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纵横家概说

纵横家指春秋战国时期从事合纵或连横外交运动的政治家、外交家及军事家。古代,纵横最初只是表方向的概念,南北向称为“纵”,东西向称为“横”。到战国时期,演变成政治概念,当时割据纷争,王权不能稳固统一,需要在国力富足的基础上利用联合、排斥、威逼、利诱或辅之以兵法不战而胜,或以较少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益。于是,熟悉政治形势,善于辞令和权术,充分利用智谋、思想、手段、策略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纵横家就应时而生。“纵”指“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横”指“连横”,即一强连一弱以破获众弱,前者主要以“连”为主,意即如何能用外交手段联合团结,即阳谋多阴谋少;后者主要以“破”为主,意即如何利用矛盾和利益制造裂痕,即阴谋多而阳谋少。

纵横家起于战国时期的齐、秦并强之时,彼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日益强盛,不再甘心居于一隅之地,遂把兼并的矛头指向东方;马陵之战后,齐国代替魏国成了中原地区的霸主。这样,秦、齐都想“并天下,凌万乘”,不断向中原地区扩张,使已有的混战局面更为错综复杂。处在东西二强夹击下的韩、赵、魏三国为了图谋自存,联合起来并且北连燕、南接楚、东抗齐或西抗秦,被称为“合纵”,也就是“合众弱以攻一强”;如果弱国被齐国或秦国拉拢联合,进攻其他弱国,就被称为“连横”,就是“事一强以攻众弱”。到战国晚期,齐被乐毅率领的六国联军打败后,一蹶不振;长平之战后,赵国被严重削弱,六国均势局面被打破。秦国取得了对东方六国的绝对优势,此时合纵连横政策也就包含了新的含义:即东方六国并力抗秦,称为合纵;秦联合东方,联合山东任何一国,形成东西横线,对付其他弱国称为连横。

纵横家的宗师是鬼谷子,其他著名的纵横家有公孙衍、苏秦、张仪、陈轸、楼缓、乐毅、郭隗、邹忌、毛遂、虞卿、甘茂、范雎等人,事皆详于《战国策》。《汉书·艺文志》载,纵横家曾有著作“十二家,百七篇”,今皆已亡佚。纵横家文献今存《鬼谷子》十二篇、《战国策》三十三篇,前者多讲揣摩、捭阖之术,疑为后人假托的伪书;后者则是纵横家谋士的策谋和言论汇编,并非系统反映纵横家思想特征的理论著作,但书中充满了雄辩和辩难,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论辩艺术,展现了纵横家的风采。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云:“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从渊源上来说,纵横家还可追溯到周初之“行人”,即代表天子出使诸侯国的特使。春秋时行人多由贵族阶层的卿大夫担任,或成为固定职务。但战国之纵横家,其中多是并无贵族身份和世袭官爵的人,而是来源于极为活跃的游士阶层,他们凭着自己的言谈、政治主张、策略取得人主的信用,而被委以重任,如江乙、苏秦、张仪、公孙衍、陈轸、苏代、苏厉、冯谖、鲁仲连、范雎、蔡泽等皆如此。也就是说,在春秋时期,“行人”生下来就有地位;而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则多是靠自己的口才、能力而赢得人主的赏识与信用获得官爵和地位的。

事实确实如此,纵横家多出身贫贱。如苏秦出身贫寒,家中以桑板为门,圈树枝条为门枢;张仪身为魏国贵族后裔,但家境比庶民还穷困;范雎更是家贫如洗,小小年纪就得自谋生路。但就是这样一批贫寒之士,以布衣之身游说诸侯,以对时局的洞察和雄辩之才退百万雄师,以纵横之术解不测之危,成为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苏秦佩六国相印(合纵六国,佩六国相印乃后世策士夸张,苏秦当时是合纵五国,佩齐、赵、燕三国相印),游转于各国君主之间,富贵荣华、名利功德显赫当世。在当时,有“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盛,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战国策》)的境况;张仪雄才大略,以片言得楚六百里土地,以其如簧之舌,游说韩、齐、赵、燕,破纵连横,使秦国实现了最初的连横蓝图,受秦王三拜相,时人称其“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唐雎机智勇敢,有胆有识,忠于使命,不畏强权,在魏国灭亡后出使秦国,冒死与秦王抗争,粉碎秦王吞并安陵(魏国属国)的阴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纵横家论行结交,择主而从,以口舌为武器进行外交对抗,并不争于儒、道、墨、法的思想观点之间,而是着重探究把握人心的方法,探究论说的技巧,总结研究游说中如何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他们将谋划、计策、战略、战术等问题的解决之道归之于谈判,认为大至国家,小至个人福利,无论权威、财富、地位,甚至男女情爱都可以通过谈判来解决,其辩辞具有“攻心”的实用性。纵横家宣传“外事,大可以王,小可以安”(《韩非子·五蠹篇》),认为“从(纵)成必霸,横成必王”(《韩非子·忠孝篇》)。在当时诸侯割据、王权岌岌可危的时代,他们洞悉游说的关键,扬长避短,对“症”下“说”,采用分化、利用、联合等手段,以达到不战而胜,或以较少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益为目的。纵横家纵横捭阖、机锋百出的言论,深含权谋之术、霸王之道、用人之法和处世之策。他们多长于谋略,参与国家的政治决策;精于用兵之道,常常介入军事活动,乃至亲自率军队攻伐其他国家;对于外交和诸侯国事务有广泛和深切的了解,富于辞令,又擅言辩。可以说,作为纵横之士,须知大局,善揣摩,通辩辞,会机变,全智勇,长谋略,能决断。

纵横家驰骋诸国,显赫当时,受命之后,可以自主采取有效办法而不受当权者制约以完成使命。《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说:“言其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而弃其信。”这既说明了纵横家的权力之大,又指出纵横家亦正亦邪的特征。纵横家确实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一面,他们折冲樽俎,八面玲珑,巧舌如簧,“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以巧舌、诈骗、诱饵、陷阱等手段捞取好处,操纵时局。苏秦先主张连横,游说秦国,失败;继而他改为主张合纵,游说赵国,并成为六国之相。秦相张仪到楚国行骗说,如果楚能够与齐绝交,秦答应给楚“商於之地六百里”。可是待楚国与齐国真的断交后,张仪则对土地之事矢口否定。纵横家就是这样朝秦暮楚,事无定主,反复无常,进行政治投机。

在诸子百家中,纵横家可以说是最积极入世的一家。他们极富进取精神,从产生之初就积极干预社会政治生活,参与百家争鸣,活跃于战国舞台,其思想和活动对当时的政治、军事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汉代刘向在《战国策书录》中说:“是以苏秦、张仪、公孙衍、陈轸、苏代、苏厉之属,生纵横长短之说,左右倾倒。苏秦为从,张仪为横。横则秦帝,从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此评可谓中肯。《汉书》还著录纵横家有西汉的蒯通、邹阳、主父偃、徐乐等人的书,可见西汉前期,纵横家之风犹有存者。从文化史的角度来看,纵横家的外交政治思想影响深远,直到今天,国人往往用“折冲樽俎”这个成语作为“外交政治”的代名词。 BQZ3Q2KaY8n0pdkOHreDoGF4oRKY+jNmjmv4sd8KwqPch3ctnTZPF5MNXTHhr5A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