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国外著名学者论儿童游戏与创造

弗洛伊德论儿童游戏

1.引言

精神分析学奠基人弗洛伊德(S.Freud),1856年生于原属奥地利帝国、今在捷克境内的弗莱堡。4岁时,他随全家迁往维也纳,在那里几乎度过了他的一生。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学医,专攻神经病学。自1881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医学学位后的10年间,他一直从事心理学研究,并开始形成他的精神分析学思想。

弗洛伊德一生著述颇丰。本部分内容节选自他的后期著作《超越唯乐原则》(1920)一书。该著作的主要思想是人们原以为决定人们行为的主要动力是唯乐原则,也就是寻求快乐和欲求的满足,这是由人的本能决定的。可是,弗洛伊德经过研究发现,除了唯乐原则以外,还有一条更基本、更符合人的本能原则,它的作用超出了唯乐原则,这就是本能重复原则,即它要求重复以前的状态,要求人体验过去。

弗洛伊德认为除了死的本能以外,人身上还有一种作用完全相反的本能,它要抗拒死亡,使生命得到成长发展和保持,我们可称之为生的本能。生的本能是建设性的,而死的本能是破坏性的。这两种本能作用相反,又始终同时并存,这就形成了人的生命运动历程,它总是带着动荡不安的节奏向前发展。

本部分内容经过了删减,精选自这一著作第二章中论述儿童游戏的内容,这是弗洛伊德著作中论述儿童心理学的极其珍贵的部分。他指出,游戏对于儿童精神生活十分重要,它是儿童自我本能的表现,儿童在游戏中不断重复以前的状态,体验内心中的过去。儿童的游戏活动中也有两种作用不同且相反的本能在动荡着,它们在这一过程中使自我的生命得到成长发展。这一论述为后来的儿童游戏疗法学说的净化说和补偿说奠定了理论基础。研究弗洛伊德的这篇论著,对于从事教育心理工作的人士大有裨益。

2.案例提示和研究

人们对儿童游戏所作的各种不同的理论解释,只是最近才由普法伊费尔(Pfeifer,1919)从精神分析角度进行讨论,并给予总结。我愿向我的读者推荐他的论文。它们解释儿童游戏的各种理论力图发现引起儿童做游戏的动机,但是却没有把利益的动机(即对做游戏而产生愉快的考虑)放在突出的重要地位。

我并不想对包含这类现象的整个领域作出论断。只是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才能对一个1岁半的小男孩自我发明的第一个游戏提出某种见解。这种见解并不仅仅是短暂观察的结果,因为我与这个孩子及其双亲一块住了好几个星期,并且不是马上而是住了一段日子之后,我才发现他的那个不断重复而又令人不解的活动所包含的真实意义。

这个孩子在智力发展方面根本不属于早熟类型。在1岁半的时候,他只会说几个能被人理解的词,也能发出一些声音来表达他周围的人可以理解的意思。但他与他的父母以及一个年轻的女仆相处得很好,他们都称赞他是一个“好孩子”。夜晚他并不打扰他的父母,而且规规矩矩地听从大人的劝告:不乱碰某些东西,不随便进入某些屋子。尤其是当母亲离开他好几个钟头时,他也从不哭叫。同时,他又极依恋他的母亲,因为她以前不仅亲自哺育他,而且亲自照看他,不用别的帮手。

可是,这个好孩子有一种偶尔会给人带来麻烦的习惯:他常常喜欢把凡是能拿到手的小玩意儿扔到屋子的角落里,扔到床底下等地方。结果,寻找和拾捡这些东西常常成为要忙乎的事情。他一面扔东西,一面口中还要拖长声调喊着“噢——噢——噢”,同时脸上带着一种感兴趣和满足的表情。孩子的母亲和笔者都认为,这不是随随便便的叫喊,而是代表德文“不见了”这个词的意思。后来,我终于弄明白了,这是一种游戏,对这个孩子来说,他所有玩具的唯一用途就是用来玩“不见了”的游戏。

一天,我作的一次观察进一步证实了我的想法。这孩子有一只木制的卷轴,上面缠着一根绳子,他从未想过可以将这只卷轴拖在地板上,比如当作一辆车子拖着玩。他只是抓起系在木轴上的绳子,提起木轴然后熟练地将它扔过用毯子蒙着的、自己的小摇床的栅栏,使木轴消失在小床里。与此同时,他嘴里喊着“噢——噢——噢——噢”,然后又抓着绳子把木轴从小床里拖出来,嘴里还一面高兴地叫着:“嗒(‘在这儿’的意思)!”于是,这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游戏——丢失和寻回。虽然第二个行为无疑会产生更大的愉快,但一般说来,人们只观察到第一个行为,孩子将第一个行为本身作为一场游戏,不知疲倦地玩着。

后来进一步观察到的一个情况完全证实了这种解释。一天,这个孩子的母亲离开他外出几个小时,当她回来时,听到他喊着“小宝贝,噢——噢——噢——噢!”开始她还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但很快便发现,这个孩子在他这段较长时间的孤独中已经学会一种使自己“不见了”的方法。他在一面一人高的穿衣镜里发现了自己的影像,因这面镜子的底边未及地面,所以他能够蹲下身子使自己在镜子里的影像“不见了”。

