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石中之帝—寿山石

中国是个盛产名石而且石文化积淀非常丰厚的国家。自古以来达官贵人几乎无不以石为伴、以石为友。例如在园林中有石置、案头有石镇、室挂绘石之画、腰配名石雕件。爱石、好石、藏石、玩石之风千百年来长盛不衰,就是普通老百姓也知道大理石、鸡血石、雨花石等名石。

名贵而又有特色的石头越来越多地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象征,有的甚至被誉为某个国家的国石。早在十多年前,我国的一些玉石文化爱好者及部分专家就建议评选“中国国石”。2003年6月召开了中国国石工作研讨会,百余名专家对原定的10种候选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和田玉、岫岩玉、独山玉、巴林石、绿松石、华安玉、台湾珊瑚)进行了反复的推敲和筛选,于同年7月底确定了“四石二玉”—岫岩玉、和田玉、昌化石、寿山石、巴林石、青田石为正式候选国石。由于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同属于工艺美术石材中的著名彩石,以其色彩绚丽、质地细腻、纹理自然、硬度适中而备受篆刻家及雕刻家们的青睐,自此便并称为我国的“四大名石”,也称“四大印石”。

玉石乃自然之物,是大自然对人类的美好馈赠品。四大名石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且各具风格和品性,作为“玉石之国”的子民,我们对玉石的喜爱和敬重、对玉石的浓厚情感,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

福建省福州市北郊四十公里处有一个名叫“寿山”的小山村,举目四望,那里群山环抱,寿山、九峰和芙蓉三座主峰屹立其间,寿山石矿脉分布在小村四周的群山溪野间及福州、连江与罗源交界的“金三角”地带。如果以矿脉走向分,又可以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寿山石质地通灵脂润、凝腻柔美,纹理婀娜多姿、气象万千,色泽五彩缤纷、斑斓绚烂,在石头世界里,称得上是国色天香、倾国倾城,成为历代文人墨客赋诗赞美的对象。不少赞颂寿山石的诗篇,脍炙人口,至今仍为人们所吟诵。有的文章甚至将其比做美淑德贤的化身:“色泽清丽,含蓄典雅,美也;柔润温和,顺应镌琢,淑也;晶莹透彻,混沌氤氲,德也;上可伴大夫,下能亲平民,贤也。”

寿山石形成于距今约2.3—0.7亿年的侏罗纪,当时福州出现了重大的地质运动,大量的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火山碎屑岩。在火山喷发的间隙期,大量的酸性气体、热液活动,交替地分解着岩石中的长石类矿物,将钾、钠、镁、铁等杂质淋失,残留下来的较稳定的铝、硅等元素在一定的物理条件下,或重新结晶成矿,或由岩石中溶解出来的硅、铝质胶体沿着岩石的裂隙凝结晶化,形成了五彩斑斓、色泽瑰丽的寿山石矿。寿山石的矿物成分以叶蜡石为主,其次还含有石英、水铝石和高岭石,以及少量黄铁矿。

寿山矿区开采的时间很早,在宋代就有了批量开采的记载,南宋黄干的七绝诗《寿山》中写道:“石为文多招斧凿,寺因野烧转荧煌。”诗的意思是说由于寿山石的纹理好看而被人们开采和雕琢,成为第一首吟咏寿山石的诗句。著名篆刻家、画家、“黄山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安徽人梅清写的《寿山印石歌》中有“迩来寿山更奇绝,辉如美玉分五色”,极力赞美寿山石,就连其住处也称为“拜石轩”。金庸先祖查慎行曾作《寿山田石砚屏歌》,洋洋洒洒的34句长诗,描画了寿山石的美丽,“天谴瑰宝生闽中”“地示爱宝惜不得,飞上君家几砚为屏风”。从这些诗句就足以看出文人墨客对寿山石的喜爱。明朝以后,寿山石开始应用于印章材料,后来成为我国传统的“四大印石”之一。

其实,在地质学家揭开寿山石的成因之前,就有许多美丽的传说为寿山石的由来增添了传奇色彩,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流传比较广的几个传说。

