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修行的资粮

开始修习佛道时,你自然会想调整生活形式与态度以帮助修行。许多人发现有几点改变,对解脱道的进展很有帮助,它们有助于你克服往后八正道上将会出现的障碍。别气馁!其中有些建议很有挑战性,你可能得花很长的时间才办得到。

简化你的生活

可从诚实地评估自己惯常的活动下手,再看看如何利用时间。养成习惯问自己:“这个工作或行为真的需要吗?或只是瞎忙一场?”若你能减少或取消一些活动,内心将会更加安稳与平静,那是修行进步不可或缺的。

现在你对于家庭或其他依赖你的人可能有许多责任,这很好,但别牺牲安定内心与修观的机会。帮助别人很重要,但佛陀说得很清楚,照顾自己的修行才是第一要务。

养成每天花些时间闲居独处的习惯,别总是与人厮混。若时间都被别人占据,你很容易陷人不必要的活动与谈话中,那将不利于禅修。无论身在何处,若希望加深自己的了解与智慧,请不时地抽空独处。

当然,外在并非一直都很安静。即使在一个安静与僻静的地方,我们有时会发现自己被愤怒、嫉妒、恐惧、紧张、焦虑、贪心与困惑所包围;有时也会发现虽身处喧嚣扰攘中,心却保持非常平静与安详。

佛陀解释过这个矛盾,他说若很少执著与渴爱,我们就能在人群中自在独处,就能放下拥有与占有意识。我们喜爱的人、财产、工作、义务与关系、看法与意见等都是我们执取的东西。我们愈减少贪着,就愈接近内心的自在,那是独处的本质。真正的独处是在心中,佛陀说内心不被贪爱与执著束缚的人是“独居者”;而那些内心充满贪、嗔、痴者则是“群居者”——即使他独居也是如此。因此,我们修行的最佳辅佐是一颗妥善调伏的心。

有些人可能发现,传统仪式帮助他们安定内心,并提醒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事。你和家人可以每天一起课诵,点燃香烛,或对佛像献花。这些简单庄严的仪轨不会带来觉悟,但它们可当作修习正念前有用的调心工具。

练习自制

妥善调理的生活也可能是快乐的源泉。仔细检视你的生活环境,若你的卧室里脏衣服乱丢,或书桌堆满书本、纸张、光盘与旧杂志,或上星期的碗盘还泡在水池中,你怎么可能安顿好自己的心呢?修行是从外往内发展的,先整理好房子,然后再往内清除贪、嗔、痴等垢染。

健康的身体也有益于修行。瑜伽与其他的健身形式,对心理健康很有帮助。每天至少要走一次远路,走路不只是一种好运动,它也是闲居独处时修习正念的好机会。

健康与适宜的饮食也有助于禅修。“早餐吃得好,午餐吃得饱,晚餐吃得少”,将使你隔天早晨精神奕奕。古谚云:“早餐吃得像国王,午餐与朋友共享,晚餐让给敌人吃。”(在此我补充一句,不可加害敌人!)垃圾食物、酒精、咖啡与其他刺激性饮料,将使人难以专注。为了生活而吃,别为了吃而让吃成为浑浑噩噩的习惯。有些修行者偶尔会进行斋戒,由此能很快觉知大多数我们所认为的饥饿,其实只是习惯而已。

最后,规定自己要每天禅修,早上一起床与晚上睡觉前的禅坐将帮助你进步。若你发现无法规律地练习,问自己为什么。也许你怀疑禅修的重要性,或担心它无法解决自己的问题。小心地检视自己的疑惑与顾虑,或阅读佛陀与其他通过禅修达到究竟安乐者的传记。记住,你能改善自己的生活,禅修已被证明对无数人有效。然后尝试做一点自制,尤其在一开始,维持每天规律的禅修。

修善

修善——布施、忍辱、净信与其他美德——是心灵觉醒的开始。

所有宗教传统都教导布施,但其实它是心的自然状态,是一切众生本具的,即使动物也会分享它们的食物。布施时,你感到快乐,高兴地回想受赠者的欢喜。

此外,修习忍辱。忍辱不代表容许别人虐待你,它的意思是等待时机,在最佳的时间与地点,以最佳的语言与态度有效地表达自己。若你不耐烦地脱口说话,事后可能会悔不当初,并痛苦不已。

忍辱也意味着尝试尽量去了解别人。误解、误会与怀疑,会造成痛苦与不满。切记别人的问题不会比你少,甚至可能更多。有些很好的人有时会陷人困境,可能不经意地说话或做事。若你不因挑衅而失去耐性,就可以避免烦乱,对别人处境的了解也会加深。

别将自己的痛苦归咎于别人,或期待别人让自己快乐。向内看,探究自己不快乐的原因,并找出自足之道。痛苦的人很容易使别人痛苦,但若你被痛苦的人包围,通过尽量让自己保持清明,依然能维持内心安稳,而且你的耐心与了解还可能使他们高兴起来。

最后,对自己追求安乐的潜力要有信心,这包括对教法、自己、工作、朋友与未来有信心。信心或信任带来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你可以透过检视自身经验来提振信心。对于自己的许多能力,你其实已具有信心,除此之外,对于尚未展现的部分也同样要有信心。

访师求法

一个好的禅修中心,以及一位真正愿意帮助你的禅师,是重要的助力。你不需要一个要求你百依百顺或承诺教你神通的人,要寻找的是懂得比你多,并以身作则,能和你发展出长期关系的人。佛陀的解脱道可能得花上好几年,甚至好几世才能参透。所以,要明智地选择你的导师。

佛陀称完美的老师为“善知识”。这种人说话柔和、亲切、诚恳,尊敬你,且慈爱与悲悯。善知识绝不会要求你做错误的事,反之总会鼓励你做正确的事,并在需要时帮助你。善知识是博学多闻的,总是毫不迟疑地和你分享知识。

首先,细心考察潜在的老师。听其言,观其行。若有修习佛法十年以上者,最好通过日常接触,亲自判定他是否已获证悟。注意那些收费高昂的老师,他们对你的金钱可能比对你的修行进度更有兴趣。

如同工匠师训练学徒,不只针对工艺技巧,也包括运用那些技巧所需的个人特质。同样地,老师除了指导你修行之外,还要帮助你改变生活形态,以支持修行所需。若你真的在追求快乐,那就把时间花在努力追随这样的老师上。

其次,遵循佛陀所制定的渐修做法。渐修基本上包括学习如何静下来观察自己的思想与行为,然后把它们转变成更有益于禅修与觉悟的事。那是个缓慢的过程,不用急。许多人中断禅修的一个原因是,他们并未花时间奠定有效修行的基础。

最后,找时间阅读与讨论佛陀的教法。书籍是现成可用的,讨论团体与课程也是如此,你甚至可在网上与人谈论佛法。阅读与讨论佛法,绝对不是浪费时间。

虽然这些对于进步的要求似乎显而易见,但却很少人能安静地度日,适度地饮食,规律地运动,以及简单地生活。乃至与合格的老师做一些研究,定期讨论佛法,以及每天禅修。在此要强调的是,无论你此时的生活形态如何,简朴适中并不表示你不能现在就开始践行佛道。它只是告诉你,为了达到究竟安乐,你得细水长流——也许得修上好几年,甚至好几世。 0oFZmSQh2TeEzcsXV81IcZD4pmEZeZSaH9pW8W48TqajfkScnTux1Qa7l0bXY9L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