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宋太祖

宋朝是赵匡胤和他弟弟赵光义联手建立的。

唐朝灭亡后,我国北方相继出现了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后周广顺元年(951年),郭威建立后周,史称后周太祖。

三年后,郭威病死,皇后柴氏无子,她的侄儿柴荣继位,史称后周世宗。

正当后周世宗夙兴夜寐,南征北战,打算统一全国时,不幸于后周显德六年(959)突然生病去世了。他7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史称后周恭帝。

第二年正月初一,正当后周君臣庆贺新年时,北方传来警报说:“北汉和辽国联兵南下,声势很大!”朝廷闻报,忙派赵匡胤率领大军前去抵抗。

赵匡胤时年33岁,正担任殿前都点检,是皇帝亲军的最高长官。他还兼任归德军节度使,肩负防守都城汴京的重任,掌握着后周的军事大权。

赵匡胤状貌雄伟,豁达大度,战功累累。他多次冲锋陷阵,身先士卒,在军中树立了极高的威信。

赵匡胤率领大军出发后,走到汴京东北一个叫陈桥驿的地方宿营时,将士们议论说:“如今皇上年幼,不能主持朝政。我们舍生忘死为国杀敌,有谁能知道呢?不如立赵点检做天子。”

五更时分,军士齐集驿门前,宣称要立赵匡胤做天子。

黎明时分,军士拥到赵匡胤寝门前,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忙进去通报。

赵匡胤起身来到户外,只见众将手持兵器,列队站在庭前,齐声说:“诸军无主,我们愿意拥戴点检做天子!”

赵匡胤还未来得及回答,就有人将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他的身上。接着,众将士跪地高呼万岁,然后拥他一起上马。

赵匡胤揽辔问道:“我有号令,你们肯听吗?”

众将士纷纷下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我们惟命是从!”

赵匡胤说:“那好,当今皇上和太后都是我侍奉的,你们不能惊扰他们;朝中的大臣都是我的同僚,你们也不许冒犯;国库和百姓的家,你们不许抢劫。凡是听令的,今后定有重赏;违令的,立即严办!”

众将士再拜齐呼:“听令!”

于是,赵匡胤整军回京。

后周大臣韩通性情刚直,听说赵匡胤造反,忙从内廷飞奔回家,要起兵镇压,被赵匡胤的部将王延升杀死。

众将士将后周宰相范质等大臣拥到赵匡胤面前,要他们拜见。赵匡胤见了他们,呜咽流涕说:“我有背天地,竟做出了这种事!”

范质还未来得及回话,赵匡胤的部将罗彦瓌按剑上前大喝道:“我辈无主,今日必须立一位天子!”

范质等人互相看了看,只得走下台阶,列队下拜,然后召集文武百官。

下午,朝班确定下来。翰林承旨陶谷从袖中拿出周恭帝的禅位制书,宣徽使引导赵匡胤向北下拜接受禅让,然后扶赵匡胤登上崇元殿,穿上龙袍,戴上皇冠,即皇帝位,建立了宋朝,史称宋太祖。

这年,赵光义21岁。

赵匡胤称帝后,先后攻灭南平、后蜀、南汉、南唐和湖南等割据政权。

宋太祖虽出身行伍,但喜欢读书,即使在军中也总是手不释卷。他不但喜欢读书,还能吸收书中的知识,颇能独立思考,常有独到的见解。

为了不让属下有闲话讲,宋太祖律己甚严,常以历史上皇帝的功过为鉴。一些知识分子总是歌颂唐太宗有接纳谏言的雅量,对此,他有不同的看法,他说:“唐太宗能够纳谏,大臣直言其过他不以为耻,何不干脆不犯过错,让人无闲言啊?”

宋太祖爱读史书,甚至提出要所有武将都要大量读书,学会治国的道理。宋太祖是打天下的武将,称帝后,牢记《史记》中所说的“马上得天下,岂能马上治之”的话。

宋太祖称帝不到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对他。他御驾亲征,费了好大周折才平定叛乱。为此,他总觉得龙椅坐得不太踏实。

有一天,宋太祖问宰相赵普说:“唐末以来战乱不已,不知道死了多少人。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赵普回答说:“道理很简单,战乱的原因在于藩镇的权力太大。如果将兵权集中到朝廷,天下自然就太平无事了。”

宋太祖听了连连点头,赞扬赵普说得在理。

接着,赵普对宋太祖说:“禁军大将石守信和王审琦兵权太大,还是把他们调离禁军为好。”

宋太祖笑了笑说:“这你完全可以放心,这两人都是朕的老朋友,不会反对朕的。”

赵普摇了摇头说:“我并不担心他们会叛变。但据臣看,这两个人都没有统帅的才能,管不住下面的将士。万一他们下面的人闹起事来,只怕他们也身不由己啊!”

宋太祖听了这话,恍然大悟,高兴地说:“多亏你提醒。”

几天后,宋太祖在宫里设宴,请石守信、王审琦等几位老将喝酒。

酒过三巡,宋太祖说:“要不是你们帮助,朕也不会有今天。但是,做皇帝也有很大的难处,还不如做节度使自在。这一年来,朕没有一夜睡过安稳觉。”

石守信等人听了,忙问其故,宋太祖说:“这还不明白?皇帝这个位子谁不眼红呀?”

石守信等人听出话音来了,一个个都慌了,跪在地上说:“陛下何出此言,谁还敢对陛下三心二意?”

宋太祖摇摇头说:“对你们朕还信不过吗?只怕你们的部下有人贪图富贵,把黄袍披在你们的身上,你们想不干能行吗?”