这样一来,对整个游戏的解释就变得很清楚了,它同这个孩子在自身修养方面取得的巨大进展有关,也就是说同他在毫无抗议地允许母亲离开时所做的本能的自我克制(其本能满足方面的自我克制)有关。他好像是在通过导演一场使控制在自己手中的对象消失不见、随后又重现的游戏来补偿这一点。当然,从判断这场游戏的实际性质来看,它究竟是孩子自己发明的,还是从别人那儿学来的,乃是无关宏旨的,我们的兴趣是在另一方面。这孩子不可能把母亲的离开视作一桩令人高兴的或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那么,他把这种令人苦恼的体验当作游戏来反复重演,这一现象何以能符合唯乐原则呢?也许有人会解释说,必须扮演母亲的离去,因为这是她那令人高兴的返回的必要准备,这个游戏的真正目的在于,他能高兴地看到母亲的返回。但是必须看到,下述观察无法与这种解释相一致:母亲离去的行为,本身就被当作一场游戏不断地被重复着,较之那包括母亲返回的愉快结局在内的整个游戏,它发生得更为频繁。

单单从这样一个例子的分析中还无法得出肯定的结论。从不存偏见的角度看,人们可以获得这样的印象:这个孩子是出于另一种动机才把他的体验转变成一种游戏的。起初,他处在一种被动的地位——他完全被这种体验压倒了,但是通过将这种体验当作一场游戏来重复,尽管这是一种不愉快的体验,他却因此取得了主动的地位。这些行为或许是由某种要求控制他人的本能引起的,而这种本能发生的作用是不以记忆本身是否愉快为转移的。

也许有人会试图对此作另一种解释:那种扔掉东西以使它“不见了”的行为,可能是为了满足儿童的某种冲动,即要为自己对母亲离他而去的行为进行报复的冲动。这种冲动在他的实际生活中是受到抑制的。在这种情况下,这种行为可以含有挑战的意思:“那么好吧,去你的吧!我不需要你,让我自己来把你打发走。”一年之后,也就是那个我曾经观察过的小男孩,当他生某个玩具的气时,首先想做的事往往是抓起这个玩具,把它扔在地板上,口中喊道:“滚到前线去!”因为那时他已经听说,他的父亲不在家中而是“去了前线”。父亲的离去一点儿也不使他难受,相反,他的行为清楚地表明:他不想要别人来打搅他独自占有母亲的状况。

我们知道有这样一些儿童,他们喜欢把东西当作人来丢掉,以这种行为来表达类似的敌意冲动。因此,我们便对下述问题犹疑不定:那种在人心中重演某个使人无法抵抗的体验,以便通过这种途径来控制这种体验的冲动,是否能表现为一种基本的且不受唯乐原则影响的事件。在我们刚才讨论的例子中,那个孩子也许只能在游戏中重复他的不愉快体验,因为这种在游戏中的重复行为会产生另一种类型的愉快,但仍然是直接的愉快。

3.讨论

如果我们对儿童游戏作进一步的研究,也仍将无助于我们摆脱在这两种观点之间的犹豫不决。显然,儿童们在游戏中重复每一件在真实生活中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在这样做时,他们发泄印象的力量,并且正如有人认为的那样,使自己成为这种事情的主宰。但同时十分明显的是,他们所有的游戏都受到一种愿望的影响,这种愿望始终支配着他们,那就是快快长成大人,以便能做大人所做的事情。

我们也可以观察到,一种其性质是不愉快的体验,并非始终不适合成为游戏的内容。如果一个医生窥探一个孩子的喉咙,或给他动一个小手术,那我们可以肯定,这些可怕的体验将成为这个孩子下一个游戏的主题。然而在这一方面,我们一定不要忽略这样的事实:这类游戏也会从另一种根源中产生出愉快。因为这个孩子从某种体验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这种游戏的主动执行者,这样一来,这种不愉快的体验就会被转嫁到他的小伙伴身上,他以这种方法在一个替身的身上进行了报复。

不过,上述讨论毕竟说明了这一点:不必为了寻找游戏的动机而去断言,存在一种特殊的模仿本能。而最后,还可以补充一点作为提醒:与儿童的那些行为不同,成年人所做的艺术游戏和艺术模仿,是以观众为自己的目标的。它们并不为观众略去极度痛苦的体验(例如在悲剧中便是如此),然而能使他们感受到极度的欢悦。这是一个令人信服的证据,它表明,即便在唯乐原则占优势的情况下,也存在某种方法和手段,足以使本身并不愉快的事情成为人心中追忆和重复的主题。

对于这些有愉快情感的产生为最终结果的事例和情况的研究,应该由某个美学的体系用一种经济的探讨主题的方式来进行。就我们的目的来说,这些事例和情况是毫无用处的,因为它们预先假定了唯乐原则的存在,并承认它占优势。它们没有提供丝毫的证据证明,有某些超越唯乐原则的倾向在起作用,也就是说,有某些比唯乐原则更基本且不依赖唯乐原则的倾向在起作用。

