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捭阖篇第一

“捭阖”是《鬼谷子》的开篇。在本篇中,鬼谷子洋洋洒洒,反复铺陈,证明“捭阖之术”是世间万物的根本道理,也是解决一切矛盾的钥匙。 nIiteFMaixQ+hwd4/U5a/ctEECShPZVOokTVICnAsqDmsxJovqDndV3sLP+H2DpG



— 1 —

分析形势,顺势而为

【原典】

粤若稽古 ,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 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 焉,而守司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

【注释】

① 粤若稽古,粤,语助词。若,顺;稽,考察。意为按着一定的规律考察历史。② 阖:关。③ 朕:征兆,迹象。

【译文】

纵观上古历史,可知圣人生活在天地之间,乃是众人的先导。通过观察阴阳两类现象的变化来对事物作出判断,并进一步了解事物存亡的关键因素。计算和预测事物的发展进程,通晓人们思想变化的关键,揭示事物变化的征兆,从而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所以,自古至今,处于天地间的圣人分析事物的思路,都能统一到阴阳的变化之中。

顺应大势就能有所作为

在鬼谷子看来,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最根本的就是要“守司其门户”。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分析且顺应时代发展的大趋势。

商汤征伐夏桀之前,曾作了一篇“汤誓”,以鼓舞军队的士气。这篇短文后来收录在《尚书》一书中。在文中,商汤说:“来吧,你们各位!都来听我说。不是我敢于贸然进攻夏朝!实在是因为夏王犯下大罪,上天命令我去讨伐他。现在你们大家会说:‘我们的国君不体恤我们,不让我们种庄稼,却去攻打夏王。’这样的话我早就听过。夏王剥削他的人民,大家都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才能落下?我们宁可和你一起灭亡。’夏桀的德行败坏到这种程度,现在我一定要去讨伐他。”

果然,商汤打败了人民痛恨的夏桀,建立了商朝。商朝末年,王位落到了纣王的手中,政治黑暗,民不聊生,而西边的周族逐渐兴起,在周文王的领导下,实力已足以与商相抗衡。然而,深通易理的周文王并没有贸然兴兵东进,而是对内施以仁政,对外铲除商纣的帮凶,同时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周武王即位后,认为伐商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仍然韬光养晦,耐心地等待时机。据司马迁在《史记·周本纪》中所说,周武王曾率兵东进至孟津,天下诸侯纷纷响应,但周武王认为商朝气数未尽,于是果断退兵。在吕尚等一班贤臣良将的辅佐之下,周族的实力得以迅速增长。与此同时,商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却在激化,商纣王饰过拒谏,肆意胡为,残杀王族重臣比干,囚禁箕子,逼走微子。周武王、吕尚等人于是把握这一有利战机,大举伐纣,经过牧野一役之胜,结束了商朝的统治。

商汤伐桀和武王伐纣都充分展现了知势顺势之道,在中国古代政治、军事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后来世人企图推翻一个政权的时候,也都标榜自己是在行“汤武之事”。然而,不同的动机和方式,往往产生不同的结果。

近代,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胜利的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篡夺。袁世凯表面上支持革命,其实是别有用心。等他一朝大权在握,就不顾革命派的一致反对,大搞复辟帝制的活动,结果仅仅当了83天的皇帝,就在举国上下的唾骂声中被迫下台,最后抑郁而死。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所谓“分析形势”的势就是历史的大势,“顺势而为”的顺就是民心的向背,这里的“势”和“顺”再加上领导的贤德,直接决定着战争以及一切事业的成败。

在现代商业领域,同样也要遵循这一道理。一个企业,如果能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立足于服务社会,坚持自己的品牌战略,并由卓越的领导带领,就大有可能迈向辉煌。以电脑软件业巨头——微软公司为例,该公司引领着全球信息化的浪潮,倾力发展小型家用电脑,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作为微软创始人之一的比尔·盖茨,即便除去“世界首富”的炫目光环,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他的执着与睿智。在一次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比尔·盖茨诚恳地说:“我也曾有过颓废和虚怯。微软公司在起飞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一次比一次大,从技术难关,竞争对手的围攻到政府的指控,如果我不是最终以勇气和毅力战胜颓废和虚怯,把难关变成发展的机会,恐怕早就被市场竞争的浪潮淹没了。”

由此可见,只有分析且顺应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才能取得胜利。 nIiteFMaixQ+hwd4/U5a/ctEECShPZVOokTVICnAsqDmsxJovqDndV3sLP+H2DpG



