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人生的究竟智慧

佛教认为,人的生命过程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不管年纪多大,都应当尽力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惟其如此,下一期生命才能获得更好的果报。这并不是迷信思想,因为生命的形态本不似肉眼所能见的那么简单。

我有一位弟子在上海一家珠宝店工作,她因为心脏的问题,曾经接受手术。那次手术以后,她向我们描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段濒死体验。她说,在手术进行的过程中,她曾经离开自己的身体,悬浮在手术台的上空,看到左右的医生护士在忙碌的情景,而自己的肉身则躺在手术台上,当时她很希望能够回到自己的身体中,于是做出了努力,后来便从手术之中惊醒了。她后来向医生求证这件事情,医生告诉她,在手术中,她的心脏的确曾经有几分钟停止过跳动。

近年,一位美国学者专门写过一本有关濒死体验的著作,其中记载了很多类似的案例。许多人在被医生判定死亡之后,的确感觉自己的灵魂离开了身体,到其它地方周游。苏醒以后,他们向别人描述期间所见到的人或事物等,都被得到了证实。这说明,人的肉体死亡以后,并不是一切都会消失。

我老家有一个女人,她十分瘦弱,平时拿十斤东西都颤颤巍巍。可是有一天她突然发疯了,她的身体发出了一个男人的声音,满口叙述着另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和苦难,当时,有六个健壮的小伙子上前去拉住她,但是都没有办法将其制伏,清醒以后,她在床上躺了好几天,好像整个人的精气神完全被抽空了一样。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中,也曾转述史料,讲述了他的儿媳妇被一个八十余岁的老太太附体的事件。这方面的案例,在中国的文人笔记和民俗研究中非常多见。纪晓岚的《因果传》、许地山的《扶箕迷信的研究》等书中都有很多记载。

人类所认识的世界只是真相的冰山一角。在这里,并不是言之凿凿地对大家说,人死后一定有灵魂,一定有来生。但是我们可以更加开放地看待这个世界,看待生命的种种可能性。

若能敬信因果,心的格局也就能被彻底打开。格局是什么?即“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心既能朗见宇宙之浩瀚,亦能发秋毫之杳然,这就是“格局”。天文学上有一个演示,叫做“神奇的宇宙”。这个实验展示了当将一片树叶无限放大而又再放大时,其中所见的世界非常惊人,非常广大;而当将宇宙推远而又再推远时,所见无非混沌一片。这不就是《华严经》:“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境界吗?能以如此之格局来反观人生,生命便如电光火石一般微茫,又如江河湖海一般博大。那么,为何要有我执,为何要有悲怆呢?

没有这种格局,便会被诸多杂事所牵引,一点点小事都会在心中造成巨大的波澜。别人夸奖一句,就会马上欣然自得;别人诅咒一句,就会马上暴跳如雷。心中的格局会决定人生的快乐与否,也会决定事业的成功与否。

一块肥沃的土地既是参天大树生长的所在,又是蛇虫鼠蚁的家园。如果总想以拔除杂物的心态处世,那么总是会不断受挫。客观地认识这个世界,它本来就是一个矛盾相互制衡的结合体。比如,所谓的纯净水,是将一切有害细菌全部清除后的产物,但在清除有害菌的过程中,有益的矿物也会同时被清除,因为它们是共生共荣的。“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任何一样东西发展到了极点,就走向它的反面。因此,不要希望世界上有什么十全十美的人和事,也不要抱怨种种恶的东西给予的考验,因为正是“芳芜杂会”的世界才赋予了生命与情感,赋予一切宝爱或者唾弃的复杂情态。

只有以一颗客观的心去面对世间百态,才能保持平静的心看待这一期生命。佛教所说的“因缘所生法”,也就是以智慧的心态来解读这个世间的万事万物,坦然面对事物的成住坏空,生命的生住异灭。在此过程中,便能发现人生的究竟智慧。 Fpu3QjTOWPlABa5mqt9xCsGy/0WC3UW3UuIc/9JnectvtGQFUe9WLECLixH8tx/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