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名字,显然是中西合璧的:“说文解字”怎么跟“英语词根”摆在一块儿呢?
记得小时候学汉字,获益于“说文解字”不少。就说这个“解”字吧!老师讲:“这个字分成刀、牛、角,把刀放在牛角后宰牛,就是解剖,分解呀……”这么一说,不但好认好记,而且字义豁然。当时只知道这叫做“说文解字”。后来才懂得,“说文解字”是东汉人许慎写的一本字书的书名。这本书是专门用偏旁归纳同部字,分析字形,探求字义的。
到了中学开始学英语,又经历了一次“人生识字糊涂始”。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死记单词,就像一笔一画去记汉字,吃尽苦头。弄到后来,一见到长的单词就害怕。心里总想道:要是英语的单词也能“说文解字”,该多好!
念了几年英语,才懂得它也有构词法;进而又发现在英语构词中,词根很重要。这东西很像我们汉字的偏旁部首,也能用来归纳同根词,分析词形,探求词义。比如说,在invisible(不可见的)这个单词中,要是懂得 vis 是个词根,含义是“看”,那么,单词自然就分解成三个部分: in -(不)+ vis (看)+- ible (可……的);而单词的词义“不可见的”也就跃然纸上了。如果更进一步用vis这个词根去归纳、分析、吸收诸如visit(参观),vision(视觉),visual(视觉的),visage(外表),previse(预见),television(电视),supervise(监视),revise(校对),revisionism(修正主义)等等同族词,一定会触类旁通,事半功倍。
认识到词根在词汇学习中的重要性时,自己已经过了半辈子,在当英语老师了。看到身边的学生依然像当年的自己一样苦苦背单词,不由得心里发痒:能不能利用词根理论为指导,搞一本英语单词的“说文解字”呢?
当时头脑一热,就匆匆上马了。走了一阵,才发现山高路远,脚力不足;这时已经是欲罢不能,欲罢不忍了。多亏出版社的编辑,同行的老师,图书馆的同志,以及许多老同学和新同学的不断支持和关心,自己才能不改初衷,坚持到底。这过程,拼着时间和精力,用笨鸟先飞的精神,搜集资料,摸索道理;边想边写,写了又改,寒暑几度,三易其稿,苦乐皆在其中。
到了汗水淋淋的季节,总算走完了全程,把稿子定了下来。送审前,才想到要正式取个书名。第一个念头是:“英语词根”,洋味道足些。回头一想:我这本书说的虽然是英语词根,但是它发端于“说文解字”的土念头,用的是吃力费时的土法子,书的内容恐怕也脱不了这种土气息。扪心自问:它,顶多算来料加工品,何必挂名完全外国货呢?再说,“说文解字”这四个字,不是既说明问题,又通俗普及吗?于是,干脆就让我们的传统国货“说文解字”与舶来品“英语词根”并肩领衔当书名了。上面这些话,也算是解题吧!
刚才说过,本书是作者凭着一股热心,勉力写成的。作者水平有限,经验不足,留在书中的缺点、错误,一定不少。恳切希望专家和读者赐予批评指正。
写书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的许多有关著作。除了在文中注明出处,书后开列书目外,这里谨向各位作者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谢意。
作者
一九八二年仲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