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人情反覆,世路崎岖。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
【译释】
人世间的人情冷暖反复无常,人生的道路是崎岖不平的。在人生之路走不通的地方,要知道退让一步的道理;在走得过去的地方,也一定要给予人家三分的便利,这样才能逢凶化吉,一帆风顺。
知退一步,须让三分其实是在教诲人们做事不要鲁莽义气、少了谋划。回想自己的人生经历,鲁莽义气、缺少谋划的举止,大多出现在二十至三十多岁这个年龄段。那个时候,争强好胜、无所顾忌,总认为自己输得起,也总在这样的心境下勇往直前、不计后果。
以让步开始,以胜利告终,是人情关系学中不可多得的一条锦囊妙计。你先表现得以他人利益为重,实际上是在为自己的利益开辟道路。在做有风险的事情时,冷静沉着地让一步,尤能取得绝佳效果。
明朝时,江苏长州地方有一位姓尤的老翁开了个当铺,好多年了,生意一直不错。某年年关将近,有一天尤翁忽然听见铺堂上人声嘈杂,走出来一看,原来是站柜台的伙计同一个邻居吵了起来。伙计对尤翁说:“这人前些时典当了些东西,今天空手来取典当之物,不给就破口大骂,一点道理都不讲。”那人见了尤翁,仍然骂骂咧咧,不认情面。尤翁却笑脸相迎,好言好语地对他说:“我晓得你的意思,不过是为了度过年关。街坊邻居,区区小事,还用得着争吵吗?”于是叫伙计找出他典当的东西,共有四五件。尤翁指着棉袄说:“这是过冬不可少的衣服。”又指着长袍说:“这件给你拜年用。其他东西现在不急用,不如暂放这里,棉袄、长袍先拿回去穿吧!”
那人拿了两件衣服,一声不响地走了。当天夜里,他竟突然死在另一人家里。为此,死者的亲属同那人打了一年多官司,害得那人花了不少冤枉钱。
原来,这个邻人欠了人家很多债,无法偿还,走投无路,事先已经服毒,知道尤家殷实,想用死来敲诈一笔钱财,结果只得了两件衣服。他只好到另一家去扯皮,那家人不肯相让,结果就死在那里了。
后来有人问尤翁:“你怎么能有先见之明,容忍这种人呢?”尤翁回答说:“凡是蛮横无理来挑衅的人,一定是有所恃而来的。如果在小事上不稍加退让,那么灾祸就可能接踵而至。”人们听了这一席话,无不佩服尤翁的见识。
中国有句格言:“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少人将它抄下来贴在墙上,奉为处世的座右铭。这句话与当今商品经济下的竞争观念似乎不大合拍,事实上,“争”与“让”并非总是不相容,反倒经常互补。
“知退一步,须让三分”是一种修为,做起来尽管很难,但在谋事为人时须记得第一次大口吃鱼时鱼刺鲠喉的尴尬,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自己的人生潇洒地择畔吟诗、抚壁问天!
在生意场上也好,在外交场合也好,在个人之间、集团之间,不是要一个劲“争”到底,退让、妥协、牺牲有时也很必要。而作为个人修养和处世之道,“让”则不仅是一种美好的德行,而且也是一种宝贵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