罗杰谈游戏与创造发明

1.引言

本部分节选自美国创造学研究专家罗杰(V.O.Roger)的著作《当头棒喝》(A whack on the side of the head)。罗杰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专门研究人类创造史的科技系统计划发展。他曾在IBM的数据库和数据通信等部门任职,于1976年起自己创办“创造性思考”公司,成果丰硕。

罗杰在《当头棒喝》一书中阐述了十种阻碍创新能力发展的心智枷锁,并说明如何打开这些心智枷锁。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游戏。游戏使儿童和成人保持思考的弹性,不受心智枷锁的束缚,从游戏中激发各种新创意和新点子。他同时也阐述了游戏对于儿童今后的创造生涯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并在书中举例说,一个喜欢建造的工程师,积木曾是他童年时最喜爱的玩具。后来他进入企业界工作时发现,这里的每个领域都与创造性的游戏有相通之处,不管用积木搭桥,还是设计集成电路,或是创办一个新公司,都需要许多新创意和新点子。以积木搭桥为例,你必须使每一块积木都保持平衡,才能创造出稳固的结构。罗杰用游戏来开发人的创造力的论述,对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来说是极富有参考价值的学说。

2.游戏激发创造力的实例

我发觉大多数“有价值”的点子来自放松自己、抛开例行事务的时刻,因为当离开了电话和熟悉的环境,我就可以自由尝试不同的事务。在游玩时,我的头脑还是很活跃的。举例来说,“突破”(breakout)游戏就是我在海滩上玩沙时发明的。我发觉我的生活是在“早上的人”和“晚上的人”之间转换,当我是“晚上的人”时,我非常有创造力,而当我是“早上的人”时,我做事非常有效率。

古腾堡(Johann Gutenberg)的故事是用游戏的观念来开发创造性思考的一个极佳实例。他把两个原先毫无关联的观念——硬币打印器和葡萄榨汁机——用玩耍的态度来看待它们,把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新创意。硬币打印器的用途是在金币之类的小面积上留下印记;而葡萄榨汁机则是在一块大面积上用力压出葡萄汁。有一天,古腾堡可能是带着三分醉意,开玩笑地对自己说:“为什么我不把硬币打印器放在葡萄榨汁机下面压,然后在纸上留下印记呢?”这项游戏机式的结合,终于使他发明了活版印刷机。

普斯纳尔是另一个好例子。1971年的某一天,普斯纳尔边看电视边想:“光看电视并不令我满意。我希望能和电视玩,它也能和我玩。”不久,他发明了“Pong”电视游戏,并且展开了电视游戏机革命。

毕加索(Pablo Picasso)也是另一个好例子。有一天,毕加索在屋外看到了一辆旧脚踏车。他看了一会儿,然后把坐垫和把手拆下来,拼在一起后就形成了一个牛头。

这些例子说明通过游戏来激发的创造力,能把一个东西转变成另一个东西。借着观念的改变以及活用知识和经验,我们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用这种方法,葡萄榨汁机压出了知识,电视变成了游乐器,脚踏车坐垫变成了牛头。

然而,我们大多数的教育制度倾向于教导学生只有一个答案。目前每个从小学到大学毕业的学生,平均都要经历2600次以上的测验和练习,因此“正确答案”也就深植在我们的脑海中。对某些事实上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数学问题来说,寻找“正确答案”是对的,然而,生活中的大多数问题并非如此。生活是不确定的,有许多正确答案——依你追求的目标而定。如果你认定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那么在你找到一个之后就会停止追求其他答案。下面是一个“粉笔点”的小故事,你可以从中得到某种启发。

当我还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时,英文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粉笔点。

他问同学那是什么,过了几秒钟,有个同学答道:“那是黑板上的一个粉笔点。”其余的同学似乎都明显地松了一口气,没有人加以补充。“你们太令我惊愕了!”老师对班上的同学说,“昨天我问一群幼儿园的小朋友同样的问题,他们有五十种不同的说法,例如猫头鹰的眼睛、香烟蒂、电线杆的顶端、星星、小石头、南瓜虫、腐坏的蛋等。他们有极丰富的想象力。”

幼儿园与高中二年级刚好相差10年,我们虽然学会了寻找正确答案,却丧失了寻找一个以上正确答案的能力,我们学会了如何选定一个正确答案,但我们失去了大部分的想象力,就像著名的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Neil Postman)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

请问在何种活动和情况下,你最能够产生新创意?譬如,从事例行工作、思考问题、在体能活动之中或之后,在深夜里、在驾车之时、有他人陪伴时等。

我曾请许多人回答这个问题,得到的答案大略可以归纳为两大类:第一类系基于事实需要,他们的回答如下:“当我面临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时。”“当事情砸锅了,而我必须出面收拾残局时。”“当情势所趋,必须满足某项需求时。”“当期限迫近时……最能激发产生新创意的灵感。”上述回答证实了一句古老的谚语:“需要是创造之母。”但是,令人感到有趣的是,尚有相当多的人是在迥然不同的情况下,最能激发新的创意。第二类的回答如下:“当我四处漂泊游荡之际。”“当我正在从事一些休闲活动时。”“当我轻松地或幽默地思考问题之时。”“当我自己像孩子般地玩耍之时。”“当我喝完第二瓶啤酒之后。”根据这些答案,我发现,需要也许是创造之母,但游戏确实是创造之父。正如一本书开宗明义所说的:游戏的态度是创造性思考的起点。我敢保证,只要你心理上存在游玩嬉戏的态度,你必能激发许多新创意。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你解除了防卫心理,打开心智枷锁,不必实事求是,不必墨守成规,而且不怕犯错。

