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齐国内乱终于爆发。当年齐僖公在位时,特别宠爱公孙无知,衣服、礼数和世子享有一样待遇。齐襄公登基后,废除了他原来享有的特殊权力,公孙无知心怀恼怒,于是勾结大夫闯入宫中,杀死齐襄公,自立为国君。公孙无知在位仅一年有余,齐国贵族又杀死了公孙无知,一时齐国无君,一片混乱。两个逃亡在外的公子,一见时机成熟,都急着设法回国,以便夺取国君的宝座。齐国在公孙无知死后,商议拥立新君的各派势力中,正卿高溪势力最大,他和公子小白自幼相好,高溪又同另一个大夫国氏联合,暗中派人急去莒国请公子小白回国继位。公子小白接信后却沉吟不决。鲍叔牙催促他说:“还不赶快回去吗?”小白摇摇头说:“不行。管仲智谋过人,召忽武艺超群,有他们在,尽管国人召我回去,恐怕还是回不去的。”鲍叔牙说:“如果管仲的智谋能发挥出来,齐国为什么还会乱?召忽虽然武艺超群,岂能单独对付我们?”小白还是很担心,他说:“管仲虽然没有发挥其智谋,但毕竟不是没有智谋的人;召忽虽然得不到国人的支持,但他的党羽还是足以加害我们的。”鲍叔牙坚持要小白回去,他说:“国家一乱,智者也无法搞好内政,朋友也无法搞好团结,国家完全可以夺到手。”鲍叔牙又为小白仔细分析国内形势,然后向莒国借了兵车,命令立即驾车出发。鲍叔牙把小白拉上车后,亲自为他驾车向齐国疾驰。坐在车上的小白还是犹犹豫豫,他说:“管仲和召忽两人是奉君令行事的,我还是不能冒险。”说着就要下车。鲍叔牙见小白要下车,非常着急,想拉住他,但两手忙于驾车,腾不出来。于是他也顾不了什么君臣礼节,用靴子挡住小白的脚说:“事情如果能成功,就决定于此时;事情如果不能成功,就由我牺牲生命,您还可以保住性命。”于是他们继续前进。
而这时,鲁庄公知道齐国无君后,也万分焦急。鲁国在齐襄公之时,受尽了齐国的欺凌,鲁庄公早就想出这口气了。只是齐大鲁小、齐强鲁弱,鲁国奈何不了齐国,加之鲁庄公的母亲又是齐襄公的情人,当然不会让鲁国与齐国对立。而鲁庄公即位时,只有12岁,还是孩童,对政策当然不会有什么影响,掌握鲁国权力的是他的母亲和一干卿大夫。
这时,鲁庄公已是20岁的“初生牛犊”,自有一种不畏虎的刚烈个性。而鲁国的政权他也能够控制,不再受制于其母。所以,当齐国发生内乱之时,鲁庄公就积极干预,想把鲁女生的公子纠推上齐国君主的宝座。在雍林杀死公孙无知不久,鲁庄公就召集齐国的部分大夫到鲁国的暨(今山东苍山县西北)紧急磋商,打算把公子纠送回齐国为君,还订立了盟约。
很快,管仲、召忽就护卫公子纠向齐国进发。后来他们发现公子小白已经先出发回国,就派管仲另率一支小分队,到莒国通往齐国的路上去截击。于是管仲亲率三十乘兵车,车上的武士,个个精明能干,当人马经过即墨三十余里时,正遇见公子小白的大队车马。管仲上前拜见小白,问:“公子别来无恙,现在您要到哪里去?”小白说:“要回齐国为父亲奔丧。”管仲说:“公子纠是长子,按道理应该由他主持葬礼,公子您最好就在这儿停下来,先别回去了,免得人家说闲话。”鲍叔牙虽然跟管仲是好朋友,但当此社稷安危之际,为了自己的主子,也不能再沉默了。他圆睁双眼,生气地说:“管仲,你走你的路吧!各人有各人的事,你少操这份闲心!”管仲见莒国的将士这时都怒气冲冲,戒备森严,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他害怕寡不敌众,便诺诺连声地退了下来。刚退到一处小树林边,他便迅速弯弓搭箭,猛一转身,对准公子小白,“嗖”地一箭射去。只听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一下子倒在车上。鲍叔牙和随从们一见这情景,慌忙围上来抢救,许多人吓得都哭了起来。管仲见状,急忙率领他的人马逃跑了。管仲跑了一阵,心里越想越得意。他想,公子小白已被射死,公子纠的君位已经稳拿到手了。他如释重负般地回到鲁国,向鲁庄公一一禀报。鲁庄公闻报大喜,立即设宴相庆。宫廷上下,一片狂欢景象。喜庆过后,管仲便同公子纠一起,在鲁国军队护卫下,从从容容地回齐国去了。
但是,管仲高兴得太早了。原来公子小白并没有死。管仲那一箭,只射中了他的带钩。小白大惊之下,知道管仲箭法高明,怕他再射,急中生智,猛地咬破舌头,大叫一声,口吐鲜血,装死倒在车上。等管仲跑远了,他才睁开眼睛,松口气说:“好险啊!多亏天公助我,使我复得一命。”鲍叔牙担心管仲会再来,告诫小白不可麻痹轻敌,让他换了衣服乘车抄小路向齐国都城急驰。当管仲和公子纠兴高采烈地在路上走着时,公子小白已提前赶到都城临淄了。
