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宗教舞蹈

(1)蜡祭、雩祭与傩祭

蜡祭是周代以歌舞祭祀与农事有关的一种祭祀礼仪,是一种庆祝丰收、报答神明的祭典。在古代,年终祭祀诸神谓之“蜡”,据说蜡始于神农氏时期。周朝,天子在岁终举行蜡祭。周历的每年十二月,要邀请万物之神接受人民的祭礼,几乎会请到各个方面的神:蜡祭是岁终对八位农神的祭祀,一为先啬神,祭神农;二为司啬神,祭后稷;三为农神,祭古时田官之神;四为邮表畦神,祭始创田间庐舍、开道路、划疆界的人;五为猫虎神,祭其吃野鼠野兽,保护了禾苗;六为坊神,祭堤防;七为水庸神,祭水沟;八为昆虫神,祭以免虫害,是为了报答众位农神对农业种植的功劳和贡献,所以蜡祭在野外举行。这既是原始宗教信仰遗存的表现,又反映了中国古人最早的“仁义”意识——凡是曾经让人受益的对象,都一定要报答他们的功劳。比如迎请猫神,因为它帮助农民吃掉田鼠等等。蜡祭时,要吹短笛,打土鼓,并且要演奏《兵舞》和《巾有舞》。由于蜡祭是一种既敬神谢恩又庆祝丰收的祭典,加上祭祀时还有倡优扮饰所祭之神的表演,因此使这种祭礼具有了较强的娱乐功能。

雩祭是求雨的专祭。古代社会,农业生产是国家最为重要的经济来源。而在生产力较为低下的古代,农事生产又完全是靠天吃饭,天气是晴是雨,是旱是涝,乃至霜风雪雹,各种虫灾,都与当年的收成息息相关。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了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宗教仪式和风俗礼制。甲骨文中的卜辞:“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就是商代为王者服务的巫师向上天祈福求雨的占验之辞。周代亦沿袭这一习俗。《周礼·春官·司巫》:“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雩是祭天求雨的典礼。周代雩祭时规定用以鸟羽装饰的《皇舞》,此外,还有女巫的专舞——周代设有专事祈祷的女官,如果遇到天旱,就由女官以歌舞迎神,祈求降雨,以冀获得丰收。秦汉以后,原始的巫术文化被礼乐文化所替换,但是行雩礼求雨,仍然是国家制定的礼仪制度,分为“常雩”和“大雩”两种。“常雩”是在固定的时间、由皇帝进行的祭天祈福仪式,在每年的四月进行,不论天气是否干旱,都如常致祭。《礼记·月令》:“大雩帝,用盛乐。”大雩帝就是由皇帝主祭的雩礼。届时,有庞大的舞乐队伍伴奏,皇帝要佩戴冠高九寸的通天冠,冠额有用黄金制成的山岳形饰物。仪式上,皇帝要祭祀上天和农神,祈求雨水及时而适量,无水旱之弊,由此物产富饶,人民安康。这种祭典举行时,有舞蹈、有呼号,驱逐旱鬼,祈求甘雨。

傩祭是以驱鬼逐疫为目的的祭祀仪式,因此在古代亦名“逐除”。傩祭的舞蹈特点很鲜明,故又称“跳傩”,其“跳”的部分叫做傩舞。周代每年要举行三次傩舞。第一次是在暮春三月,命令国都居民在国城外牲祭,以驱逐疫鬼、消除灾害,制止春季不正之气,此谓“国傩”。第二次在仲秋八月,天子举行傩祭,用以引导秋气通畅舒发,此谓“天子傩”。第三次在冬季十二月,命令官员举行大规模的傩祭,在国门旁杀牲祭神,制作泥牛送寒气,此谓“大傩”。由于傩是驱鬼之祭,所以傩舞猛厉恐怖,跳跃呼号震撼心魂。

(2)巫舞

巫舞是巫术祭祀活动中的舞蹈,相信巫术的人们,希望通过祈祷、祭献等行为,求得神灵赐福。巫舞在夏商周三代发展得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楚国的祠神歌舞,屈原的《九歌》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奇异的想象、真挚的情感、精美的语言、流畅的节奏、优美的舞蹈,堪称我国古代祠神歌舞的一绝。 Z6FBHhMqlOHDxac3I9SkvA+lw7VOhHXLcBUa17z8cE/z/xGimCdBZwpJt7w6Ah9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