此外,在你的生活中,总是面临“不赢即输”的局面,也就是,假如你无法获胜,就等于失败。许多竞赛游戏、运动比赛、竞选活动、掷铜板、赌博、争辩等,都是“不赢即输”。然后,当你游玩时面临的是完全不同的逻辑——“赢或不赢”的逻辑。即使犯下错误仍不必受罚,却能学习到更多经验。总之,如果赢了,当然赢得胜利的果实;万一不赢,也学到失败的教训。这是一种稳赢不输的局面,何况,游戏的唯一成本只是时间而已。儿童也都知道游戏是最佳的学习方式,就以小孩踢足球为例,他们交互传球,进行各种游戏,大家玩得很开心,最重要的是,他们因此增进了球技。再以儿童操作电脑为例,他们会多方试验各种方法,不久领悟了操作诀窍,而且日趋精通。儿童之所以善于游玩,主要是因为他们无须顾虑结局,不患得患失。

古希腊人也认为在游戏中可以学习。希腊语言中“教育”(paideia)的概念,相当于“游玩”(paidia)。也许,柏拉图(Plato)曾因领悟这一道理而这样说:“究竟正确的生活方式为何呢?生活应当如同游戏一般。”只要你在游玩,你就是在学习、在生活。

然而,仍然有人认为,如果你只是随随便便地玩耍,并不等于正经八百地工作。他们认为真正的工作态度是:停止游戏,而全心全意地做事。工作与游戏是相互排斥的:假如未能产生具体可见的成果,便不算是在工作。这种成见就是:“游戏是无意义的。”

我有一位客户是电脑程序设计师。他曾说:“游戏是我的生活重心,我的工作只是将游戏的结果加以组合。”这位客户指出了创造力的两个方面:(1)游戏的方面,所以他尝试各种不同的工作方式(包括传统式、荒诞式和疯狂式),从而学习到有效的工作方式和无效的工作方式,进而萌生新创意;(2)工作的方面,他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加以评价,并用既有的知识来印证所学,从而塑造出有用的工作模式。

另一位客户是人造卫星设计经理。他曾告诉我说,在某次设计会议上,每位设计员都存在游戏的心理,设计员首先嘲弄某个卫星,制造各种不同的笑料,使用各种相关语来讥讽这颗卫星。后来,这次设计会议成为数月来最具生产力的会议。第二周,所有设计员改以严肃的态度探讨设计问题,结果毫无创意出现。

游戏的产品之一是趣味性——这是最有力的激励因素之一。我特别留意到:妙趣横生的工作环境一定比呆板乏味的工作环境更具有生产力。换言之,凡是能够享受工作乐趣的人,必能发挥更大创意。工作上的趣味是极具传染性的,它使得每个人都会努力工作以增添一些趣味。

一位微处理机公司的总裁曾告诉我,嬉戏的工作态度是他成功的关键。他说:“所以,当本公司甄选新进员工时,我们并不注意新进人员的智力或工作效率。对本公司而言,游戏的态度与注意力,才是最重要的特质。凡是具备这两项特质的员工,一定具有高度的工作热忱,因而能够产生新创意。我愿在此补充说明,‘热忱’(enthusiasm)一词来自希腊语‘enthousiasmos’,意即‘上帝在你心中’。凡是具有工作热忱的员工,似乎均具备足以孕育灵感的创新精神。”

另一位客户也曾如此谈及游戏与创新之间的交互关系:“幽默、游荡地游玩,在这世界上均有其不可忽视的地位。大多数大型公司应记得,他们大都是由‘一个人在修车厂内自得其乐地工作’开始起家。然而,许多今日的经理人,已大大忘却了工作上的幽默感和乐趣,因而减低了创造力。”对于这类经理人,我愿意献上拉洛夫(Laroff)的信条:“严肃并不重要,对重要的事情严肃才重要。”

某些非常重要的发明与观念,起初都是出于好玩,后来才逐渐显现其实用价值的。

最好的例子之一是摩比斯圈(Moebius strip),这是一种只有一面的平面,有许多令人想象不到的特性。这个拓扑观念(topological idea)是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摩比斯(Augustus Ferdinand Moebius)发明的。

你可以自己做一个摩比斯圈:用一长条的纸扭个半转圈成一个圆圈,把两端粘在一起,就成了一个摩比斯圈。这种圈只有一面(普通的纸条都有两面),你可以立刻得到证明,拿一支笔沿着圈的中线连续画,当你回到原点时,你会发现这个圈只有一面(也只有一边),然后拿一把剪刀沿着你刚才画的线把摩比斯圈从中剪开。你猜猜会如何?大部分的圈圈从中剪开,会形成两个同样大小的圈,但摩比斯圈就不一样了,它剪开之后形成一个两倍长的圈圈(但不再是摩比斯圈了,它有两面)。