石守信等人听到这里,感到大祸临头,含着眼泪说:“我们都是粗人,没想到这一点,请陛下为我们指一条出路吧。”

宋太祖说:“替你们着想,不如把兵权交出来,到地方上去做个闲官,多置些田产和房屋,给子孙留下家业,快快活活度晚年。朕和你们结为亲家,彼此毫无猜疑,不是更好吗?”

石守信等人异口同声地说:“陛下为我们想得太周到了!”

第二天上朝,石守信等人都递上奏章,说自己年老多病,请求辞职。宋太祖马上准奏,收回他们的兵权,赏给他们一大笔财物,打发他们到地方上去做节度使。

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为“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收回将领的兵权后,建立了新的军事制度,从地方军队挑选精兵编成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各地的行政长官也由朝廷委派精明强干的文官担任。通过这些措施,新建立的北宋王朝渐渐稳定下来,为宋朝文治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收回兵权后,宋太祖又决定加强君权。

一天早朝,文武大臣汇报自己的事情后,一个个退到殿外,走在最后的是后周留任的宰相范质。当范质快要走出殿门时,宋太祖突然说:“范老爱卿请留步,朕有一事与你相商。”

听到这话,范质急忙转过身来回到殿上,重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原来,在中国古代,宰相的地位是很高的,可以坐着和皇帝说话,而其他官员只能站着。

范质坐下后,宋太祖递给他一份大臣的奏折说:“范爱卿,你看这事如何处置?”

范质接过奏折仔细地看了起来。这时,宋太祖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向后宫走去。

范质看完奏折后,想好了处置的办法,可是等了半天也不见宋太祖出来,就起身去找他。

这时,宋太祖走了出来,范质连忙回到座位前要坐下,却发现椅子已经没有了。

原来,趁范质起身时,宫中侍卫悄悄把椅子拿走了。

范质不知如何是好,只得站着和宋太祖说话。

从这以后,上朝时宰相也和其他大臣一样只能站着和皇帝说话了。这作为一项制度确定下来,后来一直被各朝所沿用。

赵匡胤称帝后,在政治上实行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系列措施,军事上开始统一全国的征战,在思想文化方面则兼容并蓄,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的主体,又允许其他各种宗教存在和发展,使它们共同为皇帝服务,从而为佛教的发展提供了前提。

周世宗坚决反佛,但佛教在吴越、南唐、后蜀等南方割据国仍很流行。宋太祖统一后,对佛教采取保护政策,以争取南方的支持。进士李蔼曾作《灭邪集》反佛,宋太祖说他“非毁佛教,诳惑百姓”,把他流配到沙门岛去了。

建隆元年(960年)六月,宋太祖降诏,让各地保护寺院,度童行(习佛法的学童,不剃发)八千人,作为佛教继续发展的人才储备。乾德四年(966年),宋太祖又在全国各地选拔了一百五十七名僧人,西去印度求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皇帝亲自组织的大规模的求法活动,其目的是为佛教发展寻求理论。乾德五年(967年),宋太祖降诏,不准再行毁坏铜铸佛像。

宋太祖认识到佛教对封建统治有一定的裨益,决定保护佛教,用以加强国内的思想统治。

开宝四年(971年),宋太祖令张从信到成都刻印佛教大藏经。

自汉朝到隋唐,佛经在中国的流传主要靠写本流传。佛教经典卷帙浩繁,需日积月累始能抄写完毕,抄写佛经极为不易,因此写经被佛教颂为三宝功德之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为佛经的广泛流传开辟了新的途径,宋太祖决定刻印佛经。按佛教的说法,全部佛教经典汇集在一起称为大藏经。大藏经分为三部分,即经藏、律藏和论藏。所谓经藏,专指释迦牟尼所述佛法之经文,其中只有一个例外,即禅宗六祖慧能的《坛经》也属经藏;所谓律藏即佛教全部戒律;所谓论藏即一切关于佛教的论著,既有印度僧人的论述,也有中国或其他国家和地区僧人的论述。宋太祖刻印的大藏经始于开宝四年(971年),历时十三载,共刻印版十三万块,计六百五十三帙,约合六千六百二十余卷,成为中外一切官私刻藏的范本。

隋唐时期,在医学理论、药物学、方剂学以及临床医学方面,出现了一批专著,如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杨上善的《黄帝内经太素》(简称《太素》)《唐本草》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和王焘的《外台秘要》等。由于医学书籍多依赖辗转手抄流传,以致讹误很多;而唐末五代长期的社会动荡,造成了大量医学文献的毁灭和散失。因此,最大限度地搜集、利用当时尚存的医学文献,编纂医学著作以保存医学文献已迫在眉睫。宋太祖组织翰林医官院修编了《开宝详定本草》和《开宝新详定本草》。

为了搞好文治,为知识分子营造宽松的政治环境,宋太祖在太庙寝殿的夹室里镌立了一座一丈来高的石碑,名为“誓碑”,规定春秋庙祭及新天子继位参拜列祖列宗后,礼官要请皇帝默读誓词。这个仪式极神秘,皇帝默诵誓词时,身边只留一名不识字的小太监,因此除了皇帝谁也不知道誓词的内容。直到北宋末年金兵攻陷开封洗劫太庙时,碑文才流传于世。

原来,誓碑上的碑文共有三条:一、柴(荣)氏子孙有罪不得处以刑罚,纵然犯谋逆大罪,只可于狱中赐其自尽,不得在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二、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三、子孙有违此誓者,天必殛之。

誓词很简单,却把阅读誓词的方式弄得十分神秘,目的是要对后世子孙产生一种特殊的约束力。誓词中的第二条,极有利于调动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因而宋朝涌现那么多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使宋朝的文治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 SIgf/GQXGk2PHOvKoeJwug0crjakaE0VaskmACGKlZPBllVhsY2bJRfhZXOyqdk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