传说之一:女娲遗石在人间。相传在“混沌初开,乾坤如奠”的时候,女娲氏驾着祥云遨游在苍穹之中,见到苍三山峰,泱泱寿溪水,竟打动了这位仙女的心,她将补天用的斑斓彩石,播撒在寿山的田野山林和溪河之间。这天上的彩石,撒在寿山溪畔一带的良田沙滩中堆积,经后来自然条件的改造和堆积环境的差异,有的变成了金灿灿、黄澄澄的“石中之王”田黄石;有的形成了花田石、黑田石、白田石以及硬田石;有的落在溪水及河流中形成了鹅卵状的溪蛋石、溪管石以及在水洞中堆积的牛角冻、水晶冻、玛瑙冻及环冻;而更多的彩石则撒在了连绵不断的山冈上和山坡沙地中,形成了名目繁多的寿山石品种,如高山石、旗降石、大山石、芙蓉石、杜棱石、全狮峰以及牛蛋石、鹿目田、鲎箕石、坑头田等宝石,这就成了“天遗瑰宝留闽中”之佳话传奇故事。

关于“女娲遗石在人间”还有一说。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塌地陷,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女娲,为了拯救人类,曾经炼石补天,女娲补天之后,还剩下许多大小不一的灵石,于是她在神州大地上空巡视,最后发现福州寿山山林清幽,景致绝美,于是把这些曾经用于补天的灵石撒向了寿山的大地,这就是寿山水田中的田黄石。关于寿山石、田黄石的传说更加令人神往。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甚至在整个地球上,为什么只有寿山的水田里才有这种珍贵的宝石,仿佛真是女娲对寿山特别眷顾的结果。

传说之二:“凤凰彩卵留人间”。相传,天帝御前的凤凰女神奉旨出巡到福州北峰郊区的寿山,在寿山秀丽景色的吸引下,途中降下云端,在寿山的幽林山野中憩息片刻,喝了金山顶的天泉水,又食了猴潭的灵芝果,在寿山溪的清泉中沐浴戏水,之后,便枕着高大的山峰酣然入睡。当她一觉醒来的时候,百鸟正朝她歌唱,此时山花也为她怒放,而她身上的羽毛也变得更加鲜艳,更加流光溢彩,体态愈加雍容华贵,令她对寿山产生了思恋之情。离别之际,她依依不舍,离愁无限,她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在这秀丽无比的山间阔地繁衍生息,于是凤凰女神留下一枚彩卵,而这枚彩卵后来就变成了晶莹璀璨、五颜六色的寿山石。

传说之三:仙人遗棋子。陈长寿捡石发大财的传说说过去北峰的寿山不叫寿山。山下住着个樵夫叫“陈长寿”,十分喜欢下棋,而且棋艺很高。有一天,陈长寿上山看见两个老人在一块大岩石上下棋,就站在旁边看得入了迷。两个老人觉得有趣,便说:“先生,难道你也懂得下棋?”陈长寿点点头笑着说:“颇懂得一些。”两个老人都高兴起来:“那好,我们同先生下几盘棋。”想不到,下了几盘棋,陈长寿都赢了。老人说:“想不到人间有棋艺这么高的棋手。今天我们都输给了你,没有什么好送的,就将这一盘棋子给你吧!今后你也不必去砍柴了,自有好日子过。”说罢化作一阵风走了。陈长寿知道两个老人必是神仙,忙收拾了残棋,跪在大岩石上朝着苍天叩谢仙人的送棋之恩。

陈长寿得了一盘棋子,依然没有忘记要砍了柴再回家。他一边砍着柴,一边还想着下棋的事。谁知一不小心,袋子里的棋子掉在了地上。正当他想捡起来时,一颗颗棋子忽然间都变成了五颜六色的小石头。而且小石头又不断长成大石头,大石头又生下小石头。他捡着捡着,一时也捡不完。陈长寿并不贪心,他捡了一些小石头,便挑着柴火回家了,并对妻子说了神仙赠棋的事。妻子说:“你真傻,这些石头说不定都是宝贝,可以卖许多钱。明天你也不用去砍柴了。我们一起到山上去捡石头吧。”自此陈长寿夫妇天天上山捡石头。每天天色将暗时,石头也差不多捡尽了,可是第二天又会生出许多石头。

