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清太祖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是后金的创建者,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生于赫图阿拉城(即兴京,今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

北宋末年,女真完颜等部建立金国,从东北迁入黄河流域。另外一些女真部落仍留居东北,在明朝初年分为海西、建州、东海三大部。后金就是居住在我国长白山一带的女真族建州部在明朝末年建立的政权。

努尔哈赤出身武将家庭,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是明朝建州左卫指挥。努尔哈赤幼年丧母,继母为人十分刻薄,家庭不和睦,兄弟闹分家。父亲塔克世在继母的挑唆下,分给努尔哈赤的产业极少,难以维持生活。青少年时代的努尔哈赤吃尽了苦,不得不采蘑菇,拣榛子,拾松子,挖人参,摘木耳,然后将这些东西运到抚顺去卖。不幸的童年让努尔哈赤饱受磨难,了解了社会,也大开眼界,并树立了雄心壮志。

明神宗万历十一年至十六年(1583—1588年)间, 努尔哈赤靠武力统一了建州各部,接着又合并了海西与东海两大部,控制了东到大海、西到明朝辽东辖区、南到鸭绿江、北到黑龙江的广大地区。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称金国大汗,年号天命,以赫图阿拉为都城。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召开誓师大会,然后率军攻打明朝,要灭掉明朝,统一全国。

战前,努尔哈赤写信给抚顺明军守将,劝他投降。守将李永芳一看后金军来势凶猛,没有抵抗就投降了。明朝辽东巡抚派兵救援抚顺,在半路上被后金军击败。努尔哈赤下令毁了抚顺城,带着大批战利品回到赫图阿拉。

消息传到北京,明神宗勃然大怒,立即派大臣杨镐为辽东经略,讨伐后金。杨镐集中了10万人马,号称47万大军,分兵四路进攻赫图阿拉。

杨镐与诸将议定,总兵刘铤为东路,总兵马林为北路,总兵杜松为西路,总兵李如柏为南路。其中以西路杜松为主力,杨镐坐镇沈阳。

那时,后金八旗军兵力合起来不过6万多人,一些后金将士得到情报后不免有点害怕。努尔哈赤胸有成竹地说:“不要怕,不管他几路来,我只是一路去。”他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将明军一路一路地各个击破。

这场大战从开始到结束只有五天时间,杨镐率领的10万明军损失了一大半,将官死了300多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之战是明清历史的转折点,从此明朝由进攻转为防御,后金由防御转为进攻了。

萨尔浒之战后,明朝元气大伤。后金步步紧逼,接连攻占了辽东重镇辽阳和沈阳。

萨尔浒大战结束之后,明廷派老将熊廷弼出关指挥辽东军事。熊廷弼很有才能,可是担任广宁(今辽宁北镇)巡抚的王化贞却认为熊廷弼影响了他的地位,千方百计阻挠熊廷弼的指挥。明天启二年,即后金天命七年(1622年),努尔哈赤向广宁进攻,王化贞带头逃进山海关内。熊廷弼无法抵御,只好保护百姓也退到山海关内。

广宁失守,明王朝不分青红皂白,把熊廷弼和王化贞一起打进大牢。大宦官魏忠贤趁机向熊廷弼敲榨勒索,要熊廷弼拿出四万两银子,说可以免他死罪。熊廷弼是个正人君子,自然拿不出这些钱,阉党就诬陷他贪污军饷,把他处死了。

明天启五年(1625年),努尔哈赤把后金都城迁到沈阳,改称盛京。此后,后金成了明朝最大的威胁。

明天启六年,即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68岁的努尔哈赤亲率6万八旗军,号称20万,渡过辽河,向山海关外的宁远(今辽宁兴城)猛扑而来,企图拿下宁远,冲进关内。

明朝大臣几乎都被后金的攻势吓破了胆。这时,兵部主事袁崇焕详细研究了关内外的形势,回京后向兵部尚书孙承宗报告说:“只要给我人马和军饷,我就能守住辽东。”听说袁崇焕自告奋勇,孙承宗赞成让袁崇焕去试一试。明熹宗批给袁崇焕20万两饷银,要他负责督率关外的明军。

袁崇焕在关外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决心派兵进驻宁远,在那里修筑防御工事。袁崇焕在宁远筑起三丈二尺高、二丈宽的城墙,装备了各种火器、火炮。孙承宗还派出几路人马分驻宁远附近的锦州、松山等地,声援宁远。

