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战国中期著名军事家孙膑

(一)勤学兵法,获得进步

孙膑是战国时期的齐国人,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孙子兵法》的作者)的后代,孙膑小的时候生活孤苦,长大之后,又目睹当时各国之间不断进行着的争霸战争,他认识到是战争的胜负决定了各个国家的命运,于是决定投身到戎马生涯之中。

后来,经多方打听,孙膑知道一位学识渊博的人住在“鬼谷”山中,名叫鬼谷子,于是孙膑就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鬼谷子的真实姓名叫王诩,是战国初期一位学识渊博、声望卓著的人物。他不愿做官,于是长期隐居在这座鬼谷山中,面授弟子知识。

鬼谷子的弟子中,兵法最出色的就是齐国的孙膑。孙膑为人朴实忠厚,非常勤奋,进步很快。据说,鬼谷子先生教给孙膑《孙子兵法》十三篇时,孙膑爱不释手,废寝忘食,日夜不停地研究诵读。三天以后,先生一篇一篇地提问孙膑,他都对答如流,没有一个字漏下,先生非常高兴地称赞说:“孙武后继有人了!”

在孙膑跟随鬼谷子学习的时候,有个同学叫庞涓,两个人同窗多年,形影不离,亲如兄弟。与孙膑不同,庞涓浮夸自负,虽然身在山中,但心里却总想着早日飞黄腾达。庞涓答应孙膑,自己一旦得势,一定会在当权者面前推荐他。

不久,庞涓日夜期盼的机会来了。庞涓来到了魏国,托关系见到了魏惠王,替魏惠王东征西讨,办成了几件大事情,深得魏王的宠信,当上了魏国的大将军。庞涓知道齐国是个大国,齐国虽然败在自己手下,但始终是个顽强的对手。他也清楚孙膑的学识才能远远超过自己,而孙膑是齐国人,如果将来孙膑回到齐国,对他庞涓来说无疑是不利的。庞涓便派人把孙膑请到了魏国,准备推荐给魏惠王。

庞涓是个心胸狭窄的人,把孙膑请来以后,又不免后悔起来。他认为孙膑的才能胜过自己,在魏国留下来,今后一定会影响到自己的地位。于是他决心把友情放在一边,想办法害死孙膑。

庞涓表面上对孙膑很热情,背地里却使用毒计,在魏惠王面前编造了孙膑私通齐国的谎言。魏惠王信以为真。派人把孙膑抓了起来,并施以黥刑(在脸上刺字,再涂上墨炭)和膑刑(挖去膝盖骨的酷刑),并且将他软禁。从此,孙膑终身残废。孙膑在惨遭迫害、处境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仍然夜以继日地研究《孙子兵法》。后来,有个齐国的使者来到魏国的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市),孙膑因为受过刑,又有庞涓的人监视,不能登门拜访齐使,只能偷偷地去见他。齐国使者见了孙膑,认为他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就秘密地把他带回了齐国。

(二)赛马出计,崭露锋芒

齐国的使臣把孙膑带回齐国后,先将他推荐给了大将田忌。田忌非常赏识孙膑的才能,用接待上等宾客的礼节殷勤地款待了他。

齐国的国君齐威王,平时非常喜欢赛马,经常邀集贵族们举行赛马比赛,并用黄金做赌注。田忌家里养了不少好马,但是每次比赛,总是赛不过齐威王的马。有一次,孙膑看田忌与齐威王赛马,上等马跟上等马赛,中等马跟中等马赛,下等马跟下等马赛,结果田忌三场都输了。孙膑发现,田忌的马和齐威王的马的速度其实相差并不大。等到下次比赛的时候,孙膑给田忌出了计策,第一场让田忌的下等马跟国君的上等马比赛;第二场,用田忌的上等马跟国君的中等马比赛;第三场,用田忌的中等马跟国君的下等马比赛。

田忌按照孙膑的说法去办了。三场下来,第一场田忌输了,但是第二和第三场都赢了。最终结果是两胜一负,田忌赢得了比赛。

齐威王非常惊奇,问田忌是怎么取得胜利的,田忌坦率地回答说:“今天的胜利,不是我那三匹马的功劳,而是孙膑出谋划策的结果。”田忌接着说:“赛马虽然是小事情,但跟用兵的道理是一样的,都需要多谋善断。孙膑精通兵法,在用兵方面是一位出色的人才。”

从这件小事情中,齐威王看出了孙膑出众的才智,他非常高兴地召见了孙膑。

孙膑陈述了自己对战争问题的看法,认为战争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只有通过战争手段才能统一天下。齐威王有意问道:“如果不用武力,能不能使天下归服呢?”孙膑肯定地说:“只有打胜了,天下才会归服。您看,黄帝同蚩尤打仗,商汤灭掉夏朝,周武王大败商纣王,哪一个不是用武力解决问题?”孙膑还对战争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这些话深深地打动了齐威王和田忌,齐威王便请孙膑留在宫中。不久,齐威王拜孙膑为齐国军师。

