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需要了解如何处理并照顾自己的愤怒,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先审视怒气产生的生化层面,因为愤怒根植于我们的身心。当分析愤怒时,可以先看看组成它的生理成分,必须仔细地观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吃、喝、消化,以及如何对待自己的身体。
在佛陀的教导中,我们了解身心是无法分割的。身即是心,心即是身,身心相互联结,两者无法分开,因此,愤怒不仅仅只是心理现象。佛教将身与心的结合称为“名色”(namarupa)
,“名色”就是“身心一如”(psychesoma),代表身心是一体的。实相有时以心呈现,有时则以身呈现。
当科学家深入探讨基本粒子的本质时,发现它们有时以波(wave)的形式呈现,有时则是以粒子(particle)的方式呈现。波与粒子不同,波只是波,无法成为粒子;粒子也只是粒子,不能成为波。但是事实上,粒子与波是同一个东西,科学家们索性将“波”与“粒子”结合成一个字,称为“wavi-cle”
。
身与心也是如此。二元论的看法告诉我们心不是身,身也不是心,但当我们更深入地观察时,可以发现,其实身就是心,心就是身。如果能破除这种身心截然分离的二元论,我们就非常接近真理了。
很多人渐渐地了解到,影响生理的事物也会影响心理,反之亦然。现代医学也意识到,身体的疾病可能肇因于心理疾病,而心理疾病也可能与生理疾病息息相关。 身心并非两个截然不同的实体,而是一体的。如果我们要驾驭愤怒,就必须先好好地照顾身体,我们饮食与消费的方式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