袁崇焕号令严明,受到军民的爱戴。关外各地的商人听说宁远防守坚固,纷纷从四面八方拥到宁远来,辽东的危急局面很快就扭转了。

正当孙承宗、袁崇焕守卫辽东时,却遭到魏忠贤的猜忌。魏忠贤唆使阉党在明熹宗面前说了孙承宗不少坏话,孙承宗被迫离职。魏忠贤排挤孙承宗后,派他们的同党高第指挥辽东军事。高第是个庸碌无能的家伙,一到山海关就召集将领开会,说后金军太厉害,关外无法防守,要各路明军全部撤回到山海关内。

袁崇焕坚决反对撤兵,说:“我们好不容易在关外站稳脚跟,哪能轻易放弃!”高第硬要袁崇焕放弃宁远,袁崇焕气愤地说:“我的职守是防守宁远,要死也死在那里,决不后撤。”高第说不服袁崇焕,只好答应袁崇焕带领一部分明军留在宁远,却下令要关外其他地区的明军限期撤回关内。这道命令下得十分突然,各地守军毫无准备,匆忙退兵,把储存在关外的十几万担军粮丢得精光。

努尔哈赤看到明军撤退的狼狈相,认为明军容易对付,于是猛扑到宁远城下。

这时,守在宁远周围几个据点的明军都已经撤走,宁远城只剩下一万多兵士,处境十分孤立。但是袁崇焕并不气馁,咬破指头,写了一份誓死抗金的血书给将士们看,并且说了一番激励的话。将士们听了,感动得热血沸腾,纷纷表示一定跟着袁将军死守宁远。接着,袁崇焕命令城外百姓带粮食撤进城内,把城外的民房烧掉,叫后金军没有粮食和掩体。

努尔哈赤带领后金军气势汹汹地到了宁远城下,头顶盾牌,冒着明军的箭石、炮火猛烈攻城。在这紧要关头,袁崇焕下令动用早就准备好的红衣大炮向后金军猛射。炮声响处,后金兵士被轰得血肉横飞,被迫后撤。

第二天,努尔哈赤亲自督战,集中大股兵力攻城。袁崇焕登上城楼瞭望台,直等到后金军冲到逼近城墙的地方,他才命令炮手瞄准敌人密集的地方发炮。这一炮使后金军受到更大伤亡,正在后面督战的努尔哈赤也受了重伤,不得不下令撤退。

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在沈阳东40里的叆鸡堡忧愤而死。

努尔哈赤活了68岁,政治军事生涯44年。努尔哈赤在中华文明史上开创了一个时代,由他奠基的大清帝国,到康乾盛世时成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幅员最辽阔、经济富庶、文化繁荣、国力强盛的大帝国。

努尔哈赤作为大清帝国的奠基人,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开创者,他所创建的八旗制度对清代历史产生了很大影响,八旗成为统一全国的主力军。

努尔哈赤利用女真原有的狩猎组织形式创建了八旗制度。女真人狩猎时,每人各出一支箭,每十人中立一个头领,称牛录额真。牛录是大箭的意思,额真是首领的意思。后来,努尔哈赤起兵后,将这个相当于狩猎小组组长的牛录额真作为一级官名,牛录成了最基层的军事单位。无论是屯田征丁,还是纳赋服役,都以牛录为计算单位。后来,努尔哈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发展,创立了八旗制度,规定每三百人设一牛录额真,五个牛录设一甲喇额真,五个甲喇设一固山额真。固山是满洲户口和军事编制的最大单位,每个固山有固定颜色的旗帜,因此汉语将固山译为“旗”。开始时只有黄、白、红、蓝四旗,后来兵员大增,又增添了四旗,在原来旗帜的周围镶边,黄、白、蓝三色旗镶红边,红色旗镶白边。这样,就产生了八旗,即满洲八旗。后来又逐渐增设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统称八旗,实际上是二十四旗。

八旗平时耕田打猎,战时披甲上阵。八旗制度以八旗为纽带,将后金的军事、政治、经济、行政、司法和宗族联结成为一个组织严密、生气蓬勃的社会机体。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的一个创造,是清朝入主中原、统一华夏的军事保障。

努尔哈赤晚年,特别是进入辽河平原之后,实行了一些错误的政策——大量迁民,按丁编庄,清查粮食,强占田地,满汉合居,杀戮汉族读书人,遭到了辽东汉民的强烈反抗,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这也是他最后兵败身死的原因之一。 Q/LbiBnp9M3kuuA/eIygJnJmkx5YAoa10xw2b7SOPFvP2z2kaACxmiIwtnhXLUo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