现在,我们试着把摩比斯圈剪成三份。结果令人惊讶,变成两个互相套住的圈圈,一个是摩比斯圈,另一个是两倍长的非摩比斯圈。

早期,摩比斯圈一直被视为“拓扑学的游戏”——娱乐性十足而无用处。然而,近40年来,我们发现摩比斯圈有很多实用价值。橡胶厂商把传动带做成摩比斯圈的形式后,带子更经久耐用,因为带子的两面实是一面,承受的磨损相若。电子工程师发现,把音乐卡带扭成摩比斯圈,演唱的时间将增加一倍。化学家发现一种把分子排列成摩比斯圈的方法,当分子分裂时,其体积是扩大,而不是缩小。

3.讨论

为什么我们不能常常“想出不同的事情”来呢?这主要有两个理由。

一是我们所做的事大都不需要创造力。举例来说,当我们在高速公路上驾车,乘电梯,在杂货店里排队付账时,都不需要创造力。为了处理日常事务,我们早已建立一套指导我们应付各种日常生活的规则——从处理公文到系鞋带,以及到应付电话推销员。就我们大多数的活动而言,这些规则是不可或缺的。缺少了它,我们的生活就要陷入一片混乱,而且我们也不会有什么成就。举例来说,如果清早起来,就要思索牙刷刷毛和烤面包的意义,你可能不会用它来刷牙或填饱肚子。遵循既定规则使我们不假思索就可以做很多事,但是我们也因此丧失了自我许多宝贵的创造力。

二是我们不能以游戏的态度来看待问题,发现事物。做人放轻松些,不要太过严肃,这样,思考就会更有弹性,而且能获得更多点子,我们的创造力就能开发出来。麦迪逊大道上有一家以富于创意知名的阿利·加加诺广告公司,我曾问该公司创办人卡尔·阿利:“有创造力的人通常有哪些特征?”他回答道:“有创造力的人希望自己是个万事通(know it all)。他想知道所有事情:古代的历史、19世纪的数学、现代的制造科技、插花等,因为他不知道何时这些观念可以形成新创意,可能是6分钟、6个月或6年之后,但他确信将有新创意产生。我完全同意,知识是新创意的材料。然而,仅是知识本身不会使一个人具有创造力。我想我们都见过知识渊博但却毫无创造力的人,因为他们不知道活学活用,他们的知识只是一堆死知识。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活用知识和经验,并且用游戏的态度,不受束缚的心灵来寻找新点子和新创意,就是培养创造性思考所需的态度。你可以用这种态度去尝试各种方法,你可以用疯狂的、愚蠢的、不实际的点子当垫脚石,用以激发实用的新点子;你也可以偶尔打破既有规则,并在专业领域之外寻找新创意。总之,用游戏的心态面对问题,你将更能接受新机会并适应改变。”

玩商博士论儿童的玩耍和智能

1.引言

斯苔芬妮·奥尔巴赫(Stevane Auerbach)是国际知名的研究儿童游戏的“玩商”(玩耍或游戏的智商)博士,长期研究玩具、儿童用品、儿童的成长发展以及父母如何实施家庭教育等问题,并且提供教育心理方面的咨询。她写下了大量的著作和论文,在互联网上拥有自己的网站(www.drtoy.com),并在1987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交互式玩具博物馆。她曾在华盛顿特区为州联邦政府工作多年,美国“芝麻街”的首次播映就是由她创意和批准的。

我们知道儿童的游戏和玩耍是一门艺术,但是许多成年人可能已经忘却了。在我们这个以学习和工作为主导的社会里,你是否想过玩耍是孩子在成长和发育过程中从事的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你是否知道游戏对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或是否知道玩耍是孩子学会与其他孩子相处的培养社会人际关系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你是否了解玩耍和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的语言能力发展,以及抽象思维乃至整个的智能结构优化,为儿童今后的学习能力提供强有力的基础?

斯苔芬妮博士的研究和实验,揭开了这些问题的谜底。她鼓励孩子们在各个发展阶段积极地玩耍,并向教师和父母提供了编织快乐学习生活的工具,让所有的孩子在“玩中学,玩中乐”,帮助孩子认识自我,建立自我价值观,指导并刺激儿童的玩商和学习智能。她的教育经验和论述是值得我们教师和父母认真研读的,以下节选的是斯苔芬妮博士《玩商》一书中的精彩篇章。

2.玩耍和玩具的重要性

孩子都喜爱玩具。不论是能吸引婴儿注意力的风铃,还是能堆成宝塔的“乐高”积木,以及设计精美的玩具,都能刺激儿童的智力发展。

孩子们在成长的各个阶段都会从玩具中获取有用的信息。玩什么样的玩具,如何去玩,都会对孩子的潜在学习能力产生影响。给孩子选择合适的玩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找到质量好、适合孩子年龄、价格适中的产品更是一个挑战,而更大的挑战就是如何让玩具充分发挥作用。

