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里仁·第四篇

本篇共有17章,是《论语》的第四篇。孔子仍然是围绕着“仁”、“德”和“孝”的主题有所议论。值得注意的是,本篇孔子和弟子的对话极少,只有一章是和曾子的对答,其余几乎都是夫子自道。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

子曰:“为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注释

①里:邻里。周代制度,五家为邻,五邻为里。这里名词动用,居住。仁:有仁德的人。文中的意思是说:与有仁德的人居住在一起,为邻里。处:居住。②约:穷困。③知:通“智”。智慧,聪明。

译文

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圣人的智慧

“仁”是孔子认同的最高道德境界。而“仁”渗透在人的饮食起居各个角落。要做到“仁”,必须从生活的各个细节入手。孔子特别强调了几点:其一,要和道德高尚的人为邻,以便受其陶冶煦育。其二,仁者可以在困苦的环境中自得其乐,在顺境中也不会忘乎所以。其三,仁者才有正确的是非观念,能公正地分清好和坏。个人的修养说起来似乎是个很空洞无聊的话题,可是落实到生活的琐事上,它仍然是十分具体和有趣的。我们今天最重的一个概念就是“圈子”,生活有个小圈子,工作也有个圈子,我们存在于各个圈子之中。可以说,你所处圈子的大小和优劣就代表着你这个人能力和水平的高低。所以,你能不选择和你交往的人吗?人的心态很重要,要明确自己要做的事,把世俗的得失困厄看淡一点,在自己的追求中寻找快乐。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

注释

①苟:如果,假如。②处:享有,据有。去:逃避。终食:吃完一顿饭。造次:仓促,紧迫。颠沛:本意为跌倒。这里指困顿流离。必于是:一定是这样。③盖:发语词。

译文

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是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也没有见过厌恶不仁的人。爱好仁德的人,是再好不过的了;厌恶不仁的人,他行仁德,只是为了不让不仁德的人影响自己。有谁一天就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的吗?我还没有见过力量不够的。这种人可能还是有的,但我没见过。”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士志于道 ,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注释

①党:这里指意气相投的人,同类的人。②士:读书人,低层的贵族和官员。

译文

孔子说:“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周围的人所犯的错误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有没有仁德了。”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真理,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孔子说:“读书人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圣人的智慧

孔子告诉我们:追求真理不在生命的长短,而在于是否真正明白了道理。如果你早上得道,就是晚上要离世,也不会留下什么遗憾。同样,对有追求有抱负的人来说,他所在意的一定不是外在的衣食,而是更高远更有价值的东西。整天和别人比吃比穿的俗人,真是不值得和他们打交道的。另外,孔子提醒我们,党同伐异也是危险的,不能仅仅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边。每个人对生活都有自己的一套理念,孔子的理想生活是什么呢?在这三章里,孔子告诉我们要做精神上的贵族。内心的脆弱和精神的枯竭是现代人的通病。让我们聆听圣人的教诲,捧起那久违的经典,重新强大我们的精神力量吧!


子曰:“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注释

①喻:知道,明白,懂得。义:公正合宜的道理和举动。

译文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圣人的智慧

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呢?孔子认为两者的主要界限就是在“义”、“利”两个字上。君子在意的是德行和仁义,小人看重的是好处和实惠。君子做事服从于“义”的准则,自己却并不固执。君子出言谨慎而留有余地,讨厌说大话,不像小人那样喜欢花言巧语伪装自己。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是西方的堕落贵族,而东方的君子总是自强不息、勇于行动。

孟子说:“万钟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即使有很高的俸禄,如果来路不符合仁义礼法的话,对我又有什么用呢?今天,我们的收入更加多元化,有所谓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当我们依靠这些钱富起来了,午夜时分,会不会有良心的主人来敲你的灵魂之门呢?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要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也 。”

注释

①躬:这里指自己的行动。逮:赶上,达到。②约:约束,节制。鲜:少。

译文

孔子说:“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是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耻辱啊。”

孔子说:“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圣人的智慧

这两章主要是有关修身处世的内容。君子对自己要有所要求:其一,多向优秀的人学习,见到不良的人要引以为戒。其二,说到不如做好,出言要谨慎,言多必失。其三,要严格地约束自己,有规矩有分寸的人总是很少有过错的。孔子关于修身的学说,很大的部分是建立在人的自觉的基础上的。优秀的人和一般的人的最大差异就是自觉。那些成功的人士总是保持清醒的认识,并通过不断的努力来提高自己。人们常说:只有对自己有要求的人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严格地要求自己才能踏上通往成功的红地毯。人的生命实在是太短了,要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有所作为,不学会约束和管理自己,不严格要求自己,那么,成功永远是一个不可企及的梦。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 ,而敏于行。”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

子曰:“事君数,斯辱矣 ;朋友数,斯疏矣。”

注释

①讷:这里指说话谨慎,留有分寸。②邻:这里指品德高尚、志同道合的人。③数(shuò):屡次,多次。指频繁地批评和劝谏。斯:就。

译文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勉。”

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一定不会孤立,总会有志同道合的人跟他在一起。”

孔子说:“劝谏君主太过频繁,就会受到侮辱;对朋友规劝批评过多,就会被疏远。”

圣人的智慧

君子怎样处理和周边人群的关系,一直是孔子所关注的问题。在和朋友、君主打交道时,一定要把握好分寸,不要过于频繁地批评和劝说,应该相信他们,留给他们自己的空间。如何妥善地处理人际关系是门大学问。孔子给我们的启示是首先立足于自己。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增强自身的实力才是获取别人认可、扩大交往面的最佳途径。和人相处时要注意一些技巧。出于好心的关心和批评如果过于频繁,也会让朋友感到厌烦。对于上级也一样,适时有效的意见会得到领导的欣赏,喋喋不休的劝说会让领导怀疑你的情商,反而会因此疏远你。 Ch/iXyI4Hob4SAcbPBmEw2hnV3ECV+pRQ5YQOSIj2jDCjaLL75djSwpfcmN6Gz+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