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季路(子路)向孔子询问怎样服侍鬼神,孔子的回答是:“连怎么侍奉好活人都没弄明白,怎么能侍奉鬼神?”子路又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回答:“连活的道理都还没有弄清楚,怎么能够懂得死是怎么回事?”在这两句对话中,孔子要求弟子以理性的态度对待现实的人生,清楚地表达了他现实主义的人生哲学。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条件下,谁能说清楚神秘难测的鬼神问题?在迷信风气弥漫的春秋时期,又有几个人能提出“敬鬼神而远之”的骇人言论?
◆唐·欧阳询·《卜商帖》
孔子提出“先事人”、“先知生”的观点,是强调“事人”、“知生”的首要地位。儒家重视今生今世的投入与付出,认为只有立足于人生,才能参悟死亡的真谛,因此坦然面对死亡。孔子尊尚周代的文明,并从自身做起,力图摆脱原始命运和鬼神的桎梏,走上诗歌礼乐文化的道路。他对于鬼神的存在采取一种两可的态度,不议论鬼神,却又不否定鬼神的存在。这种把神道归属于人道,“敬而远之”的态度,是一种非常理智、通达而宽容的态度,表现出难得的人文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