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绝粮胜敌

绝粮胜敌出自《孙子兵法·军争篇》。中国历史上的军事家都高度重视己方的粮草补给问题,孙子就曾说“军无粮则亡”。在敌我双方僵持不下、胜负难分的时候,谁的粮食更充足谁胜利的机会就越大。绝粮胜敌的核心思想就是在确保己方粮食安全、粮道顺畅的基础上,以精锐部队切断敌人的粮道,焚毁敌人的粮食,迫使敌人因无粮而乱,然后趁机破敌。

●二十四史中的谋略典故>>>

官渡之战

——出自《三国志·武帝本纪》

官渡之战是汉末群雄混战和三国形成两个阶段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一次大战。这个战役从建安五年(200)二月开始,到十一月结束,共历时9个月。最终,实力相对弱小的曹操集团凭借“绝粮胜敌”的谋略,烧掉了袁绍大军在乌巢的粮草,最终克敌制胜。此战过后,混乱的中国北方开始趋于统一。

建安三年(198)年底,曹操基本统一了河南(黄河以南)地区。第二年春天,袁绍也消灭了盘踞辽东的公孙瓒,统一了河北(黄河以北)。至此,北方的兼并混战将近9年,群雄基本覆灭,只剩下袁绍和曹操两大集团分据河北、河南。一山不容二虎,曹操深知袁绍这个“老朋友”早晚会对自己动手,他也积极地开始了备战工作。首先,曹操积极拉拢周围的割据势力,他表奏割据江东的孙策为讨逆将军、吴侯,以拉拢孙策,消除了自己侧后的隐患;其次,曹操开始经营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官渡坐落在河北重镇黎阳(今河南浚县东)通向许昌的要道上,北有黄河为屏障,西南有大片沼泽,是袁绍大军进攻途中的必经之路。曹操派人在官渡构筑阵地,囤积粮草,修建城垒,准备凭借官渡的防御工事与袁绍决战。

◆玉杯 魏

建安三年六月,割据并、幽、冀、青四州的袁绍开始了南下的准备,袁绍的战略完全按照他当年和曹操谈论过的“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的布局进行,他从自己的数十万大军中“简精兵十万,骑万匹”,作为南征的主力部队。同时袁绍以谋士审配、逢纪主持后方,负责粮草运输;以长子、青州刺史袁潭兼任幕僚长史随征;以河北名将颜良、文丑为先锋,以步兵校尉高览、蒋奇,屯骑校尉张郃,越骑校尉韩猛,主簿陈琳,参谋许攸等从军出征,准备南下直攻许昌。建安五年正月,袁绍发布了一篇文采飞扬的讨曹檄文。二月,袁绍亲率10万大军南下,官渡之战正式打响。

◆指南车(模型)魏

战斗刚一开始,袁绍就吃了大亏,他的先锋颜良、文丑相继被曹军斩杀,袁绍全军震动,士气大为低落。而曹操在初战告捷后,并没有轻敌冒进,而是带领大军撤退到官渡,凭借准备已久的工事消耗敌军。袁绍见曹操准备充足,也不强攻,而是派遣刘备、韩猛包抄曹操后方,毁坏农田,一度曾攻到许昌城外。曹操没有被袁绍的两翼突击战法吓倒,而派遣曹仁统率精锐骑兵,将刘备、韩猛各个击破。两翼迂回的战术失败后,袁绍下定决心和曹操打一场正面消耗战,反正无论兵力、物资、器械他都占尽了优势。九月,官渡攻防战开始,激烈的攻坚战打了整整一个月,袁绍虽然没能攻克曹军的壁垒,但持续的消耗战也让弱势的曹军伤亡不小,更为严重的是曹军的军粮将尽。就在曹操内心动摇,准备退守许昌的时候,他的首席谋士荀彧看出战争已经进入关键阶段,双方都已经到达极限,谁先退却,谁就先陷入被动地位。荀彧给曹操写了封信,说袁绍攻坚不下,士气低落,局面必将有变,劝曹操继续坚守。