陈长寿捡了石头后挑到福州,果然卖了许多钱。自此陈长寿发了大财,出了名。这座山也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寿山”。那些小石头也称为“寿山石”。

(一)寿山石的分类

寿山石是一个很大的家族,迄今为止已经有150多个品种。清代毛奇龄先生在其《后观石录》中说:“收藏家分别其旧藏者,以田坑为第一,水坑次之,山坑又次之。”这种划分寿山石的方法称为“三分法”,这个方法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

1.田坑石

顾名思义,就是指田地里的石头,田坑石产在寿山村总面积不到1平方千米的寿山溪底及溪旁水田至岩石面约10余米厚的冲积泥沙层中,由于长期埋藏在泥沙当中,它们多是天然独立的石块,一般体积不大。田坑石一般都是无根之石,既不和山体的岩石相连,也没有矿脉可寻,呈非常自然的块状,没有明显的棱角,深埋于距地面一至两米深的田地里,寻找它可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完全是可遇而不可求。田坑石的形成可以追溯到百万年以前,寿山矿脉的部分矿石因为地壳运动从矿床中分离了出来,滚落到低凹的溪涧里,经过长时间水的冲刷、翻滚,磨掉了棱角,去除了其中的杂质,后又逐渐被沙土及有机质掩埋了,而且受到含有矿物质的地下水的长期滋润,不断发生着质的变化。田坑石石质温润、光嫩圆滑,呈微透明或半透明状,显得十分细腻、可爱。田坑石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田黄石、白田石、黑皮田、黑田石、红田石、灰田石、花田石。

田黄石可谓是田坑石中最珍稀的石种。在寿山,关于田黄石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女娲补天之后,还剩下许多大小不一的灵石。于是她在神州大地上空巡视,最后发现福州寿山的山川岚气藏纳、林壑清幽、景致绝美,就把这些曾经用于补天的灵石撒向了寿山的大地,这就是蕴藏于寿山水田中的“田黄石”。在明清时期,田黄石因为占有“福”(产在福建)“寿”(寿山出产)“田”(象征财富)“黄”(皇室的专用颜色)的寓意而受到帝王、皇室的喜爱,因此又被称为“帝石”。

田黄石的质地非常透明、坚硬,但不脆,色泽娇嫩可爱,肌理细致,有萝卜状细纹(萝卜纹是田黄石的一大特色),并汇集细、洁、温、凝、润、腻六大优点于一身,享有“万石之王”的美誉。由于色泽质地的细微差别,田黄石又有优劣之分。其中,田黄冻为田黄石中的最上品,它像凝固的蜂蜜一样通体透明,润泽光洁,有萝卜纹。另外还有“银裹金”,就像剥了皮的新鲜鸡蛋,外表生有一层浅色白皮,明亮光泽,中心呈艳黄色。“鸡油黄”的表面有一层类似鸡油的表皮,石质坚实细密,凝腻湿润。“田白石”也就是白色的田黄石,它的石质如冰似玉,石中隐约带有赭红色,分外醒目,这些都是田黄石中的上品。

田黄石产于三个地段,分别是上坂、中坂和下坂。上坂是指水漂好的寿山溪上游的地区,这里出产的田黄石有通灵感,透明度高,似玻璃一样明亮光泽,颜色以略带微黄的白色为主。田黄石中的上品“田黄白”和“银裹金”都产自上坂区。中坂区位于寿山溪的中段,这里所产的石头标准而且规范,石质比较湿润和干净,色泽较浓,石头中的萝卜纹纹理清晰细密,田黄石中的“黄金黄”“橘皮黄”“枇杷黄”“金裹银”“鸡油黄”等品种皆产于中坂区。下坂区出产的田黄石石质透明度不好,大多呈桐油色、暗赭色,纹理粗糙,是石中的下品。

白田石也就是白色的田坑石。它质地细腻、状如凝脂,微透明,颜色有的为纯白,有的白中带嫩黄或淡青。石皮越往里层,色地越淡,如羊脂玉般温润,萝卜纹、红筋清晰明显,有如血色红烟,丝丝缕缕飘逸于白绫绸缎之中,如冰似玉,石中的红纹分外醒目。可以说,白田石的上品绝不亚于田黄石。

