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心”概说
/具足五心,成就你无限的美好

1、不舍心

这里的“不舍心”,不是让你有吝啬之心,而是让你具有锲而不舍的心。有了这样的心量,在别人困难的时候,你才会去帮助他、支持他、照顾他。处于管理者之位的人,如果把员工都当成父母、子女和亲人看待,有这样的不舍之心,那么其公司就是一个和睦的家庭,凝聚力一定会非常强大。如果我们有了这样悲天悯人的心,那么企业的管理就容易多了。因为人是你生活和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倘若你把他们视作自己来面对,那么世上就真的无难事了。

做企业的人都应该好好向唐太宗学习。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他虚心纳谏,提倡并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在人才的任用上,他不拘一格,大胆任用,且对曾经心存芥蒂的人不计前嫌。其心量和气度可想而知。现在很多做企业的人,总有些小家子气,以致做事的时候常常手脚和心量打不开,所以很难把事情做好。即便自己凭着一些聪明才智得到了短暂的繁荣,但终究都不会长久。所以企业家要修炼自己的心,修到一种境界和高度之后,事业就会水到渠成了。

“囚”就是一个人被关在了一个房子里,不得动弹。如果人可以在里面自由地生活,也就不是囚了。所以,人的心若是被自己禁锢了,就失去了自由。所以你要修心,让心不再狭小,那么你就可以自由。所以说,重要的是自己的心。

设想一下,如果哪天我们因莫须有的罪名被关了起来,我们还是要好好生活,让自己在任何环境中都可以自我提升。不管到哪里,我们都要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如果有一天,医生告诉你,你活不过三个月了,那就要过好这剩下的三个月。因为这是业报的到来,你不用去抱怨,只需接受它,然后让自己剩下的日子更有意义。如果你只会恐惧,害怕,然后抱怨,那你可能不用等到最后限期就会见到阎王了。很多人就是这样被自己吓死的。

一个人看待问题的观念,思考问题的心态,会决定他的未来。把爱心浇灌到每个人身上,把世间一切东西与自己结合在一起,把自己从狭小的格局和框架中解脱出来,这就是修炼不舍心的境界。对人,要把人的格局打开;对物,要把物的格局打开;对精神,就要把精神的框架打开。你能将格局打开到多大,那么它带来的影响面就有多大。所以,不要被自己的角色框住,我们需要打破思维的局限。

佛教说空的境界是最圆满的。黑白、大小、对错、真假、疏密等等,都是两面的,你总会选择一面。而空是没有面的,在空的境界里没有角色,它超越了有无和真假。当你达到空的境地,你就解脱了。当你从人的角色或物的角色中解脱出来,你的身上就不会有烦恼焦虑了。相反,一旦我们陷进角色里面,那么一切就会成为障碍。佛教“中观思想”破斥一切有相的东西,认为是不圆满的。所以作为企业家,要不断修正自己,提高你的境界、心量和看待问题的高度。这样才能站在行业的前端,不让自己的企业跟风运转。

2、平等心

平等心教我们对待有情生命要一视同仁。从人性角度看,人人平等。当你时刻辗转在员工、妻儿、父母、同事、朋友和客户的角度,为他们着想的时候,你就可以接纳他们,那么没有问题是你不能面对的。因为人性是有弱点和不足的,所以我们常常对别人很苛刻,而对自己很宽容,惟其如此,我们要通过禅修来克服人性的这一弱点。

世间本是五欲之地,这五欲为财、色、名、食、睡,这又和心理学家马斯洛讲的人的需求不谋而合。而人的基本需求都是一样的,从这方面来说,就是人人平等。我们不能因为某人贪钱、贪名、贪色而看不起他,因为人人都有贪念,只是轻重不同而已,所以我们应该理解和包容他人。如果我们能以这样的心态来看待事物,那么人人皆平等,没有什么是不能面对的。

佛教最早提出了人性平等的思想,在社会上,我扮演的这个角色并不比任何人优越,也不比谁低贱。一切众生皆具如来佛性,皆具成佛的前提。所以我们要修的就是人性的圆满,弥补人性的不足与缺陷。

3、无畏心

地藏王菩萨最大的特色是发大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这就是大无畏精神。要度人,需要费尽无数唇舌,做足许多工作,而最后能不能使那人成佛还不得而知,所以说,度人是件艰难的事情。地藏王菩萨这种无畏精神值得我们向他致敬,向他学习。如果我们对待事物,都能有这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无畏精神,那么天地间还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好的?

