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睿智少年慎选明主

(一)生逢乱世却胸怀大志

郭嘉(170—207年),字奉孝,东汉颍川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郭嘉生活的东汉末年,天下动荡不宁,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政黑暗腐败。184年,在他15岁时,爆发了波澜壮阔的黄巾大起义,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东汉王朝,从根本上瓦解了它的反动统治。然而,就在这次大起义被残酷镇压下去之后,州郡牧守和世族豪强武装却乘机崛起,发展成为“大者连郡国,中者撄城邑,小者聚降陌”的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他们相互吞并、烧杀抢掠,短短几年之间,就把黄河流域变成了一片荆棘丛生的荒原,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此后,东汉王朝虽竭尽全力镇压了农民起义,它自身却已名存实亡了。

郭嘉在天下大乱的形势之下,自己在家里刻苦读书,掌握了广博的政治、军事和历史知识,他奉行法家的政治思想,行为果敢干练。郭嘉出生于汉灵帝年间,其政治活动主要在东汉少帝、献帝时期。在他的青少年时代,东汉王朝的统治日趋腐朽,外戚和宦官交替执政,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而他的家乡颍川阳翟又是三国时期著名谋士的集散地,各路群雄营帐中的谋略家大多源于此地。受当地文化氛围的熏陶和影响,郭嘉自年幼时就胸怀大志,他学习兵法韬略,与社会有志之士素有往来,期望着有朝一日能成就一番大的事业。

189年,都城洛阳又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事变。大将军何进以辅政的身份,准备杀尽乱政的宦官。不料密谋泄露,宦官抢先动手,何进反而被杀。并州牧董卓带兵进京,专制朝政,胁迫大臣。又毒杀太后,擅自废立。在这种形势之下,190年,关东州牧、郡守纷纷起兵反抗,并推选袁绍做盟主,联合起来讨伐董卓。大约就在这个时候,为了显示自己的杰出才能,实现胸中的伟大抱负,郭嘉便走出家门,将视野投向纷乱的政治领域中,他注意观察社会政治形势,希望能够早日投靠英明的君主以实现自己建功立业的理想和抱负。

就在关东军兴起的时候,作为盟主的袁绍声势颇为浩大,袁氏家族已是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其实袁绍本人早就怀有逐鹿问鼎的政治野心,所以他在起兵后曾问部下:“天下将是我袁绍的呢,还是那董卓的呢?”关东豪强兴兵,表面上打着为国除奸的旗号,而在董卓西迁后,却不见关东军西进的举动,反而互相攻击、杀掠。192年,董卓被王允和吕布二人合谋除掉。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人攻入长安,杀死王允及长安百姓一万多人。吕布败退出关,郭汜、李傕二人后来也被其下属所杀,凉州军阀势力基本上被消灭。

(二)先奔袁绍而后投曹操

郭嘉出身低微,青年时就有强烈的尊法反儒思想,他做事情不拘礼法,从来不把儒家的礼仪规范放在眼里,同时他对因割据势力所造成的四分五裂的社会政治局面也极为不满。他在27岁那年(196年),怀着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投奔袁绍。袁绍一家,在东汉时累世做大官,是东汉末年的头号世族大地主。在关东军离散之后,袁绍首先夺取了冀州,并在各地网罗贤才。当时袁绍占据冀、并、青、幽四州,成为最大的割据势力。郭嘉听说袁绍能够礼贤下士,又因为袁氏家族当时声名显赫,名噪一时,他便前往投靠,并期望能够一展宏图,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于是,郭嘉便投靠了拥有冀州、并州、青州、幽州,雄踞河北的袁绍。袁绍接收下郭嘉以后,让他做了司空祭酒,实际上相当于军事参谋。袁绍在他割据境内疯狂地推行儒家路线,使豪强任意妄为,相互兼并,而广大下层民众却要承担繁重的租赋徭役,即使倾家荡产也不足以应命,在此形势下的人民可谓是苦不堪言。而且他还妄图称帝,便造谣说:“现在国家分裂衰亡了,上天将要垂青于我,要让我做皇帝了。”同时,由于袁绍本人表面上看起来宽容随和,而实际上却有很强烈的猜忌心理,喜欢贤才却不能够正确地任用贤才。