红田石是红色的田坑石,根据成因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自然红”和“后天红”。“自然红”是“天生丽质”,原生自然就是红色,色如橘皮,红中带赭,所以也称橘皮田红石,它的石质细嫩凝润,微微透明,肌理中暗含萝卜纹,是很稀有的石种;“后天红”石农又称其为煨红田石,是后天炙灼煨烤所变,极为少见,因为经过火烤后,石质变得易裂,不能与“自然红”相媲美。

黑田石石质细嫩,富有光泽,肌理的萝卜纹呈流水状,产于铁头岭一带。

黑皮石又称“乌鸦皮”,色泽一般为桂花色,外表如漆似炭,皮色浓淡多变,皮层厚薄不一,呈块状或条状,外表的黑皮和里面的黄色反差极大。

灰田石是浅灰色或深灰色的田石。石质通灵透明,肌理萝卜纹清晰可见,多有黑点掺杂其间,泛有赭黄色。

花田石又称为“五彩田黄石”,是一种红、黄、青等杂色相间的田石。同样有石皮和萝卜纹,色彩缤纷,惹人喜爱。

2.水坑石

水坑石是产于寿山乡东南部处于潜水面之下坑洞中的寿山石。一般都是结晶石,因长期的水岩作用,呈透明状,光泽度高,一般呈蜡状光泽甚至油脂光泽,越是坑深的地方,所采石材越是透明晶莹,由于石料长期浸于水中,经受水的侵蚀,所以称为“水坑”。水坑石棱角分明,没有石皮,断口鲜艳,颜色内外一致,偶尔含有“萝卜纹”和“红筋”,质地比较坚硬。寿山石中的“晶”“冻”多出于此处。这类石头是寿山石中的上品石,比较好的有水晶冻、鱼脑冻等。

水晶冻产于坑头洞或水晶洞,由于肌理透明,宛如水晶,因而被称为“水晶冻”。其石质凝结,较为珍贵。因颜色不同又可分为白水晶、黄水晶、红水晶。白水晶以白如凝脂为贵,其产量较多;黄水晶色如琵琶,产量较少;红水晶色如桃花而透明。还有一种红黄相间的被称为“玛瑙晶”。

鱼脑冻呈乳白色,透明度较高,温润莹洁,肌理中带有纹理,像熟的鱼脑,所以被称为“鱼脑冻”。

坑头冻是坑头洞中所产的除归入水晶等冻以外的所有冻石的总称。这些石头产于坑头沙土中,由于地下水丰富,矿石久受侵蚀,因而多呈透明状,表面有光泽,石质稍坚,肌理有棉花纹及白晕点。这种石头温润可爱,纯洁通灵,常见的有红、黄、灰、白、蓝等颜色。有关坑头冻石,高兆在《观石录》中说:“水坑上品,明泽如脂,衣缨拂之有痕。”历代收藏家因其质纯而难得,所以对其倍加珍惜。其精品的身价不在田坑石之下。

桃花冻石质温润,油脂光泽。白色半透明状,肌理中含有粉红色或鲜红色点,有疏有密,浓淡掩映,就像桃花落入水中随波荡漾,时起时伏,娇艳无比。就像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中所说:“桃花一簇深无主,可爱深红间浅红。”清代的毛奇龄在《后观石录》中也称桃花冻:“如酿花天,碧花、红花嫣然,一名桃花天。”寿山石中除田黄石外,就属水坑最罕见、有百年珍稀之称的桃花冻了。

3.山坑石

山坑石分布于寿山、月洋两个山村,石质随脉系及产地的不同而各具特色。一般多以产地命名,或以色相取号。山坑石的品种和数量为寿山石之冠。现在所产的印材石料大部分都是山坑石。寿山矿区的主要产地是高山矿脉,高山是寿山村的主轴山,其寿山石石种最多、储量最大、开采最早;月洋矿区距寿山约十公里,产量相对较少,又称为加良山矿脉。

