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泰伯·第八篇

《泰伯》是《论语》的第八篇,共包括12章。其中主要是孔子对古代圣贤的评赞。值得注意的是本篇有五章是讲孔子弟子曾参的事迹,可能本篇的编撰与曾子的门人有关。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 ,其余不足观也已。”

注释

①泰伯:即吴泰伯。他是西周的始祖古公亶父的儿子。据说,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幼子季历。古公亶父发现季历的儿子姬昌(周文王)很有才能,希望姬昌能开创大业,于是便想传位给季历,为姬昌的事业铺平道路。泰伯、仲雍看出了父亲的心事,结伴而行,逃到了荆蛮地区的吴。泰伯、仲雍相继成了吴国的国君,泰伯就成了周代吴国的始祖。②吝:吝啬,小气,该用而不用。

译文

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是品德最高尚的人了,几次把王位让给季历,老百姓都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称赞他。”

孔子说:“(一个在上位的君主)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如果骄傲自大而又吝啬小气,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

圣人的智慧

这两章都涉及孔子评赞古人的内容。作为储君的泰伯舍去一己之利而顾全大局,为更能振兴西周的姬昌让出了王位;作为儿子的泰伯能体察父亲的苦心,也是深明孝道。孔子内心对泰伯的高风亮节也是无限地崇敬,称赞之声不绝于口。周公是孔子心目中西周文化的创始者和象征。但他认为即便是这样的伟大人物,如果骄傲自大而吝啬小气的话,也是无足轻重的。

世事纷纭,看明白的有几个?吴泰伯三让王位,在于他仁厚的心,也得益于他的明智。西周的未来是姬昌的,自己又何苦去螳臂当车呢?找一片乐土,去开垦属于自己的天地,岂不更好!泰伯这一走,留下的是后世子孙的无限敬仰,开创的是吴国五百年的伟大基业。古人常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吴泰伯真为俊杰矣!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注释

①曾子:曾参,孔子的弟子。启:开。这里指掀开被子看一看。“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出自《诗经·小雅·小旻》,曾参用此作喻,指自己一生小心谨慎,没有损伤父母赐予的身体。算是尽到了孝道。小子:称众弟子。②孟敬子:姓仲孙,名捷,武伯之子,鲁国大夫。问:探视,看望。③动容貌:指容貌谦和,恭敬。出辞气:即出辞气以礼,说话言语注意口气和方式。鄙倍:背理,不合理。笾豆之事:指祭祀和礼仪方面的事。笾:一种竹器,圆口,高脚,用来盛果脯以供祭祀之用。豆:盛肉的木器。也是供祭祀用的物品。有司:这里指主管祭祀的小官吏。存:有,存在。

译文

曾子有病,把他的学生召集到身边来,说道:“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看看有没有损伤)!《诗经》上说:‘小心谨慎呀,好像站在深渊旁边,好像踩在薄冰上面。’从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体是不会再受到损伤了,弟子们!”

曾子有病,孟敬子去看望他。曾子对他说:“鸟快死了,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快死了,他说的话是善意的。君子所应当重视的道有三个方面:使自己的容貌庄重严肃,这样可以避免粗暴、放肆;使自己的脸色一本正经,这样就接近于诚信;使自己说话的言辞和语气谨慎小心,这样就可以避免粗野和悖理。至于祭祀和礼节仪式,自有主管这些事务的官吏来负责。”

圣人的智慧

这两章都是记载曾子临终的遗言。曾参在孔门中以“孝道”著称,传说《孝经》就是他所著。曾子临终前让弟子检查自己的身体,以示毫发无损,不负父母生育之恩。曾子和孟敬子的对话也颇感人,曾子把自己一生的君子之道归结为三点:容貌要谦和严肃,脸色要正派庄重,说话要和气得体。人到生死之际,已经能抛开世间的荣辱得失,所言必有物。所以曾子的这番话都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真可谓是度人的金针。

死生亦大矣!哲学家说,几乎所有的哲学问题都是要解决如何面对死亡的问题。曾子临终前的言行让我们感动。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身体无损,无愧父母。其次,他把自己一生对“君子之道“的体验作为珍贵的财富告诉后来人。死亡确实是令人恐惧的,然而每个人都无法避免。人从一出生就注定了步步向它迈进。认认真真地过好每一天,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尽量不留下什么遗憾。当死神真的来敲门的时候,便平平静静地等着,跟着他到另一个世界去。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注释

①校(jiào):计较。吾友:指曾子的同学颜回。②六尺之孤:孩子死去父亲,叫”孤“。这里六尺之孤指的是尚未成年登基的年幼君主。寄百里之命:寄,寄托,委托。百里,指方圆百里的一个诸侯国。命,指国家的政权与命运。不可夺:指其志不可夺,不能使他动摇屈服。③弘毅:弘,广大,开阔,宽广。毅,坚强,果敢,刚毅。这里指心胸广阔,意志坚定。

译文

曾子说:“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己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知识很充实却好像很空虚;被人侵犯却也不计较——从前我的朋友颜回就这样做过了。”

曾子说:“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政权托付给他,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啊!”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圣人的智慧

颜渊在师兄弟间的影响和地位,从曾子这句充满崇敬的话就可以看出。后两章是名垂千古的箴言。曾子认为君子是可以担当重任的:年幼的君主可以托付,国家的命运也可以托付。面临重大的考验,君子的气节也不会改变。曾子认为士大夫应该有宽阔的胸怀和坚定的意志,因为他们肩负着重任,前路漫漫又艰难。以“仁”为己任的士大夫啊,一定要努力!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

注释

①葸(xǐ):过分拘谨,胆怯懦弱。绞:说话尖酸刻薄,出口易伤人。偷:淡薄。 疾:憎恨,讨厌。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好勇疾贫②,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译文

孔子说:“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闯祸,直率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说话尖刻。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了。”

孔子说:“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孔子说:“喜好勇敢而又恨自己太穷困,就会犯上作乱。对于不仁德的人或事痛恨得太厉害,也会出乱子。”

圣人的智慧

凡事都有个度,而控制这个度的重要原则就是礼。用礼来节制人的行为,才能做到不偏不倚,合乎中庸。人如果过分恭敬就会操劳过度;过分谨慎就会导致胆小懦弱;太勇猛而不知礼可能会作乱;说话过于直率可能会出口伤人。君子是百姓的表率,如果君子能够笃于亲故,民风就会淳朴。孔子认为人如果憎恶贫穷又好勇武,可能会犯上作乱。对待不仁的人,也不要过于仇恨,否则也会出乱子。对于老百姓,可以让他们服从既定的路线方针,不必让他们知道这些政策的缘由。孔子虽然主张爱民,但是对老百姓的觉悟和认识还是有所保留的。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注释

①危邦,乱邦:是指有以下犯上,或有战乱危亡的国家。②谋:参与,考虑。

译文

孔子说:“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考虑那职位上的事。”

圣人的智慧

孔子生逢春秋乱世,看到了太多的臣弑君、子弑父的乱邦危国之事。作为一个道德上有洁癖的君子,在这个乱世中从政不得不有所选择。乱邦危国自然是不能去的,因为不仅不能对该国有所改良,反而会有生命之虞。当然,如果政治清明了,一定要出来做事,这是君子的职责所在。在孔子看来,君子从政与否关键取决于政治大环境的好坏。等级和秩序是孔子一贯重视的。因此,他认为:君子从政,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过问那方面的政事。 09hvTK3vrUT7iWvIadJjjhzx9TyhjMw3fBnh50G2LTRHqlM5lIIjCVDJ+VwNq7q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