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济公,最为人们熟知的,大概就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两句诗吧。事到如今,这两句诗背后的真实故事已难以考证。但在民间,仍然流行着一个关于慈悲与牺牲的故事:
话说明朝末年,张献忠做乱。山贼横行,到处杀掠,百姓流离失所,四处逃难。在四川峨嵋山,一群百姓慌乱中逃入山中寺院内。寺中的住持慈悲为怀,收容了难民。
谁知山贼追至寺内,劫财杀人。幸好该住持认识山贼,恳求不要伤害百姓。无论什么条件,只要做得到,住持都愿承担。山贼曾受过住持的恩,不好意思一口拒绝,于是想出个鬼主意,好让住持知难而退。他拿出一些酒肉对住持说:“和尚,我的条件很简单,只要你吃了这些酒肉,我就放过这些人,决不失言。”
众人哗然!此计甚绝!出家人饮酒食肉,开斋破戒,将必打入畜生道及饿鬼道,受无量苦。只见住持拿起酒杯,气定神闲地说:“我以酒代茶,各位饮茶。”说完一饮而尽。接着拿起块肉说:“我以此肉作菜,请。”说完一吃而尽,面不改容。山贼为之一惊,只是有言在先,只好放过所有的人。
全诗云: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住持于此险境,别无选择,唯有牺牲舍却道程,为救人而开斋破戒,不惧落入恶道受苦。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正是大乘佛法的菩萨精神。住持可谓真正的慈悲心食肉。而大多数人引此两句,不过是想一逞口腹之欲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