(三)出谋划策,大显军事才能

几年之中,齐国迅速强大起来。为了对抗魏国的威胁和争夺土地,孙膑指挥了多次战斗,其中最著名的是“围魏救赵”和“马陵之战”两次战役。

公元前354年,魏国派将军庞涓带兵八万攻打赵国,很快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抵挡不住,就向盟友齐国请求救援。齐威王从自身利益出发,一方面先用部分兵力,联合宋、卫两个小国,攻打魏国的襄陵(今山西襄汾县),分散魏军的力量,使它处于两面作战的境地;另一方面,让赵、魏两国继续激战,以便鹬蚌相争,齐国坐收渔人之利。魏、赵两军相持一年多,双方都损失惨重,齐威王派田忌担任主将,孙膑为军师,统帅八万大军去救赵国。

田忌打算直奔邯郸(今河北邯郸),以解赵国之围。孙膑不同意,提出避开敌人实力强大之处,袭击敌人虚弱之处的计策;魏国攻赵,精兵大多在外,留在国内的,只不过是一些老弱残兵。趁魏国都城防务空虚,率军直奔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就可迫使魏军放弃赵国回来营救。田忌考虑到,孙膑这一作战指导的好处在于自己不必长途跋涉远袭邯郸,而可以调动魏军奔走,陷敌人于被动,使自己掌握战场主动权。于是,田忌采纳了孙膑的意见,率领齐军主力向大梁进军。

公元前353年,庞涓得意洋洋地率军进入邯郸,但是魏军已经疲于奔命,显得非常疲劳。而此时,齐军主力直接攻打大梁,大梁是魏国的都城,大梁的得失关系到战争的胜败、国家的存亡。因此,庞涓在打下邯郸后,顾不得让部下休整和喘息,被迫留下少数兵力留守邯郸,亲自带领大军急急忙忙回救大梁。

当魏国军队走到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附近时,碰上了早已等在那里的齐军主力。魏军由于长期攻赵,兵力消耗较大,加上长途跋涉,士卒疲惫不堪。而齐国却是精力充沛,士气旺盛,两军交锋,很快就把魏军打得大败而归。魏国被迫议和,归还了邯郸。

“围魏救赵”,显示了孙膑杰出的军事才能,这一战法一直为后代军事家所赞赏和借鉴。

公元342年,魏国又派庞涓率领军队,向韩国进攻。韩国在魏国的西南,是七国中比较弱小的一个,自然抵挡不住强大的魏军,连忙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群臣商量,相国邹忌主张坐山观虎斗;田忌等则主张赶紧发兵相助。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争执不下。齐威王自己决定不了,就问在一旁一言不发的孙膑,孙膑说:“我同意出兵救韩,但是不赞成马上出兵。现在韩、魏两国正在交锋,谁胜谁负,还未见分晓。如果我们马上出兵救韩国,就等于是让齐国代替韩国承担起抵抗魏军的重担。这样,我们的实力会受到打击,也不见得就有把握打败魏军。但是袖手旁观也不是办法,那样做,魏国灭了韩国,就会转过来加兵齐国。我们应该接受韩国的请求,答应派兵援助,但是不要立即出兵。韩国得到我们将要出兵相救的消息,信心增强了,一定会拼死抗击魏军,这样可以充分发挥韩军的力量。魏军受到韩军的顽强抵抗,实力也会大大消耗。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再出动兵马,进攻魏军,才能十拿九稳,旗开得胜。”齐威王听了,大加赞赏,欣然采纳了孙膑的建议。

齐威王召见韩国的使臣,叫他回去告诉韩王,齐国决定出兵援助,希望韩国在援兵到来之前,能够坚持一下,顶住魏军的进攻。

得到齐军将要出兵相助的消息,韩军将士守卫国土的信心加强了。他们向魏军接连发动了五次猛烈的反攻,虽然未能把魏军打败,但也使魏军受到相当大的损失。

魏强韩弱,韩国军队到底不是魏军的对手。经过一段时间的苦战,韩国渐渐感到支持不住了。他们日夜盼望齐军,但一直不见齐军的到来。这时韩国只好再次派使臣到齐国,催促齐国赶快发兵。

再不出兵,韩国就有被打垮的危险了。在这紧要关头,孙膑认为救韩国时机已经成熟,便建议齐威王立即发兵。

公元前341年,当韩魏战斗更为激烈、两军实力都大为削弱的时候,齐威王才派田忌为主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率领齐军正式参战。在这次战役中,齐军按照孙膑的计策,仍把攻击的矛头直接指向魏国都城大梁。齐军攻入魏国不久,就获悉庞涓即将回师营救魏国的情报。孙膑就对田忌说:“魏军一向轻视齐国,急于同我军主力进行决战。庞涓这个人这些年来打了一些胜仗,自以为兵强马壮,天下无敌,根本不把齐军放在眼里。加上他这次从韩国赶回来,轻装急进,日夜不停,恨不得一口把我们吃掉。兵法上说: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如果急行军走一百里去争夺利益的,部队疲惫不堪,就有折损主将的危险;如果急行军走五十里去争夺利益,由于前后不能接应,只能够有一半军队赶到)。现在魏军犯了兵法上的大忌,轻兵冒进,急于求战。我们就应该好好利用这种形势,抓住敌人的弱点,来制订作战计划,击败敌军。”

