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明代的火箭

元末的农民起义动摇了元代的统治。原来属于郭子兴部红巾军属下的朱元璋夺取了农民起义的果实,在排除异己后,于1367年出兵北伐,1368年即位,国号为明(1368—1644年),建元洪武(1368—1398年),定都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在推翻元代统治和统一中国的斗争中,也是多以火器取胜。前述元末徐寿辉的红巾军建都汉阳后,1357年其部将明玉珍率军入蜀称帝,国号大齐。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令汤和、周德兴、廖永忠率水军攻齐,蜀齐以长江三峡之天险抗击。1371年,廖永忠至夔州,欲攻瞿塘关,时蜀平章邹兴设铁索飞桥横据关口,桥上安置火炮,且值长江水涨。廖永忠不得正面进攻,乃命壮士操小舟偷渡上游,趁夜水陆兼行,以铁包船头,置火器向前。先破陆寨,再由上流水军夹击水寨,“发火炮、火筒夹攻,大破之。邹兴中火箭死”。遂焚桥断索,长驱直入。在这次瞿塘关战役中,明将廖永忠水陆军并进,以火炮、喷火筒和火箭兼用的迂回夹击战术,取得成效。

1388年,明初大将沐英(1345—1392年)奉命率兵入滇,思伦发聚众三十万,战象百余,至定边(今云南蒙化县南)邀战。沐英选骁骑三万,昼夜兼行应战,“乃下令军中,置火铣、神机箭为三行,列阵中。俟象进,则前行铣箭俱发;不退,则次行继之;又不退,则三行继之。”明代江东人顾少轩著《皇明将略·沐英传》记载,在此次对付象战的过程中,沐英部属“火箭、铣、炮连发不绝”。在火力和巨响之下,象群惊走或被矢而死,思伦发败阵而遁。这次定边战役也是以火箭与火铣、火炮齐发而奏效的。

明代火箭是直接继承宋、金、元火箭而发展起来的,它在明初朱元璋各地用兵的过程中就用之战场上了,此后又有许多新的改进和技术上的突破。明太祖及其继承者都很重视包括火箭在内的火器,称为“神器”,下令督造并装备于马、步、水军等常备军中。明代军制至成祖永乐时(1403—1424年)更为完备,设火药局制造各种火药,兵仗局和军器局则司制造各种火器,而神机营则操练军士使用火器,内库负责贮存武器。这些机构由内臣掌握,禁止泄露技术机密,京外卫所不得擅自制造。

明代中、晚期,由于沿海倭寇滋扰和北方清兵的南下进袭,使明廷统治者特别注意火器生产。明中叶以后,朝政纲纪不振,火器技术逐步外流,因而出现不少这类兵书,为研究火药和火箭技术提供了丰富资料。例如,《火龙经》、唐顺之的《武编》、戚继光的《纪效新书》、赵士祯的《神器谱》、王鸣鹤的《登坛必究》、李盘的《金汤借著十二筹》、何汝宾的《兵录》、茅元仪的《武备志》和焦勖的《火攻挈要》等书,都论及火药、火箭、火炮等火器,并有插图。虽然火箭已在宋、金、元时用之于实战,但关于火箭技术拥有明确而详细的记载和图样,还是从明代开始的。

根据这些明代兵书的记载,明代火箭达几十种之多,其中有战时用的军用火箭、信号火箭,也有民间用的娱乐火箭。在军用火箭中,大体上可分为四大类:单飞火箭、集束火箭、火箭弹和多级火箭。单飞火箭是单个的一支火箭,导杆上端附有铁箭链,有时铁上涂以虎药(毒药),导杆下端有羽翎制成的尾翼,尾翼下有小的铁锤。安装尾冀、铁锤可以使火箭飞行平稳,并控制飞行方向。单飞火箭是最基本的常用火箭,所有其他种类的火箭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束火箭是为了提高单飞火箭的命中率并加强其火力集中而设计出来的。将许多支单飞火箭用一根总药线串联起来,并排放在筒里或盒子里,点燃总药线后,所有这些单飞火箭迅即同时向同一方向发射出去。在敌方有生力量或粮草集中的地方,集束火箭的密集袭击能构成严重威胁。火箭弹是在火箭筒上附有炸药、毒剂,当火箭筒发射到敌方后,发射药引燃炸药,爆炸后发出震耳的响声,并散出火焰、烟雾或毒剂。多级火箭是为增加火箭射程而设计的,将两个以上单飞火箭首尾相连,可达到单飞火箭无法达到的距离。多级火箭是明代火箭技术的重大成就。在上述四大类火箭中,每一大类又可细分为许多种。 2GWR2zag89qRZ0QHGtP1SwMStSjWIqPWz+o/6AvsUUGxA1dHazsJIl/mrSlRzT2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