我们都听说过IQ(即智商),这是一种预测智力的传统方法。但我相信孩子的PQ(即玩商)也是一个同样至关重要的因素,它能对孩子潜在的身体发育、创造力和智力最大限度地产生影响。

玩耍是孩子的工作,孩子通过玩耍来学习和实践在今后学校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所需的各种基本技能。在良好的环境中指导孩子玩耍能帮助孩子获得他所需的“工具”,使他的思维和感觉变得敏锐。

专家们的研究表明,孩子出生后的头5年是非常重要的时期。许多研究都证实了早期精神、社会和神经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加州大学的古德曼(Corey Goodman)等人认为学习和记忆能力与遗传因素有关。贝勒大学的研究者们发现,不玩耍、不常接触人和物的孩子,其大脑比同年龄的儿童小20%~30%。伊利诺伊州大学的专家发现,玩具可以刺激每个脑神经元多生长25%的突触。

这段早期年月是个体心理的重要形成期:儿童在这一时期获取有关他们自身和周围环境的知识,发展基本的活动技能,发现自己的各种能力,获得持续终身的有关自己的形象和安全感。

孩子从一出生起就像海绵一样观察和吸收知识。他们运用自己所有的感觉器官来学习: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嘴巴尝,手脚触摸。通过观察、模仿、实践,儿童认识他的周围世界,开始掌握基本技能。

在父母亲逗弄婴儿时,如对他微笑,发出各种不同的、可笑的声音,逗他笑等,父母就成了婴儿的第一个“大玩具”。喜欢与婴儿密切接触的父亲能很快被婴儿辨认出来,因为他们的玩耍方式与母亲不一样。婴儿能很快学会对不同的人的声音和触摸作出反应。通过这些相互交流,婴儿就会慢慢认识不同的人,并对其周围环境有所意识。

儿童发展的第二个活跃期也发生在出生后的头5年里。这是儿童身体、情感和大脑发育最活跃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的各个不同发展阶段,需要给孩子各种各样的刺激。各种不同的玩具和游戏策略能增强刺激作用。

玩耍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在检查孩子手里的玩具之前,应该先知道些玩耍的原则,尤其重要的是应该了解玩耍能促进大脑两个半球——左半球和右半球的发育。因此,玩耍的原则,即如何巧妙地玩耍,是要让孩子积累有益于他大脑充分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经验。

婴儿在成长过程中会玩耍自己身边的各种物品,如自己的手、自己的脚趾、从窗户射进室内的阳光光束等。同时他们寻找各种声音,牙牙学语,并自言自语,慢慢地,他们会对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有意识,能区别颜色、光线和声音。

孩子如何与周围的人和环境互相影响已逐渐显示出来。我们可以站在旁边观察他们。在注视着孩子玩耍时,我们能了解他们的玩耍过程,如他们怎么表达沮丧、忍耐力、好奇心和创造力。

我们希望了解孩子在与其他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的人一起玩耍时的状态,这样我们自己的孩子就能完整地体验人和社会互相影响的各种因素:耐性、感情沟通、同情心、支持和诚实。孩子玩耍的方式会对他的自我了解方式有影响。

孩子可以独自玩,与其他儿童一起玩或与成年人一起玩,不同的方式会让他学到不同的东西。孩子们在一起会变得成熟起来,他们互相说话,观察别人的行为,一起尝试新的场面,互相交流信息乃至幻想,这些都能使儿童互相学习。

孩子很小的时候,玩耍时只不过是与别人“在一起”,并未真正互相影响。他们只是独自玩,找到自己满意的玩法。大一点之后,他们会学着分享玩具,分配玩具并争夺玩具。

孩子进入托儿所或父母带他们走亲访友时,他们会认识其他儿童,接触不同的玩具和玩物,看到不同的玩耍方法。当他们懂得在这些新的环境中如何行事时,他们的自信得到增强,会变得老练一些。

知道了玩耍的力量之后,你就会了解儿童需要探索,需要与其他儿童接触和玩耍,你就应该懂得不要去干扰小孩子的活动,而要指导他们玩耍——去观察、促进、增加他们的经历。

例如,在玩耍快要结束时,你要设法早些提醒孩子,让他有充足的时间高高兴兴地结束玩耍。这些很重要,如果我们尊重孩子的玩耍,孩子一般总会乐于合作,听话地结束玩耍,转而吃饭、睡觉或外出等。

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会掌握自己,并了解自己与别人相处的能力。他们会领会诸如“成见”“责任心”等社会价值观;更好地互相沟通;懂得诸如“作出判断”这样的概念。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玩耍风格,他小时候的玩耍方式会影响他成人后的待人接物。

要允许孩子选择他自己的玩耍形式,因为他的选择对他个人成长很重要。死板的规定会阻碍孩子自然地表达自我。我们既是父母又是孩子玩耍的指导老师,要尊重孩子早期的学习领地,也就是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有助于技能形成的玩具。

