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证巴菲特研究会常务理事 李剑
2014年9月
《巴菲特之道》一书问世已经20年了,现在由天南先生翻译的是原书第3版。该书第1版是第一本把巴菲特介绍到中国的书,我不禁产生了很多联想:20年来中国股市有了一些什么样的改变?
遍观市场,很多事实表明,20年来,巴菲特思想在中国股市的影响还很有限。看来,普及巴菲特的思想任重而道远!也许,这就是天南先生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翻译出版《巴菲特之道》第3版以继续指引道路的重要性所在。
我很想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和实践,以自己的语言概括,谈谈巴菲特的道路是条什么样的道路,特别是,他的投资策略是种什么样的策略。根据我对中国价值投资界的了解,如何完整、准确地理解巴菲特的伟大思想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依然是至关重要的课题。
我认为,巴菲特的投资思想和投资策略,实际上是一项五环相扣的系统工程。这项严密的系统工程也可简称为投资的“十七字方针”。组成这项系统工程的五个环节是: 好行业、好企业、好价格、长期持有、适当分散 。正如奥运五环一样,缺少任何一环都会在投资上或早或晚出大的问题。
好行业 。好行业首先是自己能理解的行业(这是他不太喜欢投资高科技行业的著名理由);其次是产业吸引力高、稳定性强的行业,比如有差异化而不是同质化、资本性投资需求小、负债少而增长稳定。他很少提“朝阳行业”这个词,而且对银行保险投行等高负债行业有些偏爱。
有些行业如白酒、医药、网络牛股成群,有些行业如化工、公用事业则牛股稀少;有些行业如食品、饮料盈利持续稳定,不断创出新高,有些行业如远洋航运、有色金属盈利大起大落,经常回到原点;有些行业如IT、电子竞争极其激烈,让龙头企业频繁更迭,有些行业如银行卡组织门槛很高,先入为主让龙头企业持续不变……行业特点决定了投资回报。所以钱怕投错行。行业选择列在第一位。
好企业 。好企业首先是指有长期竞争力,即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这一条他老人家的论述实在太多、太精辟。投资者的争议也比较少。经济护城河或经济城堡理论、消费独占概念和消费垄断型企业理论、商誉的论述、低成本结构的企业、简单的企业、能干并以股东利益为先的管理层等。在定量上,他还提出了好企业的盈利能力指标,应该在财务杆杠不太大和没有重大资产变动的情况下,净资产收益率长期保持在15%以上。这一条在读年报选股中特别方便而有效。
好价格 。好价格在巴菲特这里没有好企业那么重要,所以排在第三位,但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这也是他与恩师格雷厄姆的不同。认为只要是优秀企业什么价格都可以买进的投资者是大错特错的。好企业加上好价格才能成为好股票。在这个环节巴菲特最有代表性的论述是“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最有代表性的实践是每次金融危机时或突发性利空事件发生时的大手笔买进。
长期持有 。在长期持有这个问题上,巴菲特的名言是:“如果你不想持有一只股票10年,那你就不要持有它一分钟”,以及“我们喜欢持有的时间是永远”。长期投资被很多投资者认为是巴菲特投资策略中最为迷人的一部分,这也许是这个世界短线投机客太多的缘故。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两个问题,一个也是能力圈问题,巴菲特说,“我不认为包括我自身在内有谁能成功地预测股市短期的波动”,而大多数股民却高估了自己的认知水平;二是这个策略也必须建立在前三者,即好行业、好企业、好价格的基础之上。因为巴菲特还有一句名言:“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是劣质企业的敌人”。千万不要以为什么行业、什么企业、什么价格都值得长期持有。
适当分散 。巴菲特强调集中投资,我对巴菲特的这一策略的表述是适当分散。因为适当分散和适当集中是一个意思,但却不容易让投资者过于激进。尽管巴菲特嘲笑一些基金经理人常常买进几百只股票的做法,说过“我们喜欢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它”,但巴菲特在实践中除了小时候买的第一只股票外,从来没有在资产管理中只买一个行业或一只股票。显然,过于集中就是孤注一掷。由于中国的价值投资者有不少人片面理解巴菲特的集中投资,经常犯下只买一个行业甚至一只股票,而在看走眼的情况下大输特输的错误,所以我把集中投资表述为适当分散。
对这个环节的简单表述是,投资的风险有两种,一种是系统性风险,一种是个股风险。个股风险包括无法预料和抵御的地震等自然灾害风险。如果你的投资是一个好几个行业的组合,从概率上来说,你的风险就下降了一半,只剩下了系统性风险。后面的问题只是组合的数量要合适,不要太过分散,而且要个个优秀,像一支全攻全守的足球队那样是最佳选择。在定量上,巴菲特显然是反对40只以上的股票的。他开玩笑说:“如果你有40个老婆,你就不可能对她们的每一个都有所了解。”
另外,在逻辑上,这个环节显然也是建立在前面四个环节的基础之上,否则集中投资风险更大。
愿中国的价值投资者在巴菲特指引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更稳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