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怒而挠之

怒而挠之出自《孙子兵法·始计篇》,为孙子“诡道十二法”之一。怒而挠之其实就是一种针对敌人的激将法,它的核心是激怒性格暴躁的敌人,使其失去对战场形势的理性判断,然后抓住敌人的漏洞加以歼灭。这条谋略的关键在于“挠”的程度,不是激怒敌人的整个军队,而是让敌人的统帅被愤怒蒙住眼睛,然后趁势取之。

●二十四史中的谋略典故>>>

成皋之战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汉王二年(前205),刘邦、项羽两大军事集团围绕中原的战略要地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展开了一场决定汉楚兴亡的战斗。刘邦先以楚地的彭越军和齐地的韩信军调动项羽四下救火,然后又用“怒而挠之”的谋略引诱守卫成皋的项羽军大将曹咎弃城出击,最终成功夺取了成皋。

秦朝灭亡后,作为各路义军中实力最大的一支,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此外,项羽还分封了十八个诸侯王,而先进关中的刘邦却被他发配到了边远的汉中、巴蜀一带。汉王元年(前206)八月,刘邦趁项羽出兵攻齐,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连续击破了项羽安插在关中的章邯、董翳、司马欣三王,夺取了关中地区。汉王二年(前205),刘邦联络诸侯,声讨项羽,一场持续三年的楚汉之战正式开始。不久,刘邦率军从临晋(今陕西大荔县东)渡过黄河,向东进攻。当时项羽正在齐地平定田荣的叛乱,刘邦抓住这个机会,集中了诸侯大军56万攻占了彭城。项羽得到这个消息后,急率三万精兵反击,在濉水边大破刘邦军,刘邦仅以数十骑逃脱。此后,刘邦得到萧何送来的大批兵员补充,又成功劝降了楚将英布,基本扭转了战场的颓势,汉、楚双方在战略要地荥阳、成皋一带相持起来。

汉王三年(前204)春,项羽加紧进攻,楚军在正面战场上重创汉军,不但攻克了成皋,还将荥阳团团包围。在这危急时刻,刘邦采纳了张良的计策,以彭越军偷袭下邳(今江苏邳县),截断楚军粮道。项羽果然中计,从荥阳、成皋抽调主力南下迎击彭越。刘邦乘机北上,收复了成皋。六月,项羽击败了骚扰其粮道的彭越,再次率军北上,不但再度攻克成皋,连以前久攻不下的荥阳也占领了。刘邦仓皇逃到黄河北岸后,一面在正面战场据险死守;一面派部将刘贾率2万大军深入楚地,配合流窜在那里的彭越骚扰楚军后方。九月,被刘、彭二人折腾得不胜其烦的项羽再次率军南下。项羽担心刘邦趁机攻击成皋,就留下大司马曹咎守卫成皋。临行前,项羽反复告诫曹咎:一定要小心守城,不论汉军如何挑战,都不要出城作战。只要能阻止汉军东进,15日内大军必定击败彭越,然后回师成皋。

◆鸿门宴人物故事图

项羽在鸿门宴没有听从谋士范增的建议,放过了刘邦,这才有了后来兵败成皋,垓下被围。

项羽率军离开成皋后,刘邦果然率军来攻,曹咎忠实地执行了项羽的命令——坚守城池,拒不出战。刘邦看着成皋的楚军按兵不动,心里十分发愁:彭越、刘贾的一支偏师不可能拖住项羽太久,如果不能迅速拿下成皋,一旦项羽回援,必然大势去矣。就在刘邦心急如焚的时候,他的两大谋士张良和陈平给他出了一个“怒而挠之”的主意——用叫骂迫使曹咎出战。此后的几天,刘邦派出了几百个嗓门大的士兵在成皋城外大骂曹咎,嘲笑曹咎是个胆小如鼠的将军。这还不算,汉军士兵手中还拿着白色的布幡,上面写着曹咎的姓名,下面画着猪狗等畜生,极尽侮辱之能事。曹咎在城头看着布幡,听着阵阵的骂声,差点没气得吐血,项羽临走时吩咐他“切勿出战”的话早被抛到了九霄云外。曹咎召集兵马,杀出城来,结果在汜水边中了汉军的埋伏,全军覆没,曹咎当场战死,成皋也被汉军占领。成皋之战最终以汉军的胜利而告终,楚军则陷入了更加不利的局面。

