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是中医学宝库中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一种,也是自然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刮痧疗法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由于它的影响面大,简便易学而效果灵验,多为民间百姓所掌握,一般人用它给自己或他人治疗疾病可以分文不花。所以刮痧疗法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医自疗中最受欢迎的方法。
刮痧疗法,就是利用表面光滑的硬物作为刮痧器具,配以刮痧介质,包括食用油、凡士林、白酒或清水等。在人体表面特定部位进行反复刮拭,这些部位往往就是经络的循行部位、一些特定的穴位以及疾病反应点和压痛点等,直到刮出“痧疹”,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民间疗法。
刮痧是旧石器时代的自救法
在远古时代,人类经常会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还会被毒蛇猛兽所伤。为了生存与健康,我们的祖先不得不寻求自我救护的方法。旧石器时代,人类在日常生活和劳动实践中,发现用手或石片刮身体表面的某些部位可以使疾病得到减轻或消失,久而久之,人们总结出了一些治疗某些疾病的特定部位,并出现了为医疗专用的石刺工具——砭石。“砭,以石刺病也”,砭石的应用早在70万年前的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在河北蒂城台西村商代遗址第14号墓葬中发现的一种石镰,就是当时的医疗工具砭石的一种。
刮痧的历史传承
刮痧治病的病历记录最早见于《扁鹊传》中。在唐朝的时候人们用萱麻来刮治疾病。明代时医书《医学正传》中记载:“治痧证,或先用热水搭臂膊而以萱麻刮之。”意思是治疗痧证,蘸热水搭在胳膊上,用萱麻团刮,中医称这种方法为“戛掠”,戛就是刮的意思。到了清代,不仅刮痧操作方法更详尽,而且还有刮痧的运用及各种痧证的辨证。郭志邃《痧胀玉衡》对痧证的病因、病机、证候分类、症状表现及治法用方,对刮痧、放痧、淬痧等的具体方法和适应证,皆有详细记载。在具体操作上提出:“刮痧法,背脊颈骨上下,又胸前胁肋面背肩,臂痧,用铜钱蘸香油刮之或用刮舌抿子脚蘸香油刮之;头额、腿上痧用棉纱线或麻线蘸香油刮之。”
刮痧疗法新篇章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医学者对刮痧疗法做了继承及整理工作,出版了“刮痧小册子”。现代刮痧疗法在工具的选择上更为合理,以水牛角为材料的刮痧板避免了金属类器械所造成的疼痛、易伤皮肤、产生静电等不良反应,也避免了瓷器类、生物类器械易碎、不易携带等不足,还避免了现代化学品如塑料对人体皮肤造成的危害,同时体现了刮痧自然的特点。在刮痧手法上结合按摩、点穴、杵针等手法,使刮痧成为不直接用手的按摩、点穴疗法,不用针刺入身体的类杵针样的针灸疗法,不用拔罐器的拔罐疗法。
如今,刮痧疗法更受青睐
由于历史上的各种原因,刮痧这种实用技术常常被看做是医道小技,难登大雅之堂。但是近几年来,维护人的自然生态、无毒副作用、易于被人们接受和有效的绿色疗法成为医学发展的主流。所以刮痧疗法被推为首选,受到大众的青睐,成为一种开展自我保健、家庭医疗的济世良法。并且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临床保健治疗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