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选择适合你的器具和介质刮痧

●刮痧器具随手可得

刮痧板

从古至今,劳动人民创造了多种多样的用来刮痧的器具。春秋战国时期,人们选用表面光滑无棱角的石块作为刮痧器具。在汉代,人们选用陶器或瓷碗、瓷杯及瓷调羹等作为刮痧器具。在唐代,人们选用已成熟的苎麻,剥皮晒干,用根部较粗的纤维捏成一团,作为刮痧用具。此外,我们生活中的一些日用品也可以用来作为刮痧器具。例如汤勺、硬币、棉纱、小酒杯等。

植物油

现在常用的刮痧器具是以天然水牛角为材料,加工成长方形工具,边缘光滑,四角钝圆。刮板的两长边,一边稍厚,一边稍薄。治疗疾病多用薄面刮拭皮肤,保健多用厚面刮拭皮肤。关节附近的穴位和需要点按的穴位多用棱角刮拭。水牛角是中药,具有行气活血,清热凉血解毒的功效。

刮痧油

●刮痧介质对症取用

在刮痧治疗时,为了减少刮痧阻力,增强刮痧疗效,操作之前必须给刮痧部位涂上一层刮痧介质,常见的刮痧介质有:

〔水〕 一般治疗热证时用凉开水,治疗寒证时用温开水。

〔植物油〕 具有除湿的作用。

〔刮痧油〕 具有除湿、行气开窍等作用。

〔刮痧活血剂〕 具有活血化淤,促进血液循环,扩张毛细血管,促使出痧等作用。

专家提醒

为了防止刮痧板裂口、弯曲、污染等。刮痧板应置于阴凉湿润处,必要时在刮痧板上涂一层食用油,用纸袋或塑料袋密封保存。

●刮痧疗法面面观

刮痧治疗时常采用的体位

●俯伏坐位 适宜于头颈项部、肩背部及上肢部、下肢部及后侧部的刮痧治疗。

●仰卧位 适宜于头面部、胸腹部、下肢内侧,前侧部的刮痧治疗。

●站立位 适宜于背部、腰部、下肢后侧部的刮痧治疗。

刮痧治疗的操作要点

1 选择适当的体位,暴露刮痧部位的皮肤,用75%酒精棉球对刮痧局部、刮痧器具及施刮者的手指进行消毒。

2 给刮痧部位的皮肤上涂上一层刮痧介质。操作手法由轻到重,以病人能耐受为度,用力宜均匀适中。

3 刮拭的顺序一般为头部、颈部、背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刮四肢部时,呈离心方向刮;刮腰部及腹部时由上而下刮;刮肩背部及胸部时宜由内向外刮。

刮痧常用的4种方法

首先介绍一下如何拿刮痧板,刮痧板要用手掌握着,治疗时刮痧板厚的一面对着手掌心,保健时,刮痧板薄的一面对着手掌心。

●刮痧法 刮痧法是最常用的刮痧方法。刮痧板的方向要有一定程度的倾斜,倾斜方向是朝向刮拭的方向,倾斜的角度一般为45度至90度。在刮身体较平坦的部位且面积较大时,刮痧板的1/2边长接触到皮肤,这种刮拭方法叫做面刮法,是刮痧法中最常用的。在刮拭肩部和胸部时,利用刮痧板的角部进行刮拭,这叫做角刮法。在刮拭一些软组织或者骨骼、关节的凹陷时,用刮痧板的角垂直向下按压,用力要重,按压片刻后,稍停顿片刻,再下压,多次重复,这叫做点按法。使用刮痧板的角与皮肤成20度夹角按压在穴位上,做柔和的转动,类似于按摩中的揉法,这叫做按揉法。使刮痧板与皮肤垂直,并用一定的压力进行短距离前后左右的刮拭,这叫做厉刮法,常用于疾病实证的治疗。

●撮痧法 还有一些方法是不需要用到刮痧板的,在民间运用非常广泛。撮痧法就是其中一种,撮痧法就是用拇指和食指在选定部位挤、挟、扯、抓,使皮肤出现紫红色的痧痕,适用于印堂穴、太阳穴、胸腹部、颈部等部位。