— 2 —

掌握事物的规律,把握行动的关键

【原典】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 ,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 ,校其伎巧短长。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 。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 之。

【注释】

① 归:归宿。② 度权量能:指测度权衡、比较才能。③ 有差:指各有不同,有差别。④ 以牧:用来掌握。

【译文】

事物的变化虽然无穷无尽,但各自都有自己的归宿;或者属阴,或者归阳;或者柔弱,或者刚强;或者开放,或者封闭;或者松弛,或者紧张。所以,圣人要始终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观察事物的来龙去脉和先后顺序,度量对方的智谋,测量对方的能力,再比较技巧方面的长处和短处。至于贤良和不肖,智慧和愚蠢,勇敢和怯懦,都是有区别的。所有这些,可以开放,也可以封闭;可以晋升,也可以辞退;可以轻视,也可以敬重,要靠无为来掌握这些。

认清事物的关键再行动

中国有句俗话:“牵牛要牵牛鼻子。”意思是说,一头壮硕的水牛,要驱使它去耕田,自古以来都是刺穿它的鼻子,系上鼻环,用绳子牵着鼻环,牛因鼻痛会乖乖地听人使唤。西方的哲学家也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说的都是一个意思,即万事万物都存在着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点,这就像鬼谷子说的“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牛懒,我们就牵它的鼻子,驴犟我们又该如何?驴子的犟世人皆知,常常是拉它拉不动,打也打不走。其实,人们之所以很难制服驴子,是因为很少有人知道驴子的“死穴”。找不到要害,一般的抽打根本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常干农活的人,有不少人知道驯服犟驴的妙法,也就是找到了它的“死穴”。这个“死穴”的具体位置不太好描述,通俗地说,就是在驴子肚皮中点至脊柱中点这条弧线的左侧方约五分之一处,农村的人称之为驴子的“肚绷子”。在驴子不听话时,你只要对准它的“肚绷子”踢上一脚,它立刻如触电般几乎僵在那里,什么脾气都没有了,乖乖地任你摆布。

我们在办事的时候,常常也有不知从何处下手的时候。其实,每个事物都有各自的特点,这就是所谓的突破口。我们应该学会寻找这个突破口,把握其关键,解决事情就会变得容易多了。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刘邦得了天下,定都洛阳。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各个文臣武将议论纷纷,都希望自己有个好结果。不少人已等不及了,早就开始争论功劳大小了。

可是,分封毕竟是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刘邦先从功劳比较大的文臣武将开始封侯,对接下来如何进行分封还在考虑之中。

一天,刘邦在洛阳南宫边走边观望,只见一群武将在宫内不远的水池边,有的坐着,有的站着,交头接耳,在议论些什么,见到他都不吭声了。刘邦很奇怪,就把张良找来问道:“你知道他们在谈论些什么吗?”张良答道:“他们这是要聚众谋反呢!”刘邦大吃一惊:“他们为什么要谋反呢?”张良平静地说:“陛下从一个布衣平民起家,与众将共取天下,现在所封的都是以前的老朋友和自家的亲族,所诛杀的是平生自己最恨的人,这怎么不令人望而生畏呢?若是不得受封,以后难免被杀,朝不保夕,患得患失,当然要头脑发热,聚众谋反了。”刘邦大吃一惊地说:“那怎么办呢?”张良想了一阵子对刘邦说:“陛下平日在众将中有没有对谁特别不满?”刘邦说:“我最恨的就是雍齿。我起兵时,他无故降魏,以后又自魏降赵,再自赵投降张耳。张耳来投降我时,顺便也带了他。现在灭楚不久,像这种朝三暮四的家伙又不能无故杀他,真让人憋气。”张良一听,立即就说:“好!立即把他封为侯,才可能解决眼下的人心浮动。”刘邦想了想,张良的话是极有道理的,虽说不愿意,但为了稳定局面,也只有这样了。

没过几天,刘邦在南宫设宴招待群臣。在宴席快散时,传出诏令:“封雍齿为甚邡侯。”雍齿听到宣诏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他确信无疑后,才上前拜谢。雍齿被封侯这件事,立刻在众将领中产生了轰动,使得他们一个个喜出望外:“雍齿都能封侯,我们还有什么好顾虑的?”

这一事件显示了张良计谋的高明。因为这一做法抓住了关键,解决了所有人心中的疑虑。如果没有抓住这样的突破口,恐怕再分封十几人也达不到稳定人心的目的。 nIiteFMaixQ+hwd4/U5a/ctEECShPZVOokTVICnAsqDmsxJovqDndV3sLP+H2Dp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