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6. 成功就是一个跟现实妥协的过程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总是执着于成功:学生追求高分,职员追求加薪,老板追求上市……追求成功本身没有错,每个人都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权利,但是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有很多人南辕北辙地走上了失败者的轨道。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他们对于自己的理想过于偏执,不懂得妥协。

很多关于成功学的著作提倡“做人要有狼性”、“要永不妥协”,这些口号虽然漂亮,却不符合实际。成熟的人都懂得,这个世界是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最快的成功方法就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寻求成功之道,并且根据现实环境变化及时调整目标。

在保证大方向和大原则不变的前提下,在追求结果的过程中,为了有利于目标的实现,适当地做一些妥协是明智的。自古以来就有方与圆的智慧,在现实中,如果一条路走不通,不妨妥协,换个途径和角度,未尝不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有些人眼中,妥协成了软弱的代名词,他们认为只有永不妥协,方能彰显英雄本色。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是非常有害的,它会把人禁锢在自己的小天地中,无法看到外面世界的精彩。

联想集团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与它的掌门人柳传志深谙妥协之道是分不开的。

在创业之初,有很多外部的环境因素制约着联想的发展,每当遇到这类情况,柳传志都会适时地进行妥协。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联想从1984年创立到90年代初期这段时间里,我至少花了一半以上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环境,学习如何和环境妥协,让我的企业活下来。”

当大环境好的时候,联想就进行大发展;当大环境不好时,联想就努力改变小环境;如果小环境还不行,他们就忍着,按兵不动,以免出现企业危机。

柳传志用整整8年的时间解决了联想的股份制改造问题。早在1987年,中关村就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造,但当时柳传志认为时机还未到,没有参与。直到1993年,四通集团率先提出对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革,柳传志这才向中科院提出了让员工持股的想法。虽然方案没有通过,但柳传志为联想争取到了35%的分红权,迈出了股改的第一步。7年之后,联想将分红权转化为直接股权,彻底解决了创业者无人接班的后顾之忧。这充分体现了柳传志的妥协精神。

在收购IBM等业务上,联想也做出了巨大的妥协。

柳传志认为,文化整合需要妥协,没有必要把现在的联想管理文化推广到全世界去。例如,按照联想的企业文化,开会迟到是要罚站的,但是如果新来的CEO不接受,那就不能这么做。

从柳传志的成功案例可以看出,妥协既是一种非常务实的行为,也是一种通权达变的丛林生存智慧。那些成大事的人,都懂得在恰当的时机向别人提出妥协的建议,或接受别人的妥协。妥协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它是在特殊环境下的最佳选择。

妥协不是放弃,更不是一味地让步,而是一种适当的交换。为了达到主要目标,可以在次要目标上做适当的妥协,这种妥协是以退为进,可以让自己更快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大多数人执迷于成功,却不懂得成功就是一个跟现实妥协的过程。只有妥协,才能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只有妥协,才能让眼前的迷局变得明朗;只有妥协,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目标。同样,一个人只有掌握了妥协的艺术,保持收放自如的心态,才能取得他人所无法企及的成功。

在现实中打拼的人需要明白一点,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也不是只有成功者和失败者之分。在生活这门课程里,有时候不需要门门功课都得满分,要量力而行,学会妥协。一个人总是抱着不切实际的想法而不知变通的话,那么他只会离成功越来越遥远。
很多人逼迫自己做那些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他们不断地追求完美,不断地遭遇失败。他们给自己设置的目标和计划非常僵硬,没有丝毫的弹性和对现实的考量,遇到一丁点挫折,就会造成全局崩溃。要想成功,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以及懂得妥协,最要不得的则是三分钟热度和不知变通。
正如耐克所倡导的:JUST DO IT。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要过于执着于最初的计划,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目标及达成目标的方式,学会和环境妥协。只要去做,就一定实现理想。 j1pVuDqtAosOv3g/RYK0pI6qOZP7YMkJrkDRXCgMrnUZs+h46AbqXFYGz7Edp39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