就在此时,袁绍部将韩猛押送着大批辎重赶到。曹操命令大将徐晃、史涣截击,烧其辎重车数千辆。没过多久,袁绍的谋士许攸叛归曹操,透露出袁绍部将淳于琼正押送粮车万辆,囤积在乌巢的军情。曹操当机立断,留下曹洪坚守营垒,亲率5000精锐骑兵连夜出发奔袭乌巢。曹军沿途冒用袁军旗帜,谎称自己是袁绍派往乌巢加强戒备的部队,骗过了袁军的盘查。到达目的地后,曹军大肆放火,焚烧袁军的粮草。袁绍得知乌巢被袭,不听部将张郃全力救乌巢的建议,只派少量兵力救援,却令张郃、高览进攻曹军的坚壁高垒。张、高两人知道大势已去,索性率军投降了曹操。至此,袁军补给断绝,将军们或死或降,军心彻底崩溃。曹操抓住时机,命令大军全线反击。心乱如麻的袁绍只好抛弃大军,带着儿子袁谭和800亲兵仓皇逃回黎阳。袁绍逃走后,剩余的袁氏部队全部投降了曹操。可这时曹操已经没有粮食,无力收编降兵,又不甘放他们回袁绍处,于是索性“尽坑之,前后所杀八万人”,袁绍的河北精锐一朝尽丧。至此,官渡之战结束,袁绍一蹶不振,曹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经典案例>>>

长平之战

周赧王四十七年(前268),秦国根据“远交近攻”的国策开始对韩、魏两国用兵。周赧王五十四年(前261),秦军攻克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将韩国拦腰截为两段。为了向强秦求和,韩国急忙遣使入秦,以献上党郡(今山西长治一带)向秦求和。但是上党太守冯亭认为,秦国就是接收了上党还是会继续攻击韩国,不如将上党地区的17座城池全部献给赵国,由此挑起秦赵两国的争端。上党在赵国邯郸以西,一旦上党落入秦国的手中,秦军则可以居高临下,威胁邯郸。现在冯亭主动来献,赵国自然上下皆大欢喜,赵王就派老将廉颇率领40万大军前去接收上党。但是秦军行动迅速,等到廉颇的大军到达上党附近时,秦军已经攻陷了上党全部17座城池,廉颇只好率军退守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长平村)。

◆长平之战图

长平是上党郡与邯郸之间的咽喉要地,秦军拿下此处就能直扑邯郸,那赵国就有亡国之祸。廉颇深知这一利害关系,他率领赵军凭借长平三面环山、丹河横贯的有利地形与秦军打起了消耗战。廉颇的战略意图很清楚,长平地区远离秦国的都城咸阳,但是靠近赵国的邯郸,因此秦军的后勤补给线要比赵军长,拼后勤秦军必败无疑。就这样,秦赵两国近百万大军在长平地区相持了将近3年。就在秦军已经力不能支,准备撤兵的时候,形势突然发生了转变。赵国君主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赵孝成王即位。年少气盛的孝成王听信了秦国间谍散布的廉颇畏敌怯战的流言,决定换将,用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取代廉颇。

◆双兽三轮盘 春秋

就这样,赵括来到长平,替换了已经扼守长平三年的廉颇。赵括到任后,立即命令赵军发动攻击,秦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让赵括取得了一些胜利。秦军主将白起知道赵括好大喜功,就让秦军退守营垒,吸引赵军主力来攻,然后再伺机断其粮道。赵括果然中计,他率领赵军主力日夜强攻秦军营垒,大有一举克敌之势。与此同时,白起挑选了3万精锐出其不意地占领了赵军营垒,这样赵括率领的40万赵军就处于秦军前后夹击之下。更要命的是,赵军在营中的粮草全部被秦军夺去,通向邯郸的粮道也被切断,陷入了军中无粮的绝境。在此后的40多天里,赵军反攻不成,粮草已经吃光,饥饿的将士只能杀掉战马,挖洞捉鼠来填饱肚子。战马和野鼠也吃完后,为了生存,只能从死去的战友身上割肉相食,长平变成了一片人间地狱。赵括知道大军坚持不了多久,就亲自率军冲锋,想打出一个缺口突围。可秦军箭如雨下,赵括还没冲到近前就身中数十箭而死。剩余的赵军全体投降了秦军,秦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长平一战,秦国以巨大的代价摧毁了东方头号的军事强国——赵国,天下进入了战国时代最后的20年。 JHzRhPFnJswzHm7gngzfmDei+fDCZ6MvxKl2gFW31wc8R6g3qxi/oWwV9/+MjfX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