经过周密的思考,孙膑终于制订了一个退兵减灶诱敌深入的计划。计划的具体内容是:在退兵的过程中,第一天造十万人煮饭的军灶,第二天减为可供五万人用的军灶,第三天减为可供三万人用的军灶……田忌、田婴按照孙膑的计谋行事,立刻避开魏军锋锐,不与他们接战,带领齐军迂回向东撤退,在撤退途中,逐日减少宿营地的军灶数目,给敌人造成错觉。

庞涓带领大军日夜兼程,怒气冲冲赶回魏国,本想与齐国决一死战,不料齐军突然掉头东撤,庞涓立即下令全军紧紧追赶。这样一连跟踪了三天,庞涓发现齐军的锅灶天天减少,便以为齐军士气低落,兵卒逃散严重,不由得大为庆幸。

他丢下步兵和笨重的军事物资,带领一部分轻骑部队,马不停蹄,穷追不放。就这样,魏军被孙膑诱到了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马陵这个地方,两旁是山,树多林密,地势险要,中间只有一条狭窄的小路,是一个伏击歼敌的好战场。于是孙膑命令士兵伐木堵路,剥去路旁一棵大树的一段树皮,在那露出的白木上面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大字。又挑选了一万名射箭的能手,分头埋伏在两旁的山林里,吩咐说:“夜里,只要看见火光一闪,你们就一齐放箭。”

这天傍晚,庞涓率领魏军轻骑赶到马陵,发现横七竖八的树木阻塞了通道。庞涓指挥士兵搬木开道,猛然看到道旁一棵大树,上面有一段白木显露,隐约好像有字,就叫人点来火把。在火光的照耀下,庞涓看清了那一行字,他惊叫道:“我中了孙膑的诡计了!”说罢急忙命令魏军后退,但已经来不及了。埋伏在两旁的齐兵,一见火光升起,立刻万箭齐发。魏军轻骑猝不及防,顿时乱成一团,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庞涓身负重伤,知道自己败局已定,便拔剑自杀了。

全歼了庞涓统率的精锐部队后,齐军继续向魏军的后续部队和太子申率领的另一个部队发动进攻。魏军听说大将庞涓已死,非常恐慌。齐军奋勇杀敌,大败敌军,把太子申也活捉了过来。

经过马陵之战,魏国逐渐衰落。魏惠王不得不采用相国惠施的建议,跟齐国修好。齐国国势日益增强,跟秦国成为各占据东、西方的两个大国。

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是我国军事史上两次著名的战役。在这两次战役中,军事家孙膑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四)著书立说,流传后世

孙膑的一生历经坎坷,他用坚强的意志和聪明的智慧,协助齐王打了许多胜仗,为改变齐国的地位立下汗马功劳。在马陵之战之后,齐王要给孙膑加官晋爵,孙膑谢绝了,并且请求免去自己的军师职务。以后,他找了一个比较清净的地方,和他的学生们一起,进一步研究兵法知识,总结自己多年指挥作战的经验,写成了《孙膑兵法》一书。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这本书共有八十九篇,可惜后来失传了。1972年4月,该书失传一千多年后,在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中,居然发现了《孙膑兵法》的残简,共三十篇,一万一千余字。现在已由出版社整理出版。

从《孙膑兵法》残简中可以看出,孙膑继承和发展了孙武、吴起的军事思想,反映和总结了战国初期、中期的战争经验,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军事著作。

《孙膑兵法》残简中所载的军事思想精辟而实用,例如,孙膑肯定战争的不可避免,明确主张“战胜而强立”,以战争完成统一;他主张“事备而后动”,战前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才能做到“兵出而有功,入而不伤”;他还重视城池的攻取,重视人的作用,主张严格挑选将领和士卒,在和平时期,军队要按打仗时的要求进行训练,早晚不停,坚持不懈等。

《孙膑兵法》是在专研孙武、吴起等军事家的基础上写成的,并有所突破和创新。孙膑能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战术。例如,孙膑根据当时的作战特点提出应大胆运用包围、迂回、伏击等进攻手段。著名的“围魏救赵”和马陵伏击,正是他战略、战术思想的全面体现。

《孙膑兵法》继承和发展了先辈的军事思想,总结了战国中期的战争经验,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兵书之一。

孙膑本人不怕打击,不贪官禄,坚持从事兵法研究的精神和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的胆识,都给后人留下了很好的启发和教育。 Ib0O5IxtSShMG2jD+MNoYkuvKXIJCLuA4ZIVQG9hUiDDmaECRmrGpY/1KXbejWE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