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原核细胞中核糖体较小,沉降系数为70S。真核细胞中核糖体较大,沉降系数为80S。
在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中,DNA的转录和转译是在细胞质中同时进行的;而在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中,DNA的转录是在核中进行的,而转译则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
4)繁殖
原核细胞以无性的二分裂法繁殖为主,极少有接合的。真核细胞则是有性和无性繁殖兼有,接合是其繁殖方式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