●经典案例>>>

杜伏威智激强敌

杜伏威(?~624),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隋末农民起义将领。杜伏威少年时不事生产,整日游走乡里,家里十分贫困。他的同乡好友辅公畒为了帮助他,就偷了自己姑姑家的羊送给杜伏威。可没想到家人报了官,官府到处缉拿偷羊的犯人,杜、辅二人只好逃亡在外。当时山东人民苦于隋炀帝繁重的徭役,王薄等人已在长白山发动了反隋起义。恰逢其会的杜伏威、辅公畒也拉起了一支起义队伍。当时年仅16岁的杜伏威勇力过人,每次作战都是“出则居前,入则殿后”,所以众人都很钦佩他,推举他为统帅。

此后,杜伏威连续吞并了义军苗海潮、赵破陈稜部,部下增加到了几万人。隋大业十三年(617),隋炀帝派右御卫将军陈稜率领八千精兵讨伐杜伏威。陈稜慑于杜伏威的勇名,不敢与义军正面交战,就固守营盘不出。杜伏威本打算歼灭陈稜部,改善自己部队的装备,现在陈稜坚守不出,缺乏器械的义军又很难攻打隋军大营,这该如何是好呢?经过和部下的反复商量,杜伏威决定激将陈稜,逼他出战。杜伏威先派人给陈稜送去了一身时下流行的妇人服饰,又让送信人称陈为“陈姥”,以此激怒隋军。这连续的羞辱让陈暴跳如雷,他果然率军出战。战斗中,冲在最前面的杜伏威被隋军的箭矢射中额头,杜伏威不但冲杀如故,还高喊不抓住射箭的隋将绝不拔箭。最终,义军大破陈稜部,陈稜只身逃走。 JcaGTDKu3HlqHwIC5GwDbh16r90eEJdXC7dG1wNmTrMXUnWodoJkvWyy04mxWbrw



利而诱之

利而诱之出自《孙子兵法·始计篇》,是孙子“诡道十二法”之一。利而诱之的核心思想是与敌人正面作战时,抛出小利引诱敌人,使敌方将领利欲熏心,失去对战局的理性判断,然后趁敌人争夺小利之机一战破敌或使己方摆脱被动的态势。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利诱敌人的方法很多,财物、粮草、城池都可以当做利诱的“鱼饵”。

●二十四史中的谋略典故>>>

马邑诱敌战

——出自《史记·匈奴列传》

西汉初年,北方的匈奴不断侵扰汉朝的北方边境。由于双方实力相差悬殊,特别是匈奴有着30多万弓马娴熟的骑兵,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三朝一直奉行妥协的“和亲”政策。汉武帝即位后,不甘心再奉行屈辱的退让政策,决心以武力彻底解除北部边患。元光二年(前133),汉军在马邑(今山西朔州)附近设下埋伏,本想利诱匈奴入侵,然后加以全歼。但由于匈奴人发觉汉军计谋,中途撤退,汉军无功而返,从此拉开了汉匈间数百年的战争。

秦二世元年(前209),匈奴头曼单于在狩猎的时候被长子冒顿射死,冒顿自立为单于。他率众东征西伐,灭东胡,驱月氏,降服楼烦等部,建立了一个东自辽东,西逾葱岭,北达贝加尔湖,南抵长城的强大汗国。此后的数十年里,匈奴成为了西汉政权的最大敌人,匈奴骑兵不断攻扰汉朝的北方郡县,掠夺人口和财物。汉高祖七年(前200),刘邦亲率大军征伐匈奴。结果轻敌冒进的刘邦中了冒顿单于示敌以弱之计,被匈奴40万精锐骑兵围困在了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北)。后来,刘邦听从陈平计策,用重金贿赂冒顿的阏氏(相当于皇后),才得以脱身。经此一役,刘邦认识到汉朝还没有实力与匈奴正面作战,只好采纳了娄敬的建议,与匈奴进行“和亲”,每年还要馈赠大量的丝织品、酒食给匈奴,以减少其侵扰。然而妥协退让的“和亲”政策并没有遏制匈奴人的野心,匈奴仍是不断入侵: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前166),匈奴老上单于率14万大军入塞;汉文帝后元二年(前162),匈奴入寇云中,杀掠人畜;汉景帝后元二年(前142),匈奴入寇雁门,太守冯敬战死……西汉北部边境简直变成了匈奴人予取予求的粮仓。

