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岩
《千家诗》在中国古代蒙学读物中殊为特别,一方面它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同属蒙学经典,经常被并称为“三百千千”,成为古代教学领域中常用的蒙学教材;另一方面它所选取的大都为唐宋时期经典的诗歌作品,其文学性与艺术性都值得称道,今人经常吟诵的经典作品,不少都出现在《千家诗》中,因此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蒙学读物,大可作为中华经典反复吟诵揣摩。
对于今人而言,诵读《千家诗》时,会发现其中辑录的作品与其他作品选集中的不少作品是重复出现的,因此,有必要从《千家诗》的编选者、编选特点等角度入手,了解这本诗集,熟悉作品,并加以诵读。
首先,《千家诗》选本众多,如今比较常见的是南宋谢枋得与明朝王相选注的《千家诗》合刊本。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谢枋得所选编的《千家诗》皆为七言诗,王相注释的选集则既有五言诗又有七言诗,如今的通行本包括了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实则是两种选本的合刊。
《千家诗》是按照体裁编排的,既区分了五言、七言,又区分了绝句、律诗,由此分为四卷,因此我们在诗集中可以看到“信州谢叠山精选”“五绝”“五律”“七绝”“七律”等字样,其中“叠山”正是这本诗集主要编选者谢枋得的号。
《千家诗》虽然号称千家,实则只有一百多家,二百多首,这也是中国古代对“三”“九”“百”“千”等数词虚用的一种表现,极言其多。知道这一点,对于了解古汉语知识,更好地理解内容、分析作品并进行朗诵创作具有积极作用。
第二,《千家诗》值得诵读之处还在于其内容简明易懂,题材多样。
由于该书带有很明显的启蒙性质,因此作品都易懂易读,如五绝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早已是妇孺皆知的名句了。另外,诗歌按照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以及重要时令进行编排,便于读者把握其编选脉络,如《春日偶成》《元日》《清明》之类的作品俯拾皆是,“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也成为即景抒情的名句。
在这些作品中,有的浅显明了,朗朗上口,如李白表达静夜思乡之情思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的节奏明快,寓意丰富,如王之涣辞约义丰、意在言外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的禅意幽妙,令人深思,如贾岛颇具归隐感怀的“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有的大气挥洒,心境澄明,如王勃赠言抒怀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如此广泛的题材,如此深远的影响,既宏观又微观地反映了唐宋时期方方面面的生活,为今人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千家诗》中不乏名诗佳句。比如崔颢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初诵此诗,感觉语意浅近,且“黄鹤”等词反复出现在一首诗中,似乎遣词造句并无多少精妙之处。可是反复诵读之后,会觉得这种即景抒情的表达诚挚恳切,深沉怅惋,尤其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诗句,将眼前之景与羁旅乡愁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唏嘘感怀。难怪连诗仙李白到了黄鹤楼想要即景写诗之际,看到崔颢的这首作品,都由衷赞叹“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并暂时搁笔以待文思。
此外,诸多的名诗佳句也都出现在《千家诗》中,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破山寺后禅院》),“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等等。不少读者对这些佳句原属全诗未必都很熟悉,但这些句子早已在人们的口耳之间广为流传,由此也不难看出诵读之功用。
第三,从诵读的角度而言,把握格律诗押韵、平仄等特点,则更有利于有声语言表达,更能够诵读出韵味、节奏。因此,对于格律诗的体裁、形式应该尽可能详尽了解,以便在诵读时运用相应的表达技巧。
无论是五言诗还是七言诗,其作品每行字数相同,一般都是两两相对,语意呼应,平仄相间,偶句押韵(也有的首句就押韵),因此诵读时比较容易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节奏。有声语言表达一般是以语气为核心表达技巧的,而诗歌则更多地以节奏为核心技巧,这与其体裁形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过,易于形成稳定节奏的同时,格律诗诵读中又会相应地遇到一个困难,即句子字数相同,对仗且押韵的句式在朗诵时往往容易显得语势雷同,变化不大,因此诵读时需要根据不同的语意和情感来加大语势变化幅度,从而产生更强的艺术张力和感染力。其中一个窍门即为,在理解内容、具体感受诗歌作品的前提下,在形式上抓住诗歌中有利于变化的关键环节,从而在看似雷同的语势中凸显出节奏变化,而这个关键环节一般都在绝句的第三句、律诗的第三句及第七句上。比如韩愈《初春小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首句以相对舒缓的语速慢慢带入小雨之中的情境;第二句语气轻柔,以便匹配草色浅淡嫩绿之性状;第三句音量加大,语速趋紧,语势上扬并适度延长,以加强节奏变化并引领下文;第四句恢复舒缓的语速及节奏,语势回落,既与前句相互对照,相反相成,同时又给人以稳定的结束感,从而在人们的听觉系统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音声作品印象。可以说,其变化的中枢恰恰在第三句上,这也是古代格律诗特有的现象。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千家诗》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既适合启蒙之用,又适合案头常备,既适合悠然品味,也适合朗声习诵。其名篇佳句不事繁复,简中有奇,平中显妙,诵读这样的作品,自然可以品千家精华,养自家气质。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