●挑痧法 指用针刺挑病人体表皮肤,同时用双手挤出紫暗色的淤血,反复五六次,皮肤会出现紫红色的痧痕。适用于头颈项部、胸腹部、腰背部、腰背部两侧俞穴和委中穴。挑痧的针可以选用专业的三棱针,也可以用缝衣针,做好消毒就可以了,可以选择用75%的酒精消毒,也可以用火烤一下后使用。

●放痧法 刮痧法施治以后会在皮肤表面出现痧痕,此时,用消过毒的三棱针和普通缝衣服的针刺入皮肤,并放出少量的淤血。放痧法常用于窝、太阳穴等处的浅表静脉处。

刮痧时间有讲究

刮痧的时间根据疾病的情况和病人的实际情况不同而有差异。一般而言,每个部位刮20次左右,以病人能耐受或出痧为度,每次刮痧治疗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采用重刮泻法或平补平泻法时,刮拭时间可适当缩短为10分钟左右;采用轻刮的补法时可适当延长为15~20分钟。初次接受刮痧治疗时,刮痧时间不宜过长,手法不宜过重。对于保健刮痧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以自我感觉为主。一般是5~7次治疗为一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3~6天,以上一次皮肤的痧痕退去为准。

刮痧时要遵守的补泻原则

刮痧治病时应遵守“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基本原则。刮痧疗法虽然不像吃中药一样,有的药物具有补的作用,有的药物具有泻的作用,但在刮痧时手法的运用同样可以做到“补”、“泻”。刮痧的补泻主要体现在力量的轻重、速度的快慢及刮痧时间的长短,具体如下:

刮痧后的注意事项

刮痧后可用干净的毛巾擦掉刮痧介质,也可做适当的按摩。结束后最好让病人喝一杯淡糖盐水,并且休息片刻。

1 刮痧力量的轻重与补泻:一般来讲,作用时间较长的轻刮能促进机体功能的兴奋,为补。作用时间较短的重刮能抑制组织脏器的生理功能,为泻。也就是说“轻刮为补,重刮为泻”。

2 刮痧速度的快慢与补泻:刮痧速度较慢者为补法,刮痧速度较快者为泻法。

3 刮痧作用时间与补泻:一般来说,刮痧治疗时间短,部位浅,对皮肤、肌肉、细胞有兴奋作用,为补;刮痧作用时间长,部位较深,对皮肤肌肉组织有抑制作用,为泻。

●痧象与痧痕能说明什么

在刮痧治疗后,皮肤会出“痧”。“痧”就是在刮拭部位皮肤出现潮红、紫红淤斑,或者是紫红色的淤点,我们把这些淤斑或淤点称为“痧象”或者“痧痕”。可以通过痧的部位、颜色不同,对疾病做出诊断。

痧色暗示病证

一般而言,完全正常的人刮拭之后不出现“痧”。另一方面来说,痧象越多,说明病情越重。痧色鲜红,呈点状,说明病变在表,生病时间短,病情比较轻,一般预后较好;如果痧色暗红,呈斑片状或淤块,说明病变已经入里,生病时间较长,病情较重,预后不好;如果痧象鲜明,多为热证,痧色紫黑,多为寒证。出痧多的患者,一般为实热证、血淤证、痰湿证;出痧少的患者一般为虚证,属于气血亏虚。

痧象反映病位

另外,痧象还可以直观地反映病位,刮痧治疗时一般在病源之处可见痧,病位面积小,痧象少;病位面大,痧象多。经脉与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出痧的部位也可以反映疾病的部位,如果位于膀胱经上的心俞穴和心经循行路线上出现了痧痕,说明病变的部位在心脏。

通过观察痧象还可以判断疗效和病势。在刮痧治疗过程中,若痧象颜色由暗变红,由斑块变成散点,由多变少,说明病情在好转,治疗有效。属于虚证者,刮痧后出痧由少变多,说明疾病在好转。如果出痧多,但是病情不见好转,说明治疗效果不佳。 1yAwv8/wX4GqBdbV0rJM6EAZ75bRn+6ap1SHDMHniIb6rEkfOwwKJ2alAZ2PB4d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