汉景帝死后,即位的皇帝是雄心勃勃的汉武帝刘彻,这位少年天子决心改变汉朝被动挨打的局面。而经过汉初几十年的休养生息,西汉国力大增,官府仓廪充实。同时由于诸侯国势力的削弱和中央集权的加强,使得西汉政府能够有余力对外反击匈奴。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就在汉武帝苦寻战机之时,匈奴的军臣单于又派使者来要求和亲。汉武帝试探性地让大臣们发表一下态度,结果将军王恢主张主动出击,而将军韩安国则主张继续和亲,大臣们大多赞成韩安国。汉武帝一见主和派势力如此强大,知道还不能操之过急,只好暂时答应匈奴和亲。元光二年(前133),马邑的商人聂壹找到王恢说:“匈奴经常侵犯我大汉边境,应该想个办法除掉这个祸根。”王恢就问他:“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打败匈奴吗?”聂壹回答说:“我经常在汉匈边界上做生意,匈奴人都认识我。我可以假装要把马邑献给匈奴人,而匈奴人贪图马邑的财物,一定会无备而来。朝廷事先将大军埋伏在马邑附近,只要匈奴人一来,大军四面出击,就能活捉匈奴单于。”王恢把聂壹利诱匈奴、马邑伏击的计策报告给了汉武帝。汉武帝觉得聂壹的计策缜密可行,就派王恢、韩安国、公孙贺、李广四位将军带领30万人马埋伏在马邑旁边的山谷里。

接下来就是聂壹展现演技的时候了。他故意逃到匈奴,跟匈奴的军臣单于说:“小人愿意杀死马邑的官吏,将马邑全城的金银宝物献给您。”利欲熏心的军臣单于高兴坏了,亲自带领10万骑兵向马邑进发。当匈奴大军来到距离马邑一百多里地的武州(今山西左云县)时,军臣单于发现路边满山遍野都是牛羊,却看不见一个放牧的汉人。军臣单于起了疑心,他派出部队攻下了路边的一座汉军小城堡,抓住了一个亭尉。一番威逼之下,胆小的亭尉就把聂壹诈降、汉军埋伏在马邑的军情都告诉了军臣单于。军臣单于一听,吓了一身冷汗,急忙命令全军撤退。埋伏在马邑的汉军得到了匈奴撤退的消息,急忙全军追击,可到底没能追上匈奴大军,一场诱敌的伏击战没有成功。从此以后,汉朝和匈奴的关系彻底破裂,接连发生了多场大规模的战争。

◆鎏金铜马 西汉

此马高62厘米,长76厘米,为陕西兴平县茂陵一号无名冢出土。

●经典案例>>>

丁斐散牛救曹操

在《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马孟起兴兵雪恨,曹阿瞒割须弃袍”中,曾经讲述了一个散牛退敌军的故事。当时曹操和马超在潼关激战,曹操派大将徐晃引精兵4000攻袭马超的后路,他自己则督军渡过渭水。正当曹军部分精兵开始上船,曹操亲自带领百余名护卫军在南岸目送大军渡河时,马超突然率大军杀至,一度攻到了离曹操只有百步的地方。在这个生死关头,曹操麾下的猛将许褚扶起曹操跃上岸边的一艘小船,冒着箭雨将曹操送到北岸,使曹操死里逃生。可马超的大军仍在沿河追杀,曹军眼看就要一败涂地。这时,渭南县令丁斐正在南山之上,他看到曹军危在旦夕,就立刻打开寨门,将所有的牛马驱赶出来。一时间,满山遍野到处是狂奔的牛马。马超麾下的西凉兵贪图小利,都回过头来争抢牛马,无心追赶曹军,曹操这才化险为夷。曹操上岸后,立刻询问部下是谁用了这样一个“纵牛马以诱敌”的妙计。有人告诉他说是渭南县令丁斐,曹操当即提拔丁斐为典军校尉。

●经典案例>>>

楚国利诱灭绞师

春秋时期,楚国进攻绞国,楚国大军就驻扎在绞国都城的南门外。虽然强大的楚军战胜小小的绞国是肯定的,可如果楚军不能迅速地取得胜利,那齐、晋等强国难保不乘虚进攻楚国。为了尽快战胜绞军,大夫屈瑕向楚王建议说:“绞国地小而人少谋略。因此,请大王派出一些没有卫兵保护的砍柴人,以此来引诱绞人就范。”楚王采纳了屈瑕的建议。绞人趁机出城抓获了楚军的30名砍柴人回城。眼看占了这么大一个便宜,绞人非常高兴。第二天绞兵又争相出城,不遗余力地在山中追捕楚军的砍柴人。而楚军早就在山下设好了伏兵,切断了绞城的内外联系。等到绞兵四面散开,失去联系的时候,楚军突然杀出,大败绞师,迫使绞国签订了城下之盟。

◆莲鹤双壶 春秋 JcaGTDKu3HlqHwIC5GwDbh16r90eEJdXC7dG1wNmTrMXUnWodoJkvWyy04mxWbr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