有的玩具很昂贵,但是买好的玩具并不一定要花大价钱,如果你仔细挑选的话。买了很多玩具放在那儿不用也没意义,你需要的是有趣又有用的玩具,既便宜又好。如果你在买玩具时能多花些时间,你就能少花钱而多为孩子买些玩具。

有些玩具可以一用再用,而且你会发现这些玩具符合你孩子的某些特定需要。可以使用许多年的玩具(而且更新时还极不情愿)有填充动物、布娃娃(哪怕是已经很破旧的布娃娃)和一些书籍。活动性的玩具,如儿童踏板车、四轮小推车或滑板,孩子长高之后仍不愿意丢弃它们。

诸如此类的玩具由于使用了很多年,已不值什么钱,但重要的是它们的价值在增加,这不是用钱来衡量的。例如:玩柔软的、可以爱抚的玩具能帮助促进孩子情感方面的发展;孩子有各种各样的书籍有助于智力的发展;有一辆小推车让孩子推着走路可以促进身体发育;用手指蘸颜料或水彩颜料涂涂画画可有益于孩子的创造力发展。

除了玩具之外,家里的许多物品也能利用起来帮助孩子学习,如量杯、水罐和盘子、木勺、塑料碗;其他的物品如编织物、贝壳和松果等,都是价钱不贵在游戏时又能带来许多乐趣的东西。

例如,你可以在一张大方桌上盖上漂亮的、易清洗的织物,布置成一所小房子,将小房子建在海难事故后荒无人烟的小岛上,贝壳和松果等就是绝妙的小道具。餐厅里的椅子翻过来,四脚朝天摆出特别的样式,可以拼成一座漂亮的城堡。玩耍本身并不需要花钱,而是需要常识加想象。

玩具以下列方式教孩子学习:

●经常玩拼图可以使孩子得到对颜色、形状、大小和重量的初步感觉。

●玩拼装模型可以提高孩子考察和领会事物的能力。

●玩纸牌游戏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

●玩积木可以训练孩子阅读和训练方面的技巧。因为积木的形状和大小不一,所以孩子还能学习有关平衡、选择-决定等观念。而且,当孩子发现他必须经常作出改变时,他还学会了适应和变通。在将一块块积木组合成新的形状时,他的创造力和适应性也得到了发挥。

●充气棒和拳击袋可以用来在孩子发怒或遇到挫折时发泄一下感情。

●拼板玩具可以让孩子学会分类、选择和拼成各种形状,提高对不同形状及互相之间关系的认识,还有助于区别不同的颜色。

●投圈游戏可以增进灵巧性。

●木偶玩具可以练习交谈能力。

●小组游戏可以提高交往能力。

●看书可以增加知识,提高想象力和理解力。

●要培养良好的艺术才能,可选用美术用品、手工艺用具包或相关的电脑软件。

●玩内容积极的电脑游戏或游戏机可以提高孩子的竞争精神——一种对未来生存至关重要的工具,同时也充满了乐趣。

3.观察儿童的玩耍和游戏

我们知道,经常观察孩子玩耍的父母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对玩具需求的变化十分了解。

孩子的玩耍并不依赖玩具或其他什么东西。看看小狗、小猫和小猴子,它们一直都在玩。看看你的小宝贝兴奋地追逐蝴蝶,追赶一片落叶,或捡起一根小木棍并将它变成一根魔术师手中的短杖。

玩耍的乐趣取决于孩子的意愿和即兴创作。孩子内在的心灵,影响着他感觉上难以预料的变化和转变,使他呈现滑稽可爱的笑脸,它可以将一块石头看成是一只蟾蜍,将一段树枝看成是一只小精灵,将一个平常的举动看成是帝王打发朝臣的手势。

鼓励你的孩子从他自己内在心灵中获取智慧,让玩耍充满想象,为他准备一些盒子和其他道具,为他今后玩较为复杂的玩具“热身”。但是观察孩子玩耍时,要注意几个要点:(1)观察孩子玩耍时出现的现象,将重要的记录在笔记本上。(2)观察孩子如何与其他人一起玩。(3)孩子如何使用玩具?他是否有特别喜爱的玩具?要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和主动性。他是否能找到玩具的新玩法?(4)观察你的孩子如何运用技能。他是否肯花时间寻找新的玩法?他是否容易失去耐心,分散注意力?(5)孩子是否很听话?他是否运用自己的独创性?(6)注意观察孩子的大部分时间是玩什么类型的玩具。他最喜欢用玩具做什么?什么是他不喜欢做的?