一到达临淄,鲍叔牙便四处奔走活动,说服大臣们拥立小白为国君。有的大臣说:“已派人到鲁国接公子纠去了,怎么可以再立别人?”也有的说:“公子纠年长,按理应该立他。”鲍叔牙说:“我们齐国连年发生内乱,人心浮动,民不聊生,只有立一位有贤德才能的国君,才能使国家安定,如果不立德才兼备的公子小白为国君,而立公子纠为国君,这正合了鲁国的心意,鲁国必会以恩人自居,对齐国发号施令,让我们臣服于他们。这怎么能行呢?目前我国正处在多难之时,而鲁国必会乘机勒索,这样我们怎能忍受得了?”大臣们听了,觉得鲍叔牙讲得很有道理。特别是齐国正卿高氏和国氏都同意立公子小白为国君,于是公子小白就进了城被拥立为齐国国君,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
鲍叔牙知道鲁国不会就此甘心,便派人去对鲁庄公说,齐国已经有了新国君,别再送公子纠回来了。这时鲁国护送公子纠的军队已经到达齐鲁边界,鲁庄公哪肯退兵?鲍叔牙见鲁国大军压境,便建议齐桓公发兵抵抗。他和齐桓公亲率齐军,出奇制胜,大败鲁军,并乘机夺了鲁国的大片土地。
鲁庄公吃了败仗,收拾残兵败将,慌忙逃回都城曲阜。正当狼狈不堪之际,鲍叔牙又带领齐兵打上门来,要求鲁国杀死公子纠,交出管仲;否则,决不退兵。鲁庄公迫于无奈,只好一一答应了齐国的条件,派人杀了公子纠,捉住管仲。鲁国的谋士施伯见管仲生得相貌不凡,知他是位天下奇才,将来必能辅佐齐国,称雄天下,因此建议鲁庄公替管仲在齐君面前求情,将来管仲必会对鲁国感恩戴德而为鲁所用。鲁庄公怕齐君不许,不愿替管仲求情。施伯复又说:“您如果认为管仲不可用的话,就干脆杀了他,把他的尸体送给齐国。”鲁庄公表示同意,而齐国的使者却急忙制止说:“管仲曾射过我们国君,国君对他恨之入骨,非亲手杀了他方能解恨。你们擅自杀了他,我们国君是不会答应的!”鲁庄公哪里还敢得罪齐国?忙让人把管仲绑上囚车,连同公子纠的首级一起交给齐国使者,让他们押送回齐国去。
管仲在囚车里边走边想:“让我活着回去,这一定是鲍叔牙的主意。现在鲁君虽勉强同意把我交给齐使,可是谋士施伯不会同意的。万一他们反悔,派人追上来,我的命就难保了。”想到这里,他忽然心生一计,编了一首歌,教同行的兵士唱。大家边唱边赶路,忘记了疲劳,越走越带劲,三天的路程两天就赶完了,很快就离开了鲁国。等到鲁庄公真的后悔了,派人追赶时,已经追不上了。
管仲回到齐国,他的好友鲍叔牙亲自到城外来迎接他。管仲觉得自己既未能把公子纠扶上君位,又未能与之同死,为其尽忠,现在又让他服务于齐桓公,势必有损于名节。鲍叔牙开导他说:“一个成大事的人,是不计较那些小名节的。你有治理天下的才能,过去却未遇明主,没得到施展抱负的机会。现在齐桓公睿智英明,若能得到你的辅佐,治国安邦,必能成其大业,功盖天下。这不比你死守那所谓的‘名节’重要得多吗?”一席话,说得管仲低头不语。
鲍叔牙说服了管仲,又急忙去见齐桓公。齐桓公此时正急需有才干的人来辅佐,因此就准备请鲍叔牙出来任齐相。鲍叔牙诚恳地对齐桓公说:“臣是个平庸之辈,现在国君施惠于我,使我如此享受厚遇,那是国君的恩赐。您如果想把齐国治理富强,那么有我辅佐就可以了;如果您想称霸诸侯,那就非得管仲不可。”齐桓公惊讶地反问道:“你不知道他是我的仇人吗?”鲍叔牙回答道:“客观地说,管仲是天下奇才。他英明盖世,才能超众。”齐桓公又问鲍叔牙:“管仲与你比较又如何?”鲍叔牙沉静地指出自己在五个方面不如管仲:一是宽和为政施惠于民;二是掌握大权而不使之旁落;三是忠诚待人,团结群众;四是制定礼仪使天下效法;五是执掌军纪,提高战斗力。就是说无论理政治军,还是辖士管民及外交,他都不及管仲的才能。但桓公记恨那一箭之仇,有些犹豫。鲍叔牙进一步谏请齐桓公释掉旧怨,化仇为友,并指出当时管仲射国君,是因为公子纠命令他干的,现在如果赦免其罪而委以重任,他一定会像忠于公子纠一样为齐国效忠。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话,心里释然了。
在鲍叔牙的建议下,齐桓公同意选择吉日,以隆重的礼节,亲自去迎接管仲,以此来表示对管仲的重视和信任,同时也让天下人都知道齐桓公的贤达大度。
就这样,鲍叔牙分别做通了齐桓公和管仲的工作,于是齐桓公赦免了管仲射钩之罪,正式拜管仲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