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新任总理大臣兼国防部长——明朝的官衔称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史可法尝试改革,当然,他谨慎回避任何类似“改革”的字眼,以免引起与祖制相违的质疑。

这方案,就是对弘光朝有重大影响的著名的“设四藩”。提出的时间,诸书所记不一。顾炎武记为乙未日 (五月初八,公历6月12日),谈迁记为己亥日 (五月十二,公历6月16日),黄宗羲和计六奇记为庚子日 (五月十三,公历6月17日),李清笔下日期最晚,为甲辰日 (五月二十一,公历6月21日)。差异或系时过境迁,各人记忆不一所致。笔者倾向于采信黄宗羲《弘光实录钞》,正像那个“钞”字所示,此书之作,以黄宗羲私藏的弘光“邸报”为本:“寒夜鼠啮架上,发烛照之,则弘光时邸报,臣畜之以为史料者也。年来幽忧多疾,旧闻日落,十年三徙,聚书复阙,后死之责,谁任之乎?先以一代排比而纂之,证以故所闻见,十日得书四卷,名之曰《弘光实录钞》。”

这时,朱由崧监国已十天,距他登基称帝还有两天,提出的时机比较恰当。

方案向新君提出一份整体军事蓝图,建议照此构筑防卫体系,确定战略部署。现存由史可法玄孙史开纯编于清乾隆年间的《史忠正公集》,收有《议设四藩疏》一文。但此文甚短,参以《国榷》《南渡录》所述,整个方案的内容远比此文具体、详细,也许继此疏后,史可法又向朱由崧提交过进一步的说明(《明季南略》提到了《四不可无疏》,但《史忠正公集》未载)。总之,下面我们集各书之述,以近方案全貌。

《史忠正公集》之《议设四藩疏》全文 如下:

从来守江南者必于江北,即弱如六朝者,犹争雄于徐、泗、颍、寿之间,不宜画(划)江而守明矣。但此时贼锋正锐,我兵气靡备(惫),分则力单,顾远则遗近,不得不择可守之地,立定根基,然后再图进取。臣酌地利,当设四藩。其一淮、徐,其一扬、滁,其一凤、泗,其一庐、六。以淮、扬、泗、庐自守,而以徐、滁、凤、六为进取基。各属之兵马钱粮听其行取。如恢复一城、夺一邑,即属其分界之内。庐城踞(距)江稍远,有警不妨移驻江浦六合,以捍蔽沿江,相机固守。江北之兵声既振,则江南之人情自安矣。

文中地名多为简称,为便了解,我们将其转为今名:淮、徐,是江苏淮安和徐州,即沿黄河—淮河一线;扬、滁,是江苏扬州和安徽滁县,即长江北岸与南京紧邻的北、西两块区域;凤、泗,是安徽凤阳和江苏盱眙(当时称泗州),位于南京西北方;庐、六,是安徽合肥和六安,辖区为滁州西南以远。

以上地区,尽处江北。此即史可法所谓“守江南者必于江北”,他构想,在南京由北至西筑起两道防御圈,外圈为凤阳府、徐州到淮安府,内圈由庐州府至滁州到扬州府。这两道防御圈,加上天险长江,等于南京正前方及左侧有三层保护。而南京以东和以南,是自家畛域,无须设防。

三道防线,有如三道箍,将南京围得铁桶一般。四藩之间的关系,既是横向的,也是纵向的,一在前、一在后、一为攻、一为守。即:“以淮、扬、泗、庐自守,而以徐、滁、凤、六为进取之基。” 互为表里,里应外合。

这设计应该说很牢靠了,但我们也发现,核心在于一个“守”字,与朱由崧发誓时的口气大不相同,貌似怯懦。然而联系实际,这恰恰显出设计者的务实,不尚虚言、脚踏实地。奏疏讲得很清楚:“此时贼锋正锐,我兵气靡备”,“顾远则遗近,不得不择可守之地,立定根基,然后再图进取”。稍后我们当可看到,南京从政坛到军界是怎样一种面貌,在此情状下,唱高调毫无用处。南京第一步如能做到收拾人心、同仇敌忾,已很不错;立刻北进、收复失地,想也别想。

更具体地看,“设四藩”的布局共有四块区域,即内外两个防御圈各切成两段,外圈为淮徐、凤泗,内圈为庐六、扬滁。各段“包干”范围,李清《南渡录》有详尽记述

一、“辖淮扬者驻于淮北,山阳、清河、桃源、宿迁、海州、沛县、赣榆、盐城、安东、邳州、睢宁,隶十一州县,经理山东招讨事。”

二、“辖徐泗者,驻泗州(今江苏盱眙),徐州、萧县、砀山、丰县、盱眙、五河、虹县、灵璧、宿州、蒙城、亳州、怀远各州县隶焉,经理河北、河南开、归一带招讨事。”

三、“辖凤寿者,或驻寿,或驻临淮,以凤阳、临淮、颍上、颍州、寿州、太和、定远、六安各州县隶之,经理河南陈、归一带招讨事。”

四、“辖滁和者,或驻滁州,或驻庐州,或驻池河,以滁州、和州、全椒、来安、含山、合肥、六合、巢县、无为各州县隶之,经理各辖援剿事。” YtVATDPQ8oSE5yxNTBk72CcRrFb7zCJvJifCELdrGefFwHY6CTDWLL8LaBqejwa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