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残暴统治以及秦末战乱、楚汉相争,使中原地区的社会生产遭受了严重的摧残。城镇被洗劫、人口锐减、工商业萧条、社会极度混乱。粮食需求量剧增,但因为战乱的关系,使农民不断错过农时,种子不能按时播种,自然到秋收的时候就没有粮食可收。赋税繁重,官吏军阀不断地搜刮民脂民膏,大量农民脱籍流亡,有的甚至被迫卖妻卖子,或自卖为奴,可以担负西汉朝廷或封君税赋兵役的在籍民户,只剩下原有户籍的十分之二至十分之三。有些人在这个时候囤积居奇,趁机抬高物价,致使本已缺乏的粮食以及其他物资的实际售价不断上涨。当时“万钱”才能买到一石米,一匹马的售价则是“百金”。百金,即当时十户中等资产的人家,将他们所有的财产全都累加在一起,才只相当于一匹马的价钱。
政治方面,为了联合各地诸侯共同击灭项羽,刘邦先后分封了七个异姓王。但异姓诸王都有很强的独立性,并逐渐拥兵自重,独霸一方,难以调遣,甚至开始威胁皇权。西汉政权建立,社会基本稳定之后,在萧何等人的谋划辅佐下,经过七八年的时间,西汉朝廷逐个将七个异姓王铲除,刘邦又恐怕刘家江山根基不稳,为了不重蹈秦朝的覆辙,于是先后分封同姓子侄九人为王。异姓诸王以及同姓诸王在西汉相继长期存在,形成了西汉封国制与郡县制长期并行的格局。
![]() |
![]() |
这些封君们在各自的封土上拥有很大的自主权,他们可以自主任免除太傅和丞相以外的所有大小官吏,有权征收并支配封土境内的各种租税以及境内所有的山川水泽园池之利,此外他们在各自的封土上还有铸造货币以及拥有地方军队的自主权。这样,每个王就相当于当地的土皇帝,不受中央的支配。
![]() |
![]() |
![]() |
汉初全国共分为54个郡,其中朝廷直辖的只有15个,其他39个郡都是诸侯王的封地。异姓诸王的封土主要在关东,大致相当于战国末年六国故地。而西汉朝廷的直辖地只相当于战国后期秦国的土地,即关中、巴蜀以及河南的一部分地区。其中,还夹杂着大约一百四十多个功臣的封地以及封君的汤沐邑。
当时,刚刚建立于秦末极度残破废墟之上的西汉朝廷,在政治上先后有异姓诸王及同姓诸王的牵制,经济上赋税徭役征收的范围及额度也都很低,所以此时西汉的经济基础及军事力量都很微弱。
这时,冒顿单于指挥着匈奴大军,破灭东胡王,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河南王,据有河南地,北服丁零等五国,改变了其父头曼单于时期东胡强且月氏盛的被动局面,不但开拓了大片疆土,而且使赋税兵役的征收范围都得到了很大增加。不久以后,匈奴又占据了整个西域地区,使兵役赋税的征收面积更大,甚至可能获得东西方通商贸易带来的巨大利润。
刘敬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在匈汉双方这样一种力量对比下,于白登之围以后,向刘邦提出和亲政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