郭嘉认清了袁绍尊儒反法的反动本质,认为他要成就一番霸业是很困难的,也根本不可能完成统一全国的重任。郭嘉曾北行去见袁绍,对袁绍的谋臣辛评、郭图说:“明智的人能审慎周到地衡量他的主人,所以凡有举措都很周全,从而可以立功扬名。袁公只想要仿效周公的礼贤下士,却不太知道使用人才的道理。思虑多端而缺乏要领,喜欢谋划而没有决断,要想和他共同拯救国家危难,建立称霸称王的大业,实在很难啊!”所以他只在袁绍那里停留了几十天,就果断地辞去了袁绍所任命的职务,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袁绍,辗转回到家乡,等待时机以另寻明主。

在那样一个分裂动荡的年代里,郭嘉作为一个拥有超人才能的文人谋士,要想发挥自己的非凡才能,必须做到善于选择所要辅佐的对象,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就是指优秀的人才应该选择能发挥自己才能的好地方和善用自己的好君主,这是他们作为谋士成功的首要条件。郭嘉曾说过:“有智慧的人要善于选择英明威武的君主。”如果主人不是贤明有道的治世明君,而是一个平庸、懦弱,甚至愚蠢的人,那么,即使辅佐他的人才智过人最终也必将无济于事,甚至还会因主人的失败而招致杀身之祸。比如陈官辅佐吕布后来被杀害,田丰追随袁绍,因谏阻袁绍征伐曹操而被袁绍下令监禁等都是如此。只有辅佐的对象英武有为,谋士的才干才能得以发挥,才能建功立业。比如后来周瑜之佐孙权,诸葛亮之辅刘备,都在历史上传为佳话。和郭嘉同郡的郭图,就因一味追随袁绍、袁谭父子,后因兵败而招致杀身之祸。类似的例子,历史上可谓不胜枚举,这既是士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不幸。而作为谋略家的郭嘉,其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准确地判定袁绍不过是徒有虚名,难以担当国家兴亡之重任,其失败的命运难以避免。

当郭嘉离开袁绍的时候,正在发展势力的曹操却有人才不足之感。此前,颍川著名谋士戏志才在曹操帐下效力,非常受器重。不幸,戏志才年纪轻轻就死去了。曹操给高参荀彧写信说:“自从戏志才去世后,基本上没有能像戏志才那样可以与我谋略大事的人了。我听说汝、颍一带向来多出奇士,请问有谁可以继任戏志才的职务啊?”

郭嘉20岁左右时,正值东汉末天下大乱开始之时,他平时不与俗人应酬往来,暗中却很注意结交英雄豪杰。所以,当时一般人还不知道他的才能,只有那些和他相识而又志趣相投的英俊之士,比如他的同乡荀彧和曹操帐中的谋士程昱等人,十分欣赏他的才华,他们便向曹操推荐了郭嘉。郭嘉与曹操两人初次见面,就纵论天下大势,探讨国家兴亡,畅谈治国用兵之道,十分投机默契。曹操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法家首领,在其统辖境内,法纪严明、人尽其才、生产恢复,一改东汉末年的黑暗混乱景象。郭嘉把袁绍统治的地区同曹操统治的地区作了对比,同时郭嘉对曹操的政治思想、军事韬略也很佩服,兴奋地对众人说:“他才是我能够追随辅佐的真正主人啊!”曹操通过和郭嘉议论天下大事,觉察这个青年人具有卓越的见识和才能,对郭嘉的尊法反儒思想和多谋善断的才能十分赞赏,也高兴地说:“使我能完成统一大业的,必然是这个人!”于是,曹操后来上表汉献帝,任命郭嘉为司空军祭酒,郭嘉担任的司空军祭酒,即司空府下的军师祭酒,是参谋军事的官职。从此,郭嘉就做了曹操麾下的军事高参,为曹操呕心沥血地谋划军机,郭嘉最终成为曹操的高级幕僚。当时的曹操,已经占据兖州,又迎汉献帝定都许昌,可谓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在建安元年(196年),曹操采纳了毛玠、枣祗等人的建议,在许下实行屯田制,收获粮食百万斛,为解决军粮供应问题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当然,如果与袁绍相比,曹操占有的地盘相对狭小,兵马不足,势力较弱。而郭嘉能果断地放弃表面强大的袁绍,转而选择了当时势力相对弱小的曹操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君主,这就充分表现出了他深邃的政治眼光和果敢断练的卓越才干。 bjnSDYE9PA0UglcR9twq6cbd0w33+Y/7JSoBt4FLcnnFHNJdpHANoUjl1fHGedU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