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君子内省不疚】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誉于天下者也。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晞发图

晞发,本指把洗净的头发晾干,后亦指洗发。此图中一满髯高士长发披肩,醉眼蒙,以手作舞,旁若无人状。

《诗》曰:衣锦尚 。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黯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诗》云:相在尔室,不愧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斧钺。《诗》曰:不显唯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诗》云:子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化民,末也。《诗》曰:德遒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本文是《中庸》的最后一部分,主要描述的是至诚所形成的人世间最为理想的人格品质。这一人格品质就是文中所指的“圣人之道”,而当这一人格品质达到最崇高境界时,对国家、人民乃至于整个现实社会都起着巨大的作用。

“君子之道”也是圣人之道,圣人就是要精神完美,达到至诚的理想人格。第一段论述了君主统治天下应该在“三重”即议礼仪、订制度和考文字的基础上,“本诸身,征诸庶民”,就是要先从自身的道德修养做起,以此为根本,才能在百姓中取得根本的信任,才能提高大家的道德素质。“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君主的任何一言一行都是天下人的典范。接下来的第二段是孔子论述君主之道,总结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万事万物是有它的自然相处法则的,尊重它的规律才能相安无事。

◆清·胡渭·《中庸诸注纠正》书影

“圣人”所具有的理想人格实际上有三方面的特征,这三个特征在文中也一一地表现了出来,比如“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唯天下至诚”、“知天地之化育”。这些话语都说明圣人是拥有超凡智慧的人,他们手中所掌握的先进知识要较之一般人多,这也是他们与一般平民老百姓最大的不同。但是,他们也都是凡人,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是以现实社会中所存在的各种现象为基础的,他们不过是觉悟高于常人,这一点正好与儒家一贯重视人的知性能力的说法相一致,也可以说是理想人格的第一个特征。第二个特征是说这一人格同时是独立的人格,是能够广泛吸收和包容一切有价值的东西的人格,“夫焉有所倚”,君子又有什么为所倚靠呢?“其孰能知之”,谁又能真正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所以真正的“君子圣人”往往是“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他们独立地进行思考、判断和选择,有自己的立论和学说,当然这样也不会导致他们固执己见,与现实相悖。因为他们“小德川流,大德敦化”,在自己思想的基础上广纳贤言。第三个特征是在拥有卓越的品质和才能的同时,“圣人”是谦虚而谨慎的,他们也往往是朴实无华的,“君子之道,黯然而日章”,“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他们能够“笃恭而天下平”,所以君子圣人最后得到周边人群的“不动而敬,不言而信”,“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的巨大信任和良好社会地位。

从以上的叙述可以看出,《中庸》认为君子的最高思想和价值观念是要以人为本,不违背普通老百姓的意愿,应当继承古老文化的优良传统,符合自然的法则,人与文化与自然相结合,这才是最重要的标准。《中庸》中所描绘的人格与境界对于中华民族的中心精神与性格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可以说,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中国人精神境界与意识形态的不断发展都是以《中庸》中的思想为雏形,不断地进化才形成今天的辉煌结果。 DjdvcTsA/JDCkoQRdjIgKZQM4dqzGlNoTpOhnRu+PW9oU05WjGcM0J4wo2TuA9m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