应该拓展孩子玩耍的技能。你可以逐步地向孩子介绍新的玩具,允许孩子自己探索和发现新的东西。如果是比赛的游戏,一般需要你先帮助孩子学习游戏规则。与孩子一起玩垄断游戏、奥赛罗、拼字游戏、跳棋和国际象棋是很有趣的。

许多玩具是为开发孩子的自我发现能力而设计的,如“乐高”玩具,装配玩具和木块的积木玩具能让孩子较长时间地进行有想象力的玩耍,并为自己的成果感到自豪。

孩子有能力操作、实验和尝试新的东西。通过尝试和出错、观察和比较,很小的孩子就能出色地学习,发现自己的能力,并仿效其他人的能力。

帮助孩子成为玩耍的高手,让他知道要轮流、要分享,知道如何赢和输。不论是孩子还是已经长大的成人,一个输得起并不愿退却的人永远会是赢家。一个好的输家不仅仅是输得起,而且失败会带给他更多的自信,并知道“输”只是暂时的挫折,只要他继续玩下去,他就是在走向最终的胜利。理解这个道理,是一项坚忍不拔和毅力的教育,是所有的孩子必须掌握的。

当你向孩子慢慢灌输对快乐的理解时,你同时也帮助他将目光对着最重要的长远目标:吸收知识的渴望和动机,想学习!

帮助孩子最大限度地使用玩具:(1)允许孩子充分地研究和探索玩具,即使方法不对也不要去干涉,除非他感到沮丧,才去帮助他。(2)经常检查玩具,确保不破损。(3)为孩子腾出一块供他玩耍的地方。(4)给孩子时间把玩过的玩具放回原处。(5)确保为孩子准备各种类型的玩具。(6)注意不要同时将很多玩具放在孩子面前使他无所适从。(7)要鼓励孩子适当分配玩耍、阅读和运动的时间。(8)适度地做孩子的玩伴,增强他的交流技巧。(9)在孩子参加多人游戏之前,要先让他了解游戏的规则。这也是与他一起玩、一起说话的好机会。(10)如果玩具需要电池,就要为孩子准备好可用的电池,随时能拿得到。若不是自动的玩具,还要教会他如何关上和打开开关。(11)每天都抽时间与孩子一起开心地玩,欣赏他独特的天赋,关注并赞赏他创造性地使用玩具。

一个孩子玩耍实际上是在为他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作准备。孩子小的时候如果有充足、愉快和富有成果的玩耍时间,以后他将会是个较出色的学生,从学校学习中得到最大的收获。他的注意力会更集中、更专注,他会具有良好的口头和笔头表达能力。

例如,如果你的家庭养成了有规律的朗读习惯,而且你也每天与孩子一起朗读,孩子就会爱上书籍。要记住,当今时代的孩子能接触到快速变化的信息和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先进技术,有时候家长很难让孩子规规矩矩地坐下来读书,家长要树立榜样。把电视关掉,打开孩子的大脑!当你外出时,为他留下一盘由你朗读的故事磁带,里面有他最喜爱的故事。孩子会很乐意边翻图书边听你的朗读(孩子的保姆也会很高兴)。

或许你还可以让孩子的祖父母为孩子录制故事磁带,并将图书一起送给孩子。如果祖父母住得很近,那更是非常令人高兴的事。

我们希望孩子的情绪稳定和有弹性,思维敏捷。这些可以在玩耍中获得。

4.讨论

玩耍和游戏可以从以下方面帮助孩子:(1)了解周围世界;(2)与其他孩子和成人积极相处;(3)以适当的方式关注别人;(4)提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这是一项上学之前就应掌握的基本技能;(5)发展他们天然的好奇心,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性。这些都是今后学习中的基本要素。

当孩子沉浸于自己的活动中(这种活动是他们的自主行为)时,一般不需要父母的纪律或担忧。只要玩得高兴,不管是搭积木、拼装楼房还是与其他孩子一起合作游戏,他们都能持续很长时间。

大人们有时会忘记玩耍的重要性。其实从孩子的玩耍中,我们可以知道他们的想法和感觉。孩子有什么不对劲也会在玩耍中表现出来。玩耍还是治疗孩子受伤害、情绪波动或其他问题的良方。若倾听和注视玩耍中的孩子,你会对他更加了解。

在孩子的婴儿期以及整个童年时代,你与孩子一起如何玩耍、一起干什么以及你的风趣、你对孩子提问的积极回应,这些对孩子获得健康的情感、安定和自信都至关重要。

家庭成员在一起玩耍,一起生活,他们就会一起得到更多的欢愉,也许这就是你生儿育女的真正理由。必须牢记在心,你要尽一切努力使孩子有幸福的童年。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帮助他们,使他们成为沉稳、有责任心的成年人,让他们学会保持平衡的心态,具有良好的幽默感,充满生活乐趣。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可以帮助你与孩子的世界保持联系。对孩子的长远期望和目标能使你成为孩子所有玩具中最棒的“大玩具”!

记住,孩子每天都要有玩耍的时间。如果可能的话,你每天都应花些时间与孩子一起玩。坚持这么做,你的孩子会更幸福、更聪明,你与孩子的关系也会更密切。我的女儿已经成人,自己也有了孩子,她仍非常喜欢与我一起听音乐磁带,下下棋或朗读图书片段。当然在我们开怀大笑时,我们都注意观察着她的儿子,小家伙正在快速地发现新的可供他玩耍的东西,这时候的我与女儿一起分享着她小时候与我在一起时的乐趣。我认为,世界上没有多少幸福能超越这种乐趣。

徐光兴 lNRaz4Q5hJOcNfL5bT484nXMx4/eWwHeoaPTfuNkCE/kFaP9H5UCzQN4Af5gVcj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