高山是寿山村的主轴山,高山矿脉是指寿山溪的源头,坑头的山上蕴藏着寿山石的地带。高山上的寿山石品种丰富,包括:(1)红高山石:红高山石是红色高山石的统称。按颜色的深浅浓淡可以分为桃花红高山石、美人红高山石、荔枝红高山石、晚霞红高山石、朱砂红高山石、酒糟红高山石、玛瑙红高山石等等。朱砂红高山石又名高山鸽眼砂石,质地微脆略坚,通体呈半透明,朱红的机体中布满了颜色各异的红色斑点,点中偶尔有金沙,闪闪发光,惹人喜爱。(2)大洞高山石,它产于古洞,位于和尚洞尾部下方,是明代僧侣开凿出的洞,因为洞深并且广,故称大洞。所产石材,性质坚硬,有红、白、黄等颜色,时有透明、半透明的晶冻出现。(3)白高山石:它是通体纯白的高山石的统称,其产量高于各种高山石。(4)黄高山石:是指纯黄色的高山石,石质细腻,纯洁如蜜蜡,上品者可以与田黄石相媲美。高山矿脉中比较有名的还有巧色高山石、高山冻石、高山晶石、掘性高山石、高山桃花洞石、高山牛角冻石、水洞高山石、新洞高山石、白水黄、太极头等等。

都成坑矿脉在寿山东侧的都成坑山。矿脉夹杂在坚硬的围石中间,被称为“粘岩性石线”。此石的结晶性较高,质地比较坚硬,透明性强且富有光泽,肌理常有并列的弯曲条纹,如水波荡漾,并伴有灰色的石波和色斑。都成坑矿脉所产石种包括:都成坑石、白都成坑石、红都成坑石、黄都成坑石、花都成坑石、都成矿晶石、掘性都成矿石、鹿目格石、尼姑楼石、月尾石、艾叶绿石。

善伯洞矿脉在寿山村东南部寿山溪下游,与都成矿山隔溪相望,同月尾山相邻。善伯洞也称八仙洞。清朝咸丰、同治年间,石农善伯在此洞采石的时候不幸在塌方中被压死,后人为了纪念他,以他的名字为此洞命名。善伯洞石石质温润细腻,半透明,肌理多含金沙点和粉白状“花生糕”,颜色极多。人们常称赞其:“红如桃花,黄如蜜蜡,白如水晶,赤如鸡冠,紫如茄皮,种种俱备。”善伯洞矿脉产石主要种类有:红善伯洞石、白善伯洞石、黄善伯洞石、银裹金善伯洞石、善伯晶石、善伯尾石等。

加良山矿脉位于寿山村南面约8公里的加良山一带,在都成矿山的南面,又称月洋矿脉。加良矿脉所产的寿山石品种有:芙蓉石,它出产于月洋山顶峰。石质极为温润、细腻,虽然不太透明,但是非常娴雅。比石开采于明末清初,其以“玉而非玉”的特质备受文人雅士的宠爱。另外还有红芙蓉石、黄芙蓉石、半山石、芙蓉青石、白芙蓉石、红花冻芙蓉石、峨眉石等。

