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要教育子女成为仁民爱物、克己复礼的贤人志士,使之将来忠于国家、民族,并有实际建树。颜家曾养一鹤,一次不幸小腿折断,行走不便。真卿少不更事,便在鹤背涂写,其二哥颜允南教导他说“:此虽不能奋飞,竟不惜其羽毛,奚不仁之甚欤!”也就是要求颜真卿从小事开始,做一位仁人志士。此事使颜真卿牢记一生,对他后来的性格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就像很多杰出人物都有不幸的童年一样,颜真卿4岁时,其父颜惟贞因姊亡故,伤痛过度而亡。后来颜真卿随母亲投奔舅氏殷践猷,开始寄居长安敦化坊。殷践猷深谙儒学,又擅长书法,对子侄呵护有加。伯父和母亲为其营造了一个学术气氛浓厚又充满亲情的家庭氛围,给失去父亲的颜真卿提供了一个健康成长的温馨环境。开元九年(721年)殷践猷因其叔父丧,哀痛吐血而死。舅父过世,颜真卿又奉母命南下,到时任吴县令的外公殷子敬家寄居。儿时遭生活变故,虽然始终有亲戚周济,却使颜真卿少年老成。他自知要改变命运,只有发奋读书这条路可走,所以励志名节,饱览群籍。
颜真卿家庭困顿,幼年时过着非常贫困的生活,据说他因买不起纸和笔,便用扫帚蘸着黄土以木石为笔,在墙上练字,并由他的母亲殷氏亲加训导。长期的刻苦磨炼和家庭的良好熏陶,对颜真卿的一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切奠定了他刚正倔强、坚贞独立、发奋好学的性格,同时使他对下层人民的疾苦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颜真卿从小学习勤奋,涉猎面广。据说,他十八九岁时,曾大病一场,卧床百余日,请了很多医生来看,都没有治好。这时,有一道士路过其家,自称北山君。这位北山君拿出几颗丹药来,让颜真卿服下,颜真卿马上就好了。道士说颜真卿能固守清简,也有出将入相的志向,将来是能下度苍生,上列仙班的,但不宜沉浸于宦海之中等等,又送他一粒丹药,希望他能坚守节操,辅助皇上,勤俭克己,事君献身,百年后,他将在伊川、洛阳之间等颜真卿。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
艰苦生活的磨砺,使得颜真卿具有较强的平民意识,伯父颜元孙的抚养和教育,使他形成了一种忠贞刚直的思想性格。欣逢盛世,壮怀激烈,更使颜真卿有了为国建功、为民请命,敢为天下先的雄心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