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墨家概说

墨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重要的学派之一,在当时和儒家一起并称为先秦时代的两大“显学”,有“非儒即墨”之说。墨家因创始人是墨翟,世称墨子,故而这一学派被称为墨家学派。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说:“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此说墨家出自清庙之守,即巫祝,巫祝是管理庙中事物,演习郊祀或其他祭祀礼仪的人,也有说墨家出于武士。其实,墨家主要来源于社会中、下层手工业者,墨家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代表了“农与工肆之人”的利益。

《淮南子·要略》载:“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可见墨家是从儒家分出来的。但墨家的主张和儒家是针锋相对的,儒家主张“爱有差等”,墨家则主张“兼爱”;儒家信“命”,墨家则“非命”;儒家鄙视生产劳动,墨家则强调“不赖其力者不生”;儒家“盛用繁礼”,墨家则俭约节用;儒家严义利之辨,墨家则主张“义,利也”;儒家希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墨家则“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如此等等。具体来说,墨家主张“兼爱”,反对儒家从宗法制度出发的亲疏尊卑之分。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反对世卿世禄制度,反对各国之间以掠夺为目的的不义之战,认为任用官吏要重视才能,打破旧的等级观念,使“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要求“节葬”“节用”,反对奢华的生活方式以及礼乐制度;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实力从事。

墨家不仅是一个思想学派,还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的民间团体,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为“巨(钜)子”。按墨家的规定,被派往各国做官的墨者,必须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张,行不通时宁可去职。另外,做官的墨者要向团体捐献俸禄,做到“有财相分”。墨家讲究“任侠”,相传“墨子之门多勇士”,而“墨子服役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淮南子·泰族训》),功成不受赏,施恩不图报,说明了墨家理想人格的侠肝义胆。墨家尤重艰苦实践,以自苦励志。“孔席不暖,墨突不黔”,“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以裘褐为衣,以跂(草鞋)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生活清苦是墨家的真实写照。墨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墨家代表著作是《墨子》,由墨子的弟子根据授课笔记编撰而成。《汉书·艺文志》记载墨家著作八十六篇:《墨子》七十一篇、《胡非子》三篇、《随巢子》六篇、《我子》一篇、《田俅子》三篇、《尹佚》二篇,墨家著作在六朝以后逐渐流失,仅有《墨子》五十三篇存世。

墨子死后,墨家分裂为三派,有相里氏之墨,邓陵氏之墨,相夫氏之墨,活动于战国中后期。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称为后期墨家,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对前期墨家的社会伦理主张多有继承,在认识论、逻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成就颇丰;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战国以后,墨家已经衰微。西汉时,由于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政策、社会心态的变化以及墨家本身并非人人可达的艰苦训练、严厉规则及高尚思想,墨学渐趋式微,由显学逐渐变为绝学。但是,墨家精神并未失传,汉代以后的侠士是墨家“兼爱”精神的继承者。中国文化中匡扶正义、平等互助的侠义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得墨家精神的真传。 1KS5afLPPFdRymQHlJfkCJqIoXnBGaMpqQ9+L8WkdR/uGF/T2PLup63pgdaVsEU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