(二)寿山石的历史和现状

福州寿山石品种繁多,石储量丰富,五彩斑斓,温润可人。这种天赐的瑰宝,经过上千年的日月熏陶、风雨滋润及历代名家的心摹手追,塑造出不少形

神兼备、美妙绝伦的艺术珍品,集自然美与艺术美为一体,其所体现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积淀早已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中国之“国宝”,在中外交往及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寿山石的开采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甚至是刀耕火种的石器时代。1954年,从福州桃花山南朝(420—589年)墓葬出土的石俑“卧猪”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寿山石雕实物。由此可见,早在1500多年前,寿山石就已被开采利用。唐朝时国力强盛,佛教昌兴,寿山僧人刻制的寿山石佛像、香炉、念珠等流传到各地,影响很广;宋代经济文化中心南移,福州成为沿海重镇,出现了寿山石雕刻的作坊。福州地区宋墓出土的各种寿山石俑,数量很多,品种丰富,有文臣俑、武士俑、侍女俑和动物俑等;元明之交,以“花乳石”治印盛行,寿山石章应运而生。在这一时期,寿山石章的钮头雕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雕刻刀具演变,技法渐趋成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明朝出产的寿山石品种已相当多,当时人们最推崇的是艾叶绿与芙蓉石;清朝是寿山石雕的鼎盛时期。康熙年间的杨玉璇、周尚均艺冠当时,他们的许多佳作被进贡到宫廷秘藏。同治年间的潘玉茂、林谦培继承杨、周之法,发展形成“西门”与“东门”两支艺术流派,影响深远。“西门派”以刻制石章为主,造型古朴、刀法浑化、追求传神韵味。“东门派”以刻制圆雕为主,善于利用石形与俏色,刀法矫健,讲究层次深;清朝宫廷收藏寿山石雕甚丰,以乾隆皇帝御用的“田黄三连章”最为珍贵,堪称瑰宝。传说慈禧太后的田黄石章,常藏于贴身的兜内,寒冬腊月将田黄石章置于结冻的印泥上,不久即可钤用,有田黄石能化冻印泥之说。这个时期田黄石身价百倍,上至皇族、下至庶民都视为珍宝。寿山石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是其他彩石所望尘莫及的。近代的林元珠、林文宝、郑仁蛟、林清卿、黄恒颂等都继承发展了石雕艺术。郑仁蛟使圆雕人物、动物别具一格;林文宝创作的各种印钮,千姿百态,自成风格;林清卿独辟蹊径,将中国画融入薄意雕刻,精妙绝伦。改革开放更给寿山石雕带来了无限生机,国内外客商蜂拥而至,开采、雕刻、经商的从业人数大量增加,寿山石雕遍地开花,争妍斗艳,进入有史以来最为兴旺的黄金时期。

(三)寿山石如何保养

寿山石属于叶蜡石,石质滋润、富有光泽、硬度较低。一些品种在开采时,因爆破震动,结构易遭受破坏,产生裂纹,如果不加养护,日久天长就会枯燥易损,因此,自古以来就有“以油养石”的说法。

寿山石的养护,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润泽,切忌高温。无论是原石还是雕品,都应该避免阳光暴晒和高温环境,要保持其润泽。

2.开料水磨,谨防燥裂。石料在打磨时,以水锯、湿磨为宜,如果需要在砂轮上打磨,则应预备一盆清水,待石料摩擦发热时,及时用冷水降温。

3.原坯石料,应用木盒装放。经过去皮、除污、清杂质,制成原坯后,应当分出品种、档次和块度,置放在木质的盘盒之中。

4.雕刻成品,除尘保洁。经过雕刻加工的寿山石雕成品,适宜陈列在室内。清理时要用细软的绸布轻轻擦抹。

5.印章摆件,适宜摩玩。寿山石印章和小摆件,最好经常用手摩挲抚玩,使石面附着一层极薄的手油,这样,久而久之,石质便会古意盎然。

6.打蜡油养,因石而异。并非所有的寿山石都可以不假思索地油养。不同品种的寿山石,保养方法是不尽相同的。

7.精选油料,切忌随意。保养寿山石最理想的油料是陈年白茶油。其次是花生油、芝麻油,但这两种植物油色浊性浮,容易使石色泛黄而无光。

(四)寿山石文化

寿山石文化是闽越民族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寿山石及寿山石雕刻艺术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寿山石雕刻艺术植根于闽越,历经历代艺人的艰辛探索,已经形成了寿山石雕的独特风格,尤其是由于我国历史的变革,中原民族大量迁徙,使中原文化和闽越文化大结合、大融通。广大石雕艺人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悟性,吸收了整个民族文化的精髓,把雕刻艺术置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大熔炉中提炼。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寿山石雕刻艺术,已不是其原始意义上的雕刻艺术了,更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北京和台湾故宫博物院都收藏着很多寿山石雕珍品。康熙、雍正、乾隆、咸丰、慈禧太后等都有寿山石玺印,乾隆皇帝御用的“田黄三连章”与其他四件寿山石珍品在1997年被邮电部选为国家名片。民族英雄林则徐曾亲自篆刻用以自勉的寿山石章“浮生宠辱君能忘,世事咸酸我亦谙”。著名画家徐悲鸿、文学家郁达夫、冰心等都对寿山石情有独钟,收藏了一些寿山的石章珍品。 QIrwynDoQVRjWsYt4iaWNXqrQi6XSB0xJKCqC2FKt3xltlkJO/bCG/mWcr6twX6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