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
全新的生命体验

陈定南

我曾经有机会先睹《观呼吸——平静的第一堂课》一书的原稿,于是,便更清楚了解“内观”的精神所在。

内观禅修是一种细致的心理活动,教导人以全新的观点,去体会这个世界,甚至要人忘掉理论、偏见与陈规,不必一味接受他人之解释,一切用“亲自见证”来作为。“亲自见证”正是一种挑战,一种自信的展现。禅修的过程本是不折不扣的挑战,也绝对需要自信。这本书告诉你将遇到的,也提供你修炼应对的方法,平实而真切,这是我读完本书的第一个感觉。

首先必须肯定作者以深入浅出的笔法,为我们开启迷悟。或许很多人有一错误观念,认为只要写到“禅”、讲到“禅”,必定如打偈语,如猜哑谜,非“悟性”高之人难窥其妙。此一成见,使很多人不得其门而人,的确可惜。但这本书告诉你内观禅修是一段值得探索的旅程,至于如何继续,能获得什么,那就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师父引进门,修行看个人。”这本书不是畅论学理,而是引导实践。

一个人终其一生的努力,泰半是为了对抗势不可挡,且如影随形的苦厄。相信每个人都努力过,甚至也曾得到过宁静幸福的感觉,只是它们来得快,消逝得也快。德宝法师要大家去追求另一种视野,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观。那是一种有趣的看待世界的方式,重要的是它是可以学会的技巧。用一种全新的观点来生活——“你做一个人应该做的事,但是却不让自己受到欲望的迷惑与压迫;你可以想要某些东西,但是却不需要追着它跑……”这种修行虽然很难,但是困难总比不可能要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禅修当然难,除了时间、精力的投入,更需要勇气、决心与魄力,何况还要对抗平常你不喜欢或想尽办法逃避的个人特质。

有困难,亦必有坦途,《观呼吸》是一本简明的禅修指导书。没有高悬目标,不要误陷迷障,用正确的态度,从专注于呼吸开始练习;学习明智而审慎地使用身体;在呼吸的观察里,避免昏沉与思考;规划好禅修时机,也要懂得忍耐自律;将麻烦视为机会,培养处理问题的能力;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禅定的方法来克服分心,作者并且期许大家开发慈心,滋养让人心本有的种子,直到慈的力量绽放为止。

为了让欲一窥禅修之人“扫荡神经网络内的渣滓”,德宝法师告诉我们许多对禅修常见的误解,尤其一般人更有“禅修是圣贤所为,不适合一般人”的误解。其实古有所谓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之说,亦可破此误解。“立德”列于首,并非标榜道德自然高超,乃因道德具一般性与普遍性,官、民亦可修德,贫富皆能行善;而禅修乃众生平等,无分贤愚贵贱,禅修要的是有心人。作者告诉我们禅修不是“离尘绝俗”,纯然天性,直指本心,禅修正是让自己踏实的根本。

品尝字句,如师长之恳切叮咛,如父母之温婉良善,皆似励志金言、慰藉之语。如“我们应该把为我们指出缺点的人,看成为我们挖掘宝藏的人”“别期待速成的幸福,攀爬阶梯也需要付出时间、精力与耐心”“不要为你自己设定遥不可及的目标,对你自己温柔一点”“不要逼迫你自己强忍疼痛打坐,只为了对别人说你已经坐了一个小时”,此类温馨之言,俯拾即是,对读者而言平添信心与助力。若因之而体会禅修堂奥,作者之文字用心大矣!

禅修要成功,作者也不忘提醒须先有“不要有所期待”的态度。坚持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之心态,已远禅修心境;唯去我执,才能自在自由。桃花源之所以复寻未果,乃因好事渔入处处作志,太守又遣人依志而寻,机心强求,终不可得,寓意自明;梁启超先生亦有读书趣味乃在“无所为而为”之态度上。没有目的就是目的,非关偈语,禅修的确需要这般。

案前一书,就如良师在侧,点迷津,引方向,循循善诱,谆谆教诲。它告诉禅修者如何练习对自己百分之百诚实,苦口婆心!唯要人“诚实”真难,好逸恶劳本天性,趋吉避凶亦自然,忠言又常左耳进,右耳出,良药也多入不了口。从练习对自己诚实开始,的确真切!虽不敢断言此书必能启悟后生,点化顽石,但却处处透着它的谦卑含蓄。它的字句平易贴心,它的提醒温柔敦宽;提供的练习之道,素朴简单;而目标也真切平实——遵守正道而达到快乐。相信依其所示修习正念的技巧,必有助于你增强定力。

爱书人最大的喜悦是巧遇好书,先睹已是快意十足,而读本书却另有一种沉静怡然之自得,如饮佳茗,喉深韵味,久化不去。本人涉猎宗教典籍不多,但印证古人诚意、正心、修身之道,以及定静安虑得的体会,却颇多相互阐发之处,如借此书因缘,使你迈向一个全新的生命体验,那是值得恭喜的。介绍此书,一大乐事,如种绿苗,苍翠已可预见。

(本文作者曾为台湾“法务部”部长) IVe2ZItKi9GmVX9YPgy2RnWGsU3+jjlbOYJJ2uI7ORvnmcEYslbD6UIgTZqTqZC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