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金蝉脱壳

金蝉脱壳出自《三十六计·混战计》。金蝉脱壳的本意是蝉在蜕变时,身体从壳中脱离出来,只留下蝉蜕挂在树枝上。在军事上是指通过伪装摆脱敌人,安全撤退或转移,以实现己方的战略目标。施展这一谋略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把敌人的注意力转移到“脱下来的壳”上,然后迅速逃生。

●二十四史中的谋略典故>>>

孙坚换巾逃生

——出自《三国志·孙坚传》

孙坚(154~192),字公台,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东汉末年孙氏军事集团的第一代领袖。孙坚出身寒门,因为勇猛刚毅被提拔为军官。后来在讨伐黄巾军和军阀董卓的过程中他都有着出众的表现,是讨董联军中首屈一指的猛将。在讨董战争的一次战斗中,孙坚巧妙地施展金蝉脱壳的谋略,演出了一场虎口逃生的好戏。

◆青釉虎子 魏晋

孙坚是兵圣孙武的后人,他17岁的时候和父亲一起坐船到钱塘去,路上遇到海盗抢劫商人的财物,正在岸上分赃,来往的行人都不敢前进。孙坚看到这种情况,立刻拿起刀跳上岸,并用手不停地指挥着东西两边,仿佛在分派几支队伍包围强盗。盗贼们见此情形,以为是官兵来捉拿他们,赶紧扔掉财物四散逃亡。这件事情让孙坚名声远扬,吴郡的地方官还征召他出来做官。熹平元年(172),会稽郡人许昌在句章县谋反。当时担任郡司马的孙坚招募精兵一千多人,最终消灭了许昌叛军。当地刺史臧旻向朝廷奏报了孙坚的功绩,皇帝下诏任命孙坚为盐渎县丞,几年后又改任下邳县丞。东汉中平元年(184),黄巾军首领张角在魏郡发动了起义,各地纷纷响应,焚烧郡县,斩杀官吏。东汉朝廷急忙派遣车骑将军皇甫嵩、中郎将朱俊率兵前往讨伐,孙坚就在朱俊部下当了一名佐军司马。他带领着自己在淮河、泗水一带招募到的一千多名精兵奋勇作战,大败起义军,很快就被提升为别部司马,成为了东汉冉冉升起的一颗将星。

光熹元年(189),并州军阀董卓带领大军进入了洛阳。野心勃勃的董卓为了独揽大权,擅自废掉了汉少帝,拥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董卓独揽朝政以后,以酷刑镇压反对他的公卿,搞得满朝文武人人自危。董卓的军队在洛阳四处烧杀抢掠,奸淫妇女,就连宫中的侍女和公主也不能幸免,这种种暴行使董卓成了天下人的公敌。东汉初平元年(190),东汉各地的军阀们联合起来,组成了一支规模超过15万人的讨董联军,从北、南、东三面向洛阳的董卓发动了向心攻击,而孙坚和他的部队也参加了联军。尽管联军的总兵力超过董卓,但大多数的将领们却怀有私心,他们不但不协同作战,反而互相掣肘,致使东线的曹操所部和北线的王匡所部相继战败,三路大军只剩下南线的孙坚还在坚持战斗。

击溃了讨董联军的两路大军后,董卓调集了数万步骑突袭孙坚所在的鲁阳城。当时孙坚正在鲁阳城东门外为部下摆宴庆功,董卓大军的突然赶到让将士们大吃一惊。而孙坚却表现得毫不惊慌,谈笑自若,只是命令部队整顿阵形,不得随意出战。将士们眼见孙坚指挥若定,这才放下心来,从容布阵。董卓的军队见孙坚的队伍阵容严整,不敢贸然发动攻击,只好收兵返还。随后,孙坚率军在梁郡东面驻扎下来,董卓大军从四面发动了猛烈攻击。由于敌众我寡,孙坚所部力不能支,孙坚带领着几十名骑兵突出了重围。孙坚平时经常戴着一条红色的头巾,所以在乱军中非常显眼,董军的骑兵一直在他身后紧紧追赶。危急之中,孙坚的部将祖茂让他脱下头巾,换上自己的头盔,祖茂则戴上孙坚的头巾,然后两人分路而逃。董卓的士兵只瞄准戴着红头巾的人追赶,孙坚这才得以从小路逃脱。祖茂为了引开追兵,拼命向前跑,眼见敌人快要追上,他便将头巾挂在坟墓间被焚烧过的柱子上,自己则躲到了草丛中。追兵远远望见了随风飘扬的头巾,以为孙坚跑不动了,想和他们拼个鱼死网破。因为畏惧孙坚的勇武,追兵们不敢靠近,只是远远地将柱子包围起来,等待主力的到来。过了半天,数百名追兵壮起胆子向挂红巾的柱子靠近,结果走近了才发现上了大当,只好垂头丧气地撤走了。

●经典案例>>>

王守仁的保命术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明朝著名的思想家、诗人和教育家。因为他曾在故乡阳明洞创办阳明书院,所以又被人们称为“阳明先生”。明朝正德元年(1506),年仅15岁的太子朱厚照即位称帝,是为明武宗。这位性格叛逆、性喜玩乐的皇帝极为宠信他身边号称“八虎”的八个太监,其中司礼太监、东厂提督刘瑾是“八虎”之首,他倚仗皇帝的信任胡作非为,民间甚至出现了“一个坐皇帝,一个立皇帝。一个朱皇帝,一个刘皇帝”的歌谣。当年冬天,以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为首的二十余名官员上书弹劾刘瑾,结果都被刘瑾投入了东厂大牢。早就看不惯刘瑾所为的王守仁挺身而出,为戴铣等人申辩。王守仁的行为触怒了刘瑾,他下令将王守仁廷杖四十,然后发配到千里之外的贵州龙场当驿丞。王守仁一行来到杭州的时候,发现了跟踪而来的东厂密探。王守仁知道这是刘瑾派来的杀手,自己已经处在危险之中。当天晚上,王守仁在驿馆中写了一首绝命诗,诗中写道:“百年臣子悲何极,夜夜江涛泣子胥。”接着他悄悄来到江边,把自己的衣物投在了江中,造出了跳江自尽的假象。第二天,王守仁的仆人发现了那首诗和江边的衣服,以为王守仁已死,就在江边号啕大哭。东厂密探也信以为真,就不再跟踪,回朝报信。过了一段时间,王守仁才从藏身之处出来,悄悄地赶到贵州上任。就这样,王守仁把自己的诗和衣服当成“壳”,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王守仁手抄五言诗 YLjYEZL3D9oqAvY4bLfbw4/99LySdDYmf7dNGD43IzKxX//ubMEXcA6IR5CHaBq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