无畏心也是人格魅力,是宽大的心量所展现出的从容自在。所以要珍惜攻击你和讨厌你的人,因为这样的朋友可以使你对自己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有句话说:小成功靠朋友;大成功靠敌人。如果具有这种包容敌人的心量,你一定会有无可限量的成就。

以前的禅师,会对自己的学生施行打骂和扔包袱( 禅师会通过可以制造困惑的方法激励弟子去思考。编者 )的做法,所以弟子有时候也不能接受。但若是弟子从求法的角度去理解师父时,他们就不会在意这些教学上的施设是否合理,他们会认识到学法才是第一。像二祖断臂求法的道心,正是无畏的心。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听到一位魔王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他当即向魔王求下一句,魔王说若要请法,就要被吃掉。世尊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魔王,听完“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后就布施了自己的身体。

古人得法,会永远珍惜它。而我们现在得到佛法容易多了,却很少有人珍惜。现在去网上搜一下,三藏十二部经典一应俱全。藏经在古代,全国才几百部,一个寺院要想得到一部是很不容易的,可是现在几万元就可以买到了。正是因为现在学佛很容易,所以大家才不懂得去珍惜。学习也是一样的,一份尊敬得一份收获,两份尊敬得两份收获;没有尊敬心,就永远不会有收获。

我们常买很多好书,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常常是在几百本书里挑出一本。虽然我不知有多少人会看,但我想这七千多本书有一百多本被人好好看过,而且因为这些书受益了,那么我们所做的就值得。而这些就是我们香海事业展开的方向。

我们还要知道,一个人本事再大,怎么也不及所有人携手合作,所以我说寺院就是大家的家。学佛的人可以随时回家,一起住、一起学习、一起禅修,而这就是我们说的没有篱笆的寺院。曾经有人提议卖门票让人进来,这样可以增加收入。然而,我认为既然是十方建的道场,就应该开放给十方的人。

中国寺院的经营理念就是“十方来十方去,共成十方事;万人施万人用,同结万人缘”。中国佛教存在两千多年,就是因为这种思想使它基业长青。

如果你的心量也达到了这个程度,你的企业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虽然要做到这一点很难,但是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并将自己的心量打开一点,那么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成就,有一些影响。这种成就的大小,就完全在于企业家的格局,在于他的高度和心量了。

4、同事心

共同生活,共同工作,共同面对,共同解决。大家一起听课、吃饭、修行,这就是同事。《当和尚遇到钻石》的第二部《当和尚遇到真爱》这本书说到,生活伴侣也要当成同事共修,互叫师兄。这种关系很好,有问题可以互相指出来,互相提醒。如果生活没规矩,就要提醒,这才是修行。生活的点点滴滴,思想的问题、生活的问题、处理问题的问题,都需要从同修的角度去看。

有一个老板禅修后,让所有的员工都互称师兄,这样一来,师兄间的问题就好解决了。大家要是把这一面嫁接到人性的角度去思考,就可以变成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可以使得你的生活越来越美好,何乐而不为呢?

为何有这么多人喜欢观音菩萨?就是因为他有同事心——《普门品》说,应以何身得度者,观音菩萨即现何身而度化之,比如现身为官员、渔民、农民等。这就是同事的精神。

同事心修好了,我们就会换角度去思考问题;当角度换了,事情也就能圆满地解决。两个人若能互换角度,就能得到对接点,这就是同事的思想。我们的生活伙伴、工作同事、亲戚朋友,都以同事心待之,那么原则上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了。

夫妻关系、子女关系、父女关系、朋友关系都是同事关系。讲归讲,听归听,但要真正落实到生活,还是有好长一段路要走的。要经常观照、觉察自己。佛法不是带耳朵听,记笔记可以学到的,而要带着心去学,真心地希望改变自己的身、心、灵。

要实践才具足能量,当你拥有百分之百的能量时,也就可以无往而不利了。反之,当能量不断消散时,造成的困惑就会越大。能量在哪里?就在你的心。负面越多,能量越低;正面越多,能量越高。而成就便是通过高能量获得的。你想达到什么样的成就,就得在言行中去修正自己的能量。

身边的每一件事物,都会影响到你的能量,能量与成就是成正比关系的。所以你要从里到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来审视自己,包括你的家庭和公司,为人与交友等等各个方面。与带有负面能量的人交往,那么有正面能量的人就会离开你;当你与正面能量具足的人交往时,那么积极正面的能量就会增加。

5、学习心

不管在何种情况下,我们都要保持一颗孜孜不倦的学习之心。好好听课、好好看书就是学习心的一种体现。要善于向万事万物学习,从中受益,就是我们要修的学习心。

只有学习心大的人,才能不断受益、不断进步。固步自封不可能成功,而勤奋好学的人一定能够使自己丰足。

讲于同济大学 pM5dQOmqGNUjTSL/w1IC7TmvvOqndAHOmOh9oW76+DVlD3k02qiwnTXU+Y4BLG0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