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果想要和孩子进行良好的互动与交流,让孩子与自己保持一种良好的合作的话,最不能少的就是对他保持尊重。
有的家长对孩子有求必应,认为自己的做法没有什么不妥,很疼孩子。其实不然,这种过分娇惯的溺爱会毁了孩子。真正的爱孩子应该是从心底里去尊重他,认真地听他说每一句话,能够站在他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这样才是对孩子真爱的表现。
孩子虽然小,但是却也有着自尊心,这一点家长不能因为他的年龄就忽略掉。孩子的自尊心就像是一株稚嫩的小苗,如果受到了伤害,那么就会留下一道难以愈合的伤口,如果情况严重的话,甚至还会影响他的一生。所以,家长要想让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与自己进行合作来提高他的能力的话,就要从学会尊重他开始。
那么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应该怎样做呢?
第一,对孩子的诉说要学会倾听。孩子在2岁以前,基本上不能用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个时候家长如果能够学会认真倾听他的“只言片语”,并且多鼓励他说话的话,那么就会促进他的语言的发展,更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使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
孩子到了3岁左右,他的语言水平和认知水平有了一个提升,这个时候家长除了要认真倾听他说的话之外,还可以每天给他讲一些小故事,或者是教他唱几首儿歌。这样在轻松的氛围中就能够培养孩子对于知识的热爱。
当孩子渐渐地长大了以后,他就会很爱提问题,这个时候家长就要耐心地倾听并且回答他的问题。假如他在表达的时候模糊不清,家长可以与他进行目光上的交流,这样能够给他信心。
另外,倾听的时候家长还要注意自己的方式。最好蹲下来或者和他坐在一起交谈。总是站着的话会给孩子一种压迫感,不利于交流的顺利进行。
第二,让孩子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家长不要禁锢孩子的思想,他有想法要表达的时候,家长要鼓励他让他说出来。有机会的话多带孩子去参加一些成人的活动。在活动中家长不能只顾自己娱乐,而让孩子感受到冷落。应该鼓励他让他参与进来。这个时候要把他当做一个大人来看待。而在平时孩子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屋子里喜欢什么样的布局,喜欢将玩具放在抽屉里还是柜子里等等。这些多询问一下孩子,能够使他感受到自己受到了重视,不再是别人眼中的那个“小屁孩”了。而当孩子的意见得到了大人的关注以后,他的心里也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体会到了在家庭中的平等的地位。而这些也更能够使他尽早的学会担当,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第三,允许孩子说“不会”。孩子年纪尚小,有很多事情还都没有接触过,当他有不会做的事情的时候,是一种很正常的表现,家长应该予以谅解,并且帮助孩子调整好心态。这个时候尽量不要拿孩子去和“别人家的孩子”来比较,不然很容易使他产生自卑感。家长最好拿孩子的“今天”与“昨天”去对比,帮孩子看到每天的进步,给他带来喜悦与对未来的动力。如果孩子遇到了困难而不知所措的话,家长也不要“全权代理”,而是要对他的能力表示肯定,鼓励他说:“我相信你,你能做得很好的,加油!”在言语之外,家长还可以教给孩子一些比较实用的技巧,让孩子自己亲自体验一下,从中收获成功的喜悦。
第四,珍惜孩子的物品。这件事情可能很多的家长都没有认真对待过,觉得孩子平时总把玩具随意乱丢,也不知道自己整理,肯定不会在意。于是家长有时候收拾屋子的时候就会随手扔掉。但是当孩子再找的时候却找不到了,不是哭就是闹,让家长不知所措。其实在家长眼里不那么重要的东西,在孩子的眼里却常常有着重要的意义。孩子虽然年龄小,可是也有自己的专有物品,家长不能在没有经过他同意的情况下就随意的将其扔掉。在平时的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制定一个关于他自己物品存放的规则,让他好好遵守。这样既保护了他的物品,也能够让他养成分类归纳,整理物品的习惯。
家长要想和孩子进行顺畅的沟通,在自己提出观点的时候使孩子易于接受并且肯和自己合作,那么就需要对孩子进行尊重,这是所有沟通开始的前提。当家长尊重了孩子,就会发现,其实很多问题都不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