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攻心为上

攻心为上出自《三国志·马谡传》。所谓的攻心就是心理战,它是以人的心理为对象,运用多种手段对敌方的心理进行刺激和影响,造成一种有利于己方而不利于敌方的心理态势,达到削弱敌人斗志、增强己方信心的战略目的。通常成功的心理战都能以微小的代价换取较大的胜利,取得孙子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二十四史中的谋略典故>>>

刘琨吹笳散敌军

——出自《晋书·刘琨传》

刘琨(?~317),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东)人,西晋末年的著名诗人、将领。刘琨少年时就以诗文扬名,和陆机、陆云等人并称“二十四友”。西晋“八王之乱”后,刘琨奉命担任并州刺史,他带领着不到千人的部队到达晋阳,靠着自己的努力重建城池,多次击退匈奴人的进攻,他月下长啸、吹笳退敌的故事更是成为了兵家绝唱。

西晋末年,匈奴贵族横行北方,整个西晋王朝面临着崩溃的危局。就在这个危难时刻,一些有志北定中原的将领还坚持在北方战斗,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刘琨。刘琨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他的祖父刘迈曾经担任过相国参军、散骑常侍等职务,他的父亲刘蕃也曾官至光禄大夫。青年时代的刘琨文采出众,相貌俊朗,与范阳人祖逖并称为一时的青年俊杰,枕戈待旦、闻鸡起舞这两个成语就产生在他们两人的身上。

◆匈奴人的箭镞

永嘉二年(308),晋怀帝派一心收复河山的刘琨北上抗敌,还任命刘琨为并州刺史、振威将军、护匈奴中郎将。当时的并州下辖西河国、太原国、乐平国、雁门郡、新兴郡、上党郡6个郡国,但西晋朝廷已经失去了大部分郡国的控制权。北部的雁门郡、新兴郡被拓跋鲜卑占据,西部的西河国被匈奴贵族占据,上一任的并州刺史司马腾刚刚放弃晋阳,逃往冀州,并州的形势乱到了极点。面对这样危机四伏的局面,刘琨毫不畏惧,他带领着自己招募来的千余壮士毅然踏上了前往晋阳的征途。由于多年战乱,前往晋阳的道路早已断绝,盗贼横行,刘琨带着自己的部属边打边走,历尽辛苦才来到了晋阳。此时的晋阳已经在战火中变得残破不堪,全城的人口不到两万户,城中的建筑大多已被烧毁,街头随处可见倒毙的尸体,活下来的人也是面有菜色。看到这种景象,刘琨心中非常难过,他让自己的部属帮助城中的百姓掩埋尸骨,重修房屋和城池。在刘琨的治理下,晋阳的城防体系逐渐恢复,流民也纷纷赶来依附,城中也出现了多年不闻的鸡犬之声。为了进一步稳定人心,刘琨给百姓们分发武器,还把自己年迈的父母和妻子儿女从洛阳接到了晋阳,表示自己一家将与晋阳生死与共,这更坚定了晋阳百姓守城的决心。

当时,匈奴贵族刘渊已经建国号为汉,自立为汉王。刘渊的老巢离石距离晋阳只有300多里,匈奴铁骑一天之内就能攻到晋阳城下。面对匈奴人的威胁,刘琨毫不退缩,他带领着晋阳军民与刘渊的儿子刘聪、大将石勒殊死战斗。一次,匈奴人的十几万大军将晋阳包围得水泄不通,刘琨手下兵不满万,粮食也极度匮乏,城中百姓都以为这次晋阳是守不住了。然而刘琨却泰然自若,他仔细地观察了匈奴人的大营,发现匈奴人士气普遍不高,就猜测这些士兵是临时征召来的,战斗力不高却有着浓重的思乡情绪。当天晚上,在瑟瑟的寒风中,刘琨穿着一身白衣登上了城楼。乘着月色,刘琨仰天长啸,无尽的悲伤和苍凉都蕴涵在啸声中传递。刘琨的啸声传到匈奴人的大营后,匈奴骑兵不但没有向城头万箭齐发,反而都跟着啸声叹息。半夜的时候,刘琨再次走上城头。他用胡笳吹奏起了匈奴人的曲调,乐音哀婉感人,如同远方的姑娘在呼唤自己的情人,又如同母亲在思念外出的儿子。城外的匈奴人被勾起了思乡厌战的情绪,成群的士兵抱头痛哭。天快亮的时候,刘琨再次走上城头,继续吹奏哀婉的曲调,这回匈奴士兵的心理彻底崩溃了,他们不顾头领的呵斥,自发地撤围而走,晋阳的危机彻底解除了。在战乱不断的西晋末年,音乐居然能起到退敌的作用,真是让人无法想象。然而刘琨正是凭借着对敌人心理的准确把握和动人心魄的乐声“攻破”了匈奴人的心理防线,最终守住了晋阳城。 AaEVzZ3hIG1h3wZ6t9U+M4BGYZ213EZ5BmbewB3zOg7B